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线缠绕是野钓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也是钓鱼人比较头疼的问题。因为一旦发生,就需要更换,废弃一截子线是小事,关键耽误时间,影响作钓心情,如果频繁发生,则更是明显。
子线缠绕后带来的影响
有人可能说了,那就干脆不换,我个人觉得,子线缠绕过最好更换,不更换继续使用,原因有以下3点:
子线的缠绕很多时候都会伴有打结,而尼龙线一旦打结,强度必然降低,尤其是那种缠绕后的单死结。打结后不更换,接下来中获较大个体的鱼,极有可能切线,得不偿失。缠绕的过程必然会导致子线扭曲,不经过特殊处理,是不能自行复直的。扭曲的子线在水中,会明显地衰减鱼吃饵的信号,如果是生口鱼可能影响不明显,如果鱼口不猛,可能鱼吃饵,浮漂上不会有动作。缠绕后扭曲的子线,非常容易再次缠绕,因为其在水中下落过程中姿态不稳定。我觉得就像袜子,别的衣物穿破了,只要不影响美观,我觉得补补再穿都没问题。唯独袜子,只要破第一次,基本就可以扔了,因为补了也撑不了几天。
防止子线缠绕的措施
既然子线缠绕后,有这么多不利影响,那肯定还是换掉比较好。但更换属于问题发生后的补救措施,防患于未然,不让其发生,才是上策。钓鱼过程中,能不能做到子线绝对不缠绕?我觉得不能,只能是尽可能地避免,各方面都非常注意,可以做到极少发生,具体有哪些方面?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讨论一下。
1、选购子线
影响鱼线缠绕最主要的两个特性,是鱼线的柔软度与记忆性,越软的鱼线越容易缠绕,至于这个记忆性说不清,有的认为不容易变形叫记忆性好,有的认为变形后容易回复叫记忆性。作为钓鱼人,别管这么多,买线的时候,只要做一个小测试,用指甲掐住鱼线用力捋一下。这样一捋,多数是会有点变形的,但抗卷曲能力强的鱼线,变形扭曲的程度不严重。
2、上饵及摘鱼操作
上饵,尤其是拉饵,很多钓友很随意,子线拧在一起就拧在一起(拧成麻花状),只要钩的位置是分开的即可。其实这样是会增加子线缠绕的机率的,最好是能每次都让子线完全分开,一般一次的下水,也不至于会拧很多卷,每一次上饵都注意一点,也不费事,当然,如果等到拧得很严重再来解开,就麻烦一点了。操作方法是,挂好饵团,让子线自然下垂,用指腹(不要用指甲),从8字环往下捋子线,这样下面就会反向旋开。
摘鱼的时候缠线,主要发生在用挡针的情况下,挡针卸鱼的确很快,但操作手法也很重要。不是说把子线往挡针上一靠了事,而是用手尽可能的抵到钩柄的位置去卸鱼,不正确的挡针摘鱼方式,在碰到鱼跳动比较剧烈时,基本上一次子线就卷曲严重。
3、铅坠形态及铅皮座细节
铅坠在水中的下落姿态,受其形状的影响,会明显不一样。比较滑溜的铅坠在水面会平稳下降,而不规则(另外夹铅)或有棱角的铅坠则可能会在下落过程中翻滚,势必会导致子线缠绕,对此不理解的,可以做一个试验,从高空扔一个小方块纸片,看看它的下落姿态。铅皮座上方的太空豆不可锁紧,锁紧后,铅皮座与两侧的太空豆又成了固定的不规则形,道理是一样,最好的铅皮座上方的太空豆留两毫米空隙。
4、抛竿技术
抛竿技术对于子线的缠绕影响也较大,最常见的是抛竿力道控制不好,尤其是力道偏大,钩饵在空中飞行到预定区域,力道尚残余较多,会带动双钩回弹。力道不足,也会致使子线在空中不能展开,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子线在空中及入水时缠绕。
5、子线卷曲更易缠绕
就是上面说到的,子线缠绕后建议及时更换的第3个原因。
6、中上层杂鱼抢食
在中上层杂鱼抢食较为严重时,比如小白条、马口或小翘嘴,这些小鱼密度一般都很大,哄抢饵团时,基本上都是毫无规律的大幅度糊乱拉扯,必然容易导致子线缠绕。解决方法,一方面使用大号浮漂,这样铅坠的重量大,入水后会以最快的速度穿过杂鱼所在的水层。另一方面使用短子线,减小子线的摆幅。
最后提醒
任何子线复直措施,在我看来都是不提倡的,鱼线是尼龙材质,鱼线扭曲变形的实质是其内部分子排列的改变,无论用何种方法复直,线的强度必然降低。常用的锡纸摩擦就是摩擦出高温,让线复直后冷却。强力拉直,更是不可取,想要把卷曲的鱼线拉直,其拉力基本接近线的拉力值极限。
也有部分钓友会用到子线分叉器,这种橡胶制品是将子线在8字环处撑开一定的角度,从而达到防缠的目的。用了子线分叉器,子线在水中就不是呈笔直的状态,在钓大鱼及生口鱼时,可能影响不大,钓小鱼应该是有影响的,而且个人觉得,从了一个配件且呈分叉状态的子线,在抛竿的过程中,也是不利的。
平常作钓过程中,只要在以上所述6方面都做得比较好,子线缠绕就会很少发生。子线本身就是消耗品,真的已经卷曲变形,最好是换新。
江钓人狂龙原创作品,所写内容都是自己多年的垂钓心得与实践经验,觉得对你有用可以关注一下狂龙,个人主页下有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