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秦时明月之荆轲外传主要讲的是什么?

由 乌雅竹雨 发布于 经典

秦时明月是以战国末期秦朝初期为历史背景创造的一个古装武侠动画片。荆轲这个人物很有名,对于荆轲传奇的一生,人们非常好奇,作出很多猜测比如荆轲为什么刺秦失败,荆轲死后是否有后代等。荆轲外传就是在刺秦这个故事基础上进行人物扩展,塑造了更为丰富的人物形象,把刺秦的起因后果都进行了详细的创造,情节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荆轲剧照

外传里,荆轲和秦国之间除了亡国之恨,还虚构了一个丽姬,秦王变成了夺妻之人,这样的情节让人物更加容易和我们的情感世界观更为贴近。荆轲除了变身成为丈夫外还成了父亲。丽姬被秦王抢夺霸占,可是竟然怀着荆轲的骨肉,为了保住荆轲的血脉,丽姬刻意讨好秦王,得到秦王恩宠,丽姬生下的孩子也得到秦王视如己出的对待。

荆轲却在失去妻子后,浑浑噩噩到了一座山上遇到了一个神兽得到指点,竟然自创出了十天八惊剑法。果然是武侠小说里固有的情节。荆轲习得武功,于是决定行刺秦王。结果是他刺秦机密泄露被秦王提早安排,最后和丽姬一起殉情。韩申受荆轲临终所托,带荆轲的孩子荆天明逃出了宫外。

秦国下令追杀这个养子,韩申被秦王杀害,荆天明在绝世高手盖聂的保护下逃脱了秦王的一次次追杀,虽然终于安全离开了秦国边境,可是盖聂却身负重伤,荆天明对于自己的命运也是迷茫未知。

荆轲怎么读

荆轲是谁? 荆轲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非常喜欢读书和击剑,做人非常慷慨和侠义,朋友众多。曾到处游历,经过燕国时,结交好朋友田光,田光认为荆轲非常有本领,是把他推荐给当时燕国的领袖太子丹。

荆轲剧照

当时秦国风头正劲,刚刚消灭了赵国,准备入侵靠近赵国的燕国,太子丹非常害怕。太子丹在秦国做过人质,是逃回来的,他非常了解秦王的残暴和凶恶,为了燕国和天下百姓,他决定刺杀秦王,由荆轲做刺客。荆轲向太子丹献计说,把秦国逃来的大将樊於期的人头和燕督亢地图去秦国献给秦王的时候,找机会刺杀,太子丹同意了这个计划,樊於期以自杀来成全了荆轲。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着人头和地图在易水边和朋友告别,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头也不回地和秦舞阳去了秦国。秦王在都城的咸阳宫中非常隆重召见了荆轲,刺杀秦王的匕首就藏在地图里,先验了樊於期的人头之后,荆轲上前献上督亢的地图,并一边慢慢展开地图给秦王看,地图看完时匕首出现了,荆轲赶快紧握匕首对着秦王刺去,秦王躲开了,这是一把有毒的匕首,可惜没有刺中,后来荆轲追着秦王时,被秦王用剑刺中,秦侍卫一拥而上杀死了荆轲。

这个故事广为流传,但很多人经常把荆轲的这个名字读错,正确的读法应该是[jīng kē],大家记住了没有?


 

荆轲在等谁

荆轲成年后,和卫元君说他的剑术并没有得到卫元君任用,经过榆次,见盖聂,和他讨论剑术,盖聂不同意荆轲的说法,对荆轲瞪眼,荆轲离去,到了邯郸和鲁勾践比划,两个人有不一样的看法,鲁勾践生气大声骂荆轲,荆轲没有争辩,默默的逃走了。

荆轲剧照

荆轲到了燕国,认识了一个宰狗的屠夫又认识了好友高渐离,三人常常喜欢一起喝酒聊天,甚是投缘,同时燕国的田光对荆轲也很礼貌客气。

荆轲所认识的人都是德高望重的贤人名士。燕太子丹委托荆轲谋划刺杀秦国,给荆轲安置了好的住所,提供好的饮食,静待刺秦的恰当时机。不久,秦国灭了韩国和赵国,兵至燕国南边界,太子丹非常焦虑,屡次催促荆轲去行刺。荆轲回答说要等待一个朋友的到来,朋友因为住的比较远所以还没到达。荆轲已经把朋友的行囊都提前安置好了。

史记司马迁写到荆轲在等待一个人一起出行秦国,可是这个人到底是谁并没有进一步交代。纵观荆轲生平,他所认识的能够愿意和他一起完成刺杀任务的人,并没有几个。盖聂是剑士,但是盖聂和荆轲交情不深,也未必是荆轲所等之人。鲁勾践都对荆轲大声斥骂了,可见他们并非结交深厚的朋友,那么,难道是荆轲在燕国认识的那个屠夫吗?可是屠夫貌似住的地方离荆轲并不是很遥远吧?最有可能和荆轲一起完成任务的高渐离却在送别荆轲的队伍里出现,所以也被排除了。荆轲在等的人,最终成了一个谜。

关于荆轲的诗

荆轲因为刺杀秦王一事儿而名垂千古,个中细节我们无从得知,但是对他的争论却是一直没有停止过。后来的各朝诗人都对这事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当然他们不是用白话文或者长篇大论进行批判什么的,古人依然用自己最擅长的诗词歌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言简意赅,还能展示自己的文采。

荆轲剧照

当年送行荆轲是在易水江边,那场景真的是想想都相当的悲壮和凄凉,一群人目送两个人走上刺秦的死路,不过那一刻荆轲成为英雄的欲望应该是得到了极大地满足。而他身边的小菜鸟秦舞阳更是如此。古人就爱用这“易水送行”来做文章,最有名的就是骆宾王的《易水送别》,无限的渲染当时悲凉的场景,在内心加个背景音乐,完全能满足文艺青年心中那份忧伤的感觉。同样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还有明朝的陈子龙,他的《渡易水》,表达的是同样的情感。为此,后人还给了荆轲一个别称“易水壮士”。

如果这样你就以为古时候没有明白人,那就错了。陶渊明在《咏荆轲》中就暗暗嘲讽了一下荆轲的剑术,想想也是,那么近的距离,你一个人人称道的剑客竟然还能失手,真是令人失望至极。当然还有更直接的,毫不留情面的柳宗元大诗人,同样是《咏荆轲》,他从头到尾的批判了荆轲的这种刺秦的行为,觉得这都是荆轲自己作的,自己献上的计策满足自己的英雄愿望,结果一直拖延时间害的太子丹胡乱找来个秦舞阳。柳宗元诗中的荆轲就是一个卑鄙的小人而已。

事到如今,荆轲依然光辉地活在课本中历史中,但是不可否认在那个年代选择他去刺杀秦王,就注定了他会被历史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