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了那么多的书,一到写作文就困难?“得语文者得天下”?《教子有方》与您探讨阅读的意义!
2019年秋季学期起,
全国义务教育段
语文、历史和道德与法治等三门学科
使用教育部统一编写的教材,
这其中《语文》教材最受关注。
随着对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
不少培训机构也以
“得语文者得天下”、“阅读为王”作为卖点营销,
那么读得多就真的写得好吗?
阅读究竟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教子有方》本期对话嘉宾: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俊蕾
公众号“爱花妈妈读书笔记”创办者—— 一波
第33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高三组一等奖、市北中学——陈伊凡
01
写作既然有“套路”,还要课外阅读吗?
第33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高三组一等奖、市北中学——陈伊凡:
一开始写作也非常痛苦,写议论文会非常啰嗦,废话很多,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也就不太美观, 考试作文因为它有一个相对标准的评分,有一定的标准,除了内容表达,还要更考虑的一点是如何拿到更高分,技巧上面确实有一些比平常随笔要有更加注重的地方。
但阅读是我唯一能够看到他人生活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看到整个世界的一些不同面。它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两者并不矛盾。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俊蕾:
在作文的阅卷过程中,老师会对写作知识点做一定的评估打分,这需要同学对相应的技巧有一定的掌握度,这也就是市面上写作机构营销的卖点。
但掌握了技巧就够了吗?其实对于高考中考作文老师们可能更关注的就是这个孩子他本身体现出来的文字中的一些阅读的级别,为什么有的孩子技巧满满还是得不到高分,只得了基础分?因为写作的根本价值在于对心灵和大脑的理解和沟通。如果真是想求高分,捷径是不存在。
02
除了应试,阅读还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俊蕾:
每一年重中之重的讨论就是高考作文。它会成为一个焦点,引发全民的关注。许多家长把孩子当作一个分数的输出机器,几百本书输入进去,就希望能吐出让家长满意的分数,或许这个比喻比较偏激,但如果过度追求功利性的话,人类会变得多么荒谬。
其实所谓的“得语文得天下”,不是一张卷子所能够容纳的。阅读的过程中心灵的滋养远比一纸分数美好的多。在阅读中培植自己知识的基础、心灵的基础和感悟的基础。大量的泛读和有兴趣有优势引导必不可少的,家长和老师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重规划性。
公众号“爱花妈妈读书笔记”创办者—— 一波:
通过阅读,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输出形式,比如说最小的时候可以画出来,然后可以说出来,然后最后它可以写出来。阅读后能不能表达,也是对孩子思维的一种训练。家长就不要直奔技巧和套路,成功不是因为技巧,而是从小有一个很厚的文学的积淀,阅读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就像培育一棵树一样,枝繁叶茂,需要精心培养也需要时间的积淀。
第33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高三组一等奖、市北中学——陈伊凡:
对我来说阅读的给我带来的能力培养是方方面面的。我很喜欢一句话,阅读这件事或许你没有办法一时半会在你的作文里体现出来,但它会融汇在你的血肉里。阅读是隐身串门儿的方式,可以体会自己没有体会过的生活,看到自己想要的方向,通过阅读学会以多元方向看待这个世界、看待周边的人和事,触及自己无法到达的面。
03
阅读也提倡私人订制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俊蕾:
第一要全员阅读,另外一个方面家长要从中引导,配合老师配合学校,发现孩子的兴趣。第三个阶段就是优势的阅读,在有了兴趣和广博的知识基础之上,找到最大限度发挥他能力的优势部分,加以精读细读。
在我们的现代教育中,我们要按需施教,更加个性化的,针对和尊重学习个体特点,发挥我们每一个学生他自己的潜能,老师家长更应该关注同学们阅读过程,而不仅仅是这个学生拿到一本书,读完而已。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书后面那个读书的人,了解到他的兴趣在哪里,优势在哪里?未来价值在哪里?按需阅读。
公众号“爱花妈妈读书笔记”创办者—— 一波:
家长要特别注重亲子阅读,以此帮助孩子培养他自己的阅读兴趣。从绘本图画到四大名著,我都会和孩子一起沉浸在阅读中,你以为她听不懂,但其实她的反馈会让你很惊讶,我不会去干涉孩子阅读的选择,但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会引导她选择我认为相对比较好的读物,把握好孩子兴趣和家长选择的平衡。
04
孩子阅读需要家长的引导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俊蕾:
我从胎教开始就带着孩子阅读,不论听不听得懂,都要去感受她,阅读从根本上是延续我们人类的好奇,让我们的知识在这条道路上去探索运行。
但不要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对象,我认为书有精华,但同时也有糟粕,而且有一些阅读,它不是因为这个书本身内容有多出彩,而是因为这个书在出版运作的过程当中,包含了太多商业价值,这并非我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