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少年派漂洋过海的时候,海水中星星点点亮光,在自然界中是真实存在的。
海洋生物发光,其实是一件挺家常的事。下至细菌,上至鱼类,很多种类都带有这一功能。
比如说栉水母
灯笼鱼
对于不同生物来说,发光有不同的功效,但不外乎惑敌和诱敌。初想也许很疑惑,在一片漆黑中,你闪瞎双眼,不是找不自在么 。然后无论是白天和夜晚,海洋上层总是有光:太阳和月亮。所以假设捕食者等待在底部黑暗中,食物从上面游过,正好挡住光线,投下一片阴影,立马就露陷了。所以许多生物在身体底部带有发光部位,向海水深处投影。而在它下部的生物抬头往上看,嗯哼,啥也没有。而像灯笼鱼这样强悍的鱼类,就打着灯笼,吸引不懂事的小家伙,你看它那个血盆大口,一口吞俩。当然了,如果你能突然发光到闪瞎对方的程度,也不失为一种逃跑的好方法。
这些生物们也不插电,是怎么发光的呢?
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也是化学发光的一种,因为它们的光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这些生物能合成荧光素(luciferin)和荧光素酶(luciferin)。荧光素和氧气反应产生光,荧光素酶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另外镁或者钙是辅因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生物发光都是经过这一途径,有些生物则具备水母发光蛋白(photoprotein-aequorin)。由于荧光素酶和水木发光蛋白的作用方式不同,前者发光是一个逐渐而持续的过程,后者通常短暂而强烈。上面所提到这些途径都是十分概括的,而具体到不同物种,所采用的化学方式各有不同。我在一篇综述文献里找到了以下这张图,总结了不同发光生物的发光机理。
在少年派中出现的那令人震惊的大片大片的光亮,通常来自于甲藻门的双鞭毛虫(dinoflagellates),它们既不是虫也不是藻,而是一种原生生物。另外甲壳类的 Ostracod 也是这一现象的常见贡献者。
观测大面积生物发光大致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温暖水域,远离亮光,水质清澈但营养盐丰富以支持这些生物的生长繁殖。轻微的搅动,例如船只划过水面或者有波浪起伏,都会引起这些生物发光。去年夏天我在 cape cod 边上一个小镇学习的时候,就遇到了超过一个月的生物发光期。夜晚在一片没有人工照明的海域游泳,海水随着身体的游动而一片一片亮起来,星星点点,月光洒下,完美到无法用言语形容。而今年夏天,在西海岸的一个岛上做实验,遇到一个研究生物发光的博士,正是晚上,我带着学生夜浮潜,他在岸边一个人孤苦伶仃的打海水收集 Ostracod。七八月份南加海岸的水温是非常低的(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所以这些发光生物并不是很多。可怜的博士同学默默捞了两个多小时,我去慰问顺带瞅了一眼他的小桶零星的亮光,简直心酸。
去哪儿可以看到呢?参考我上面列出的几个条件,寻找你的秘密海滩!比较著名的几个地方:
Ton Sai 泰国
Mosquito bay, 波多黎各
有兴趣可以参照这个网站 15 places to see bioluminescence [pics] 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真的,必须亲眼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