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中北有李向阳,南有刘黑仔,两位双枪队长谁枪法更厉害?
大家好,我们的社会趣闻新发现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国产抗日黑白片有许多经典影片,像《地雷战》和《地道战》就拍得很好。不过这两部电影主要讲的是搞土炸弹和打暗枪,没有《平原游击队》中双枪李向阳那么出彩。
1943年秋天,在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上吃了败仗的日本人明白战争已经不可能短期结束。日军于是奉命针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要把华北变成稳固的后方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这时李向阳带领游击队深入保定平原地区,阻止县城内松井中队进山区增援,同时保住隐蔽在县城附近李庄的几十万斤公粮。
在电影中李向阳手持双枪炸火车攻打县城,最后在李庄经过一番血战击毙松井中队,让人看得十分过瘾。这部电影结合苏联电影和欧洲电影手法,情节一波三折,悬念丛生,因此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李向阳既有鲁智深和武松这些草莽英雄的嫉恶如仇,也有西方侠盗罗宾汉的幽默风趣,而大反派松井更是突破当时敌人愚蠢和凶残的脸谱形象,一幅老奸巨猾还会说几句中国话的厉害角色,摸着光头说出“土八路,大大地狡猾”这些经典台词。
李向阳虽然是电影人物,现实当中确实有这么一位英雄,他就是日后成为北疆军分区司令的郭兴。1943年郭兴担任河南辉县抗日民主政府公安队队长,当年8月八路军一二九师发动一场重点打击占领河南省林县和辉县北部日伪军的战役。战斗中伪军一部被我军包围,辉县城内的一百多名伪军得到命令后连夜赶去增援。身为辉县抗日民主政府公安队队长的郭兴则受命牵制这股伪军的行动,打破他们的增援计划。
借着皎洁的月光,郭兴带着六名队员悄悄埋伏到增援敌人必经之路一侧的玉米地里,不远处则是一个日军的炮楼。应该说郭兴他们所处的位置并不好,一旦开战他们可能两面受敌,但为了牵制增援的敌人,郭兴别无选择。
他们刚埋伏好,不远处已传来杂乱的脚步声。一名队员靠近郭兴低声说道:“他们人太多了!要是咱们的大部队在这里就好了。”“大部队?”郭兴若有所思地低声说,“对,我们有大部队!”郭兴回头看了看不远处日军的炮楼,迅速制定作战计划:“等他们全部走过去后,咱们分两个方向打。你们四个人向炮楼的日军射击;我们三个人向路上的伪军开枪。咱们做媒人,给他们接个头。”
等最后一排伪军走过去,郭兴压低声音喊道:“打!”七个人分别向两个方向的敌人开火,突如其来的枪声一下让路上的伪军连滚带爬躲进玉米地。炮楼上突然又枪声大作,玉米地里的伪军惊慌地叫道:“八路!八路!炮楼里头有八路!”他们被迫还击起来。看到敌人双方接上了火,队员们紧随郭兴悄悄撤离了。但敌军双方却一直打到天亮才停下来。等枪声停下来时,被围困的伪军已被八路军全部消灭。
此后郭兴带领的武工队越战越勇,就像电影里那样,在飞驰的火车上抓鬼子、深入敌巢抓“舌头”、夜炸洋桥、火烧城隍庙、西王庄截粮、智擒汉奸“贾大头”、攻打高家庄等许多漂亮战斗,都是辉县武工队的杰作。这使得武工队的名声越来越大,当时群众中流传着“郭兴武工队,伪军见了求饶,鬼子见了害怕”、“郭兴今夜要谁的命,等不到五更天”等许多夸奖武工队的顺口溜。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郭兴又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最后率部驻守新疆。1988年郭兴从北疆军区司令员的位置上退下之后,又回到抗战中曾经浴血奋战的河南老家。
日军在华北疯狂扫荡的同时,他们为把香港变成入侵南太平洋的大后方和交通枢纽,已经任命陆军中将矶谷廉介为港督,以军警特宪为核心织一张成严密的殖民铁网,大肆进行军事镇压和经济掠夺。中共领导下的港九大队利用日军占领香港初期兵力不足,无暇顾及乡村的有利时机,派出大批运队员深入到九龙和新界的农村,积极发展和武装群众,肃清土匪并组建抗日团体。他们一路收集英军四处遗弃的武器,不断扩大队伍,还在一些村子建立“白皮红心”政权,为游击战争开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而对于市区,他们又换了一套打法。针对港九地区街巷密集和日伪军警林立的特点,港九大队着重发挥短枪队的巷战优势,多打小仗和巧仗,其中刘黑仔就是短枪队中涌现出的杰出代表。
刘黑仔原名刘锦进,是现在深圳市龙岗区大鹏人,在珠三角一带是赫赫有名的神枪手,打枪不仅又快又准还能左右开弓。刘黑仔认为短枪队打仗是短兵相接,不是靠子弹多和人多,他选队员一定要精干勇敢枪法准的人,在他训练下,短枪队员个个都能做到“枪响人倒”。
刘黑仔本人也是弹无虚发,他有次在山边走,见有几个日军在公路上巡逻,便叫大家卧倒。他说:“我要打中间那个日本仔的鼻子。”一枪打出日本兵应声倒地。刘黑仔却说:“哎,稍高了一点。”余下日军纷纷担心中埋伏跑掉。大家上去翻尸体一看果然打中额头,真的是比鼻子“稍高了一点”。
而最大胆的一次行动还是1944年刘黑仔带领三名队员化装奔赴市区九龙塘,进入日军九龙宪兵司令部驻地当场处决汉奸翻译,令日军大为震惊全城大搜捕;接着他又率队乘夜潜入启德机场,炸毁日军油库和飞机。
1944年秋,刘黑仔奉命回到东江抗日根据地,参加东江军政干校学习并担任东江纵队短枪队队长,开辟出以清远县大罗山文洞为中心的抗日基地,并营救盟军飞行员和知名社会人士。日本投降后的1946年5月1日,刘黑仔在南雄县界址圩调解民事纠纷时,突然遭国民党军包围,在突围时不幸大腿中弹由于破伤风而牺牲,年仅27岁。
刘黑仔遗体当时埋葬在位于粤赣边界江西省全南县正和乡鹤仔坑村,战士们用红砖刻出一块墓碑,上书“东江纵队英雄刘黑仔烈士之墓”。直到80年代,刘黑仔骸骨终于迁回他的故乡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
两位左右开工的神枪手当年都只有二十岁出头,那时候他们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如果他们有机会在和平年代相遇,也许会在运动会上比一比谁的枪法更好。
(感谢大家予以关注哟;另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版权拥有者与笔者联系。)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