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车坛囧事:中国电动汽车开展神速有望领跑世界
近两年来,电动汽车一直是全球的新闻热点。特斯拉的一举一动都牵动业内人心;传统汽车巨头纷纷表态大举进军电动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企业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颇获风投资本青睐;各国政府更是迫不及待想尽快与“排量污染”划清界限。
中国电动汽车所占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二
近日,最新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电动汽车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中国首次在电动汽车发展指数的整体排名中跃居全球第一。目前中国电动汽车所占市场份额仍略低于法国,排在第二,美国名列第三。2016年,中国生产了超过35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乘用车,销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市场占有率从0.8%上升至1.3%。显而易见,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的产量上占据优势地位,并将进一步拉开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
在技术层面上,法国已经赶超德国排在技术领域首位;而中国电动汽车普遍定处于技术含量较低的领域,所以即使未来几年国将有大批新车型上市,但在技术上的提升并不明显。
对于电动汽车这种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而言,中国在核心技术方面的确未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尤其是在智能网联和新型材料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电动汽车必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中国要想在该领域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技术水平是脱颖而出的核心所在。
中国将继续保持动力电池高产状态
超过90%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锂电池都在本土生产。
众所周知,动力电池的研发和生产,一直是影响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电动汽车的高产量大大增加了对电动车电池的需求。根据中国各大电池制造商提出的目标,全国动力电池年产量在2020年实现100吉瓦时。
对于国外电池供应商来说,鉴于在中国的开发与生产能力有限,因而无法在短期内满足需求。因此,对于2020年的年产目标将主要依靠中国本土电池制造商来实现。
目前在全球电池制造领域,中国的电池企业数量最多,产能最大,优势比较明显。而与中国相比,日本在全球电池产量份额上都处于不利地位,排名维持在第三。美国行业成绩有所提升,位居第二。
除了电池产量之外,中国还将计划在技术层面上对电池进行改进。虽然未来数年内日本(松下/三洋)和韩国(LG化学)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但总体而言,未来大多数电池仍将是由中国(如比亚迪、宁德时代、力神和万向)的本土企业负责生产。
电动汽车仍将会在政策大力支持下快速发展
近几年来,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包括补贴、税收、牌照、通行等一系列针对电动汽车的优惠政策相继落地, 极大推动了这项新兴产业的发展。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电动汽车的产量为51.7万辆,销量为50.7万辆,约占2016年全球电动车销量的45%和几乎全部的电动客车销量。2016年销量排名全球前20的电动车厂商中,有9个是中国电动车品牌。
政府的激励政策收效明显,但大力度的补贴毕竟难以长久维持产业发展,本土厂商需要依靠自身能力站稳脚跟。因此,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正在由政府推动向市场推动转变,最新版的新能源汽车双积分管理意见征求稿也明确传达了这一信号。
逐步减少补贴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当下让新能源汽车完全脱离补贴发展也是不现实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消息称已经向相关部委递交建议,把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政策截止时间由原来的2017年12月31日延长至2025年。另外,中通客车7月17日发布公告,获得超7亿元新能源汽车补贴。
尽管政府新能源政策收紧,补贴力度减弱,但电动汽车仍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7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电动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21.2万辆和1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为19.7%和14.4%。
在未来几年,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还将会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稳步扩张,包括消费者激励措施、燃油车限牌政策以及公共领域的大规模推广计划等。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有望统领全球电动汽车行业与市场,通过新能源汽车实现在全球汽车行业领域里对欧美国家的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