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北伐为何会成功
同样是北伐,并且同样身处在蜀地,为何韩信就能出去,而我们的智者诸葛亮就无法出去呢?其实归根到底是他们的路线具有差异性,以及目的性也是不一样的,才决定北伐的成功与否。
韩信北伐的线路
韩信北伐前,曾使用了一个计谋,这也是他为何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为了迷惑楚军,把之前烧坏的栈道,明面上命人去大张声势地修复,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但是暗地里却亲帅军队,爬出了蜀地,翻越了秦岭,之间袭击陈仓。陈仓是什么地方呢?那就是楚王分封给章邯的属地,逼迫章邯从废丘,急急忙忙地率军去救援,但是依旧汉军所攻败,直接逃回废丘。之后汉军一分为二,一路击败雍军,另一路继续攻打章邯。连续的掠地,使关中大部尽数被汉军所占领,之后平定了三秦,这就是楚汉争霸前期,韩信所取得的巨大胜利。
而诸葛亮的六次北伐,首先的原因是蜀国自身内部发生了矛盾,如果不北伐,来使蜀国团结一致,那么其中的矛盾就足以使蜀国灭亡。而且可以从另外方面想,魏国就根本没有主动攻打过蜀国,而是拼命地攻打吴国,放任蜀国的小打小闹。诸葛亮北伐,选择的线路就是翻越秦岭,我们都知道秦岭的险,这就意味着粮食的难运输,而打战必须要有粮食。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诸葛亮北伐是解决内部矛盾,导致最后伐也不是,不伐也不是,才会有七出岐山的故事。
韩信的后代怎样了
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他的一生是极为辉煌的,但是晚年的凄惨,不经让人联想,他的后代如今生在何方?
系称自己为韩信后人
在西汉建立不久之后,功高盖主的韩信,遭受了猜忌,于公元前196年,在未央宫内,被吕后所陷害,死法极为残忍。吕后为何会这么做呢?司马迁认为这是刘邦的本意,只不过是借吕后一手,杀害自己的功臣,以减少自己的骂名。把韩信和陈豨扯在一起,认定他们有谋反之罪。但事实两者并没有联系之实,何来一起谋反,这些史料也就成了日后司马迁从侧面说明韩信是被刘邦所陷害的最有力的证据。刘邦为了斩草除根,并没有因为他之前的功劳而仁慈,而是下令诛杀韩信的三代。
根据京兆堂《韦氏族谱》的记载,韩信有一幼子,在三岁的时候,就委托给萧何照看,于是萧何把幼子带到了南越,嘱托给了赵佗抚养。在韩信被杀害之后,刘邦对其他功臣的猜忌也就日益加强,随之到来的就是,派遣5百兵包围萧何家,对萧府日夜监视,直到萧何因贪污进监狱。这些异常行为表明,萧何救幼子的真实性比较大。
直到《樵书》上记载,说广东一带,有个名叫韦土的官员,就是韩信的后代。其中也记载了萧何救幼子的事件,并且把这个幼子的姓氏有所改变,去其一半,只有韦。这样才使这幼子躲过刘邦的抓捕,逃过一劫。
众多史书的记载,都认为韩信留有后子,只不过是以韦姓隐姓埋名,那就确定韩信是留有后子的,并且韦氏一族是有延存至今的,保留着韩信的血脉。
关于韩信的成败之谜解析
秦末,出现了历时数年的战争,史称“楚汉相争”。刘邦因为知人善用,最后成为一代皇帝。他的账下大将韩信,因为功高盖主,一次次变官职,最终还是被封为楚王,也算是衣锦还乡,但是就在韩信春风得意之时,刘邦开始挤兑他,猜忌他,韩信在不断地后退,最终的结果还是落下凄惨的晚年,这又是为了什么?
心高气傲的韩信
韩信当楚王回去就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就是找到当年那个漂母,给予重金;第二件给那个南昌亭长,给予他1百钱,告诉他好事得做到底;第三件就是找到了那个羞辱过他的恶少,并没有解决掉他,而是升他为中尉。韩信这些做法,都是为了报恩,顺便收买了很多的人心,至少在别人看来,侮辱过你的人,都不会有事,反而升官,可见韩信心存善良。这个时候,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时候,但是好景不长。
心性奸诈的刘邦,对他开始产生猜忌,刘邦知道谋害忠臣的代价,因此他在等待时机。于是乎,刘邦宣布一个通知,他将要开始南巡,这对韩信来说是一个暗号,认为刘邦是针对自己来的。这时候,有一个人给刘邦出了这么一个馊主意,叫韩信杀了钟离昧,此人是谁呢?这个人曾是项羽的手下,刘邦多次在他面前吃了败仗,等到项羽倒台之后,就投奔到韩信那里。
这个人出的主意,就意在陷害韩信。果不其然,韩信砍了钟离昧的人头去见刘邦。
就这样,韩信就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第一:卖友求荣,钟离昧至少把他当朋友看待,才会投奔于他,但是没想到的是,韩信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砍了他;第二:讨好献媚,假如你心理没鬼的话,你也不用把钟离昧杀了,提着人头来见我,这是刘邦的猜忌。可谓是做了亏心事,就会气不壮;第三:主动投降,刘邦会觉得,我又没有处分你,你就自己行动了,可见战术上又输了一把。
之后,韩信官职就被降了两级。韩信并没有就此收手,他还到樊哙府上,惹火了樊哙。还跟蒯通同流合污,被刘邦判定为反贼,最终计谋抓捕,惨死在未央宫中。
韩信的一生是叱咤风云的,对于他是否谋反,因何谋反,这些都是存在争执的。
战神韩信的生平介绍
可以说,韩信为了打胜仗,不惜加深刘邦对自己的猜忌,不肯去支援刘邦,宁愿养精蓄锐,想要抓住一个机会,一举击破敌军,造就自己百战百胜的战绩。为了取得战场上的胜利,韩信在打战前做了很多准备,尤其是侦查。
深思熟虑韩信
毛泽东曾说过:“战争是一种社会必然的现象,其带有不确定性,需要为将者根据诸方面因素做出判断。”可见,为了做出正确的判断,就得要有多方面的侦查。《孙子兵法》中也提到,作战前需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打胜仗。为何要侦查?那是因为多次的侦查,可以探悉敌军的部署,才可以做出相应的措施。
韩信用自己实际战争诠释了这个道理,他在每次作战前,肯定会派出很多哨兵前去,进行严密地侦查,做到对敌情有所了解,甚至对敌军主帅的性格等方面都要了解的一清二楚。例如破赵之战中,韩信就因为侦查的仔细,了解到了陈余和李左车的作战特点,并且其二人存在军事分歧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攻打魏国也是如此,韩信对柏直等将领了解的一清二楚,对其部署的兵力分配和临晋关军事部署也进行了严密的侦查。其余的大大小小战争,韩信依旧是如此,这也保证了他打仗的胜利。
侦查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探查地形,主帅需要对战前地形进行实地考察,才能够驾驭地形,做出巧妙的策略。最为经典的就是破魏之战,韩信先是观察了一下地形,采用木罂,然后在夏阳古渡那个位置,东渡黄河,直取魏国首都。夏阳古渡这个地方,是一个河面很开阔,并且河岸较低,水流缓慢,容易渡河的地方,而且这个地方有平原,可以聚集军队,因此从这里渡河是最正确的战争选择。
韩信胯下之辱故事解读
韩信还过是白丁的时候,家境贫困,淮阴地区就有一个屠夫想要羞辱他,彰显自己的本事。之后就成了我们常谈的饭后谈资,其实胯下之辱,对韩信来说意义重大,后人对其的说法也是各不相同。
忍辱负重的韩信
假如是明事理的人,在看到屠夫的话说出口之后,就已经是在侮辱韩信,不管韩信采取何种措施,屠夫的本意已经做到。并且钻只不过是一种形式,用来加深对韩信的羞辱,韩信钻过胯下之后,其实是把这个羞辱实体化。并让那些找事的无赖牙口无言,找不到何种借口来羞辱韩信,韩信此举真是神来之笔,并且把旁观的同情心激发出来,假如无赖还要愈加羞辱,那么后果可想而知,比较自找倒霉。这是其中的一种看法。
第二种说法就有点偏激了,认为当时社会早已混乱不堪,各地诸侯起义,欲推翻暴秦的统治。可想而知,连当时的统治者都敢推翻,韩信并没有杀掉这个无赖,行事这般畏缩,认为不是大丈夫所做之事,怪不得项羽不会重用他。
第三种的说法就有点取巧,把韩信比做成黛玉,韩信看不起这些无赖,何必跟他们一般见识,反而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假如我因此而生气,岂不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因此韩信心里并没有生气,更加谈不上受辱。对他来说,钻个胯下,只不过是躲避这些恶少的烦扰。
第四种的说法是可信度最高的,赞扬韩信忍辱负重,就是想凭借有用之躯,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为了声名远扬。
以上四种说法,我更偏向于第四种。
出国名将韩信图片大全
韩信是刘邦最得力的手下之一。他为刘邦灭掉了齐国,逼死了项羽,拥戴刘邦登基称帝,但是最后却是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很多人都好奇这位用兵如神的兵仙到底长什么模样,让我们通过韩信图片来分析一下。
韩信画像
在每一张古人所画的韩信图片中,韩信的身材都是很统一的。他是个相当魁梧雄壮的人。的确,一个要带领万千士兵上阵打仗的人,如果十分瘦弱是说不过去,而且很可能被武器和盔甲压垮。在图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出,韩信是很年轻的。这因为韩信的寿命是十分短暂的,他被吕雉等人害死时也不过才三十三岁,可以说是英年早逝,也算得上是英雄末路的一种。
图片中的韩信除了身材魁梧外,整个人身上至少有宝剑和长枪两种武器,而且拿着这些武器的韩信似乎一点也没有感受到武器的重量。从韩信领兵打仗的战绩中可以得知,韩信不单单是谋略高人一招,本事的武功本领也是不低的。所以两柄武器对他而言的确算不上什么。
其实,这张韩信图片是由宋朝人绘制的,所以并不能作准。但是古代又没有相机,所以我们如果想要知道韩信的样貌就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史书记载中的只言片语中自己想象;第二种就是讲许多电视剧和电影中的韩信扮演者想象成韩信的模样,毕竟这些导演选角之前也是经过慎重考虑,根据历史依据来选择演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