爱心衣物愁坏小学 邮费又成了不可承受之重

  爱心衣物愁坏小学邮费又成了不可承受之重!2007年,为帮助贫困学生,攀枝花市米易县得石镇中心校在网上发帖,希望网友能为孩子们捐赠一些御寒衣物,很快,爱心衣物就从四面八方寄来,为学校解了忧。8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一直没有停止,学校收到的衣物越来越多,但这却让学校犯了愁。校方表示,学校也曾想要转捐给其他需要的地方,但一年数十吨包裹,邮费昂贵无法承担。

爱心衣物愁坏小学 邮费又成了不可承受之重

  献爱心,捐衣物。这几乎是每代人的童年都体验过的“慈善模式”。不过,其实我们也很少去思考:那些被救助对象,他们也在变化,也在成长。世易时移,“爱如潮水”没错,但泛滥成灾,终究也成了甜蜜的烦恼。

  11月23日,得石镇中心校校长看着成堆的衣服发了愁,目前在学校存放的大概有2吨多衣物,另外,还有近1吨堆满在邮政营业厅没来得及领取。爱心衣物太多,就算当垃圾扔了,还得有个妥善的处理之所;而邮局就更痛苦了,本来地方就不大,这些衣物圈地而居,不派送出去就转不开身了;校方若想转增给真正需要的地方,邮费又成了不可承受之重……更要命的是,“估计再过10年,还会有衣服寄来。”

  这样的尴尬,其实对应着三重现状:一是粗放的民间捐赠,必然要遭遇信息不对称的结果。冷热不均的,设局挖坑的,不一而足。对于每年新翻到“求助帖”的网友来说,遥远的困顿就成了近切的求助。

  十几年前的网帖,可能会在这种无力考证的“爱心接力”中,无限期地承续下去。二是求助容易,谢绝捐赠太难。困局是暂时的,一旦爱心涌流而纾解了眼下的困境,过多过滥的爱心资源,其实就陷入了一种低效而浪费的恶循环。从这个意义上说,求助者有必要“事后发声”,通过既有的求助路线,告知问题已解的现状——这等于给事前求助追加了一份有效期的声明。

  更重要的是,民间慈善点对点的救助路径很容易陷入“刻舟求剑”之悖谬。比如提及希望工程,很多人还是下意识地会想起“大眼睛女孩苏明娟”,但20多年过去,她已经成为“一身碎花裙,一头披肩发”的成熟都市白领。可问题是,即便是今天,初次看到这张招贴,还是有很多人想把钱捐给“照片上的小女孩”。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054 字。

转载请注明: 爱心衣物愁坏小学 邮费又成了不可承受之重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