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秦可卿的丧礼,堪比国丧—原型是孝贤皇后的葬仪

无论正史还是野史,都认为孝贤皇后的葬仪是康雍乾时期最隆重的一次皇后葬仪。其主要原因是国家已很久没举行皇后国葬了。正如《清史稿》中所说,康熙间皇后崩,正值:

“用兵三藩,虑直省举哀制服,易惑观听,免治丧”也就在京师宫禁范围内搞了一下。雍正间,胤祯的皇帝当得不太踏实,加之从几件大事中刚摆脱出来就赶上了皇后死,所以皇后葬仪也没太折腾,他甚至没怎么参加,而由皇子代劳了。

红楼梦秦可卿的丧礼,堪比国丧—原型是孝贤皇后的葬仪

到乾隆十三年时,国泰民安,弘历自认为是清平盛世,可能还加点心中有愧,所以在孝贤皇后的葬仪上大干了一下。因此,《清鉴辑览》、《清鉴纲目》、《满清野史》诸书亦承认,孝贤皇后“终饰之典,较他后独隆。”在葬仪前,乾隆皇帝为死去的皇后作《述悲赋》:“易何以首乾坤?诗何以首关睢?惟人伦之伊始。固天俪之与齐,念懿后之作。配廿二年而于斯痛,一旦之永诀,隔阴阳而莫知。”该赋写得较长,其内露出点情况。如:“切意尚强欢以相慰兮,每禁情而制泪兮,泪滴襟强欢兮,欢匪心聿当春而启辔随予驾以东临抱轻疾兮,念众劳促归程兮,变故遭登画舫兮,陈翟褕由潞河兮,还内朝去内朝兮…”按他的解释,富察氏离京时心情固然很坏,但身体没事,仅有“轻疾”。出门之后她主要是急着回北京,至于在船上是如何道“变故”的倒没有讲。据《清史稿》称:“孝贤皇后丧仪应遵祖制”。其实,入关后,满族的丧仪“祖制”在宫廷中已大大变形了,而且历朝都有改动的,各从各的实际情况出发,会典所规定的大大走样。但整个来说,还是搞得很隆重。孝贤皇后的丧仪举行于乾隆十三年。而曹雪芹写《石头记》起笔于乾隆九年,十三年正值他的创作旺期。在前八十回中,有两个大场面,一个是元妃省亲,另一个就是秦可卿之丧礼。细细一看,这两个大场面都有出处,俱以皇室活动为原型,而秦可卿丧礼的原型便来自他目睹亲闻的孝贤皇后丧仪。对于这点,他在写作中有提示。

红楼梦秦可卿的丧礼,堪比国丧—原型是孝贤皇后的葬仪

秦可卿死后,贾府办的头一件事,便是:“去请钦天监阴阳司来择日,择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后开丧送讣闻。”一百单八禅僧念超度经,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解冤洗业醮,另有五十高僧、五十高道对坛“按七作好事”这些就不用说了。光“钦天监”就有讲头。钦天监是掌天文历法的官署,历代多设置,名称不同。如秦汉属太常寺,唐为太史局,宋元为司天监,明清为钦天监。对国家来说,其职掌是编制历法;对皇室来说,是个择青样福瑞之所,有很强的御用性。故尔,既言名“请钦天监阴阳司择日”,死者就必然是皇族中人。一比较就明白了,六十三回贾敬死,系“命天文生择日期入殓”,六十九回尤二姐死,也是请“天文生”给“定了定日子”。贾敬的辈分之高就不用说了,尤二姐也是个“奶奶”级人物,且比秦氏还大一辈。他们都是街上的“天文生”择日,而秦氏则是钦天监择日,就足以说明在这一笔里下了绊子。曹雪芹是借此暗示所谓秦氏葬仪是以皇室中的人为原型的。

红楼梦秦可卿的丧礼,堪比国丧—原型是孝贤皇后的葬仪

贾家办的第二件事是为秦氏置棺材。作者在这里露出了显笔,显就显在“樯木”上。秦可卿死后,贾府为她所选的棺材为“檣木”。“樯木”是什么?樯的本意是船上的桅杆,所谓“檣木”棺材即是一条船。但这么一来就怪了,什么人才能拿条船当棺材呢?这种普天下绝无仅有的事偏偏出在富察氏身上。她死后,没有装殓,乾隆皇帝令将她的遗体连同她生前所乘画舫一同运回北京。装载着富察氏遗体的画舫行至大运河入京处的通州,王公大臣集合在芦殿迎灵,皇子亦在河边祭酒举哀行礼。富察氏的这副“樯木”是天下最大的棺材,以至大的进不了城,为此还生出了一项工程“奇迹”。据《啸亭续录》卷四《海司空》:工部尚书海望为把画舫运进城内,“命造架堞上,以菜叶铺垫,千夫维挽,舟籍其柔滑而入。”事情还没完,小说中又用薛蟠的话说,这副“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作了棺材万年不坏。”皇族自古称为天潢。《文苑英华》中有一首张锐的应制诗《送金城公主适西藩》,中云:“清海和亲日,璜星出降时。”这就进一步显示了用这副棺材的是皇族中人。作者犹感暗示的不够,又具体写到这副棺材,“只见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珰如金玉。”贾政这时说话了:“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这是一句点题的话,小说中这副棺材,“原系忠义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拿去。”这已充分说明这副棺材的规格了,正如贾政所说的“非常人可享者”。秦可卿丧礼之捐身份贾府办的下一件事是,为了葬礼办得“好看”,为秦可卿的丈夫“捐个前程”。

红楼梦秦可卿的丧礼,堪比国丧—原型是孝贤皇后的葬仪

“捐个前程”又叫“捐官”,其官称则为捐纳”。这类事在《清史稿·选举志》上有详细记载。花银子最多的是“捐实官”,京官可捐到郎中,外官可捐至道员,武官可捐至参将。捐了就可以到差,有了机会可补缺额,没有缺的时候等着,但也上衙门应卯。花钱稍少的是“捐出身”,即表明取得了当某种官的资格,取得这种资格,不用上衙门也可在家穿官服、摆官派。愿意走马上任的,便再多花点钱。再有小官捐大官的,另外还有“纳银入监”,即捐考试资格,相当于现在的——“花钱买文凭”。贾珍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给贾蓉捐了个“五品龙禁尉”。这既不是实官,也不是虚衔,而是皇帝的近身保镖,清代称为“侍卫”者。仅此一笔就大大地虚了。侍卫向例捐不得,须认真选拔上来,所以作者拿件不可能的事晃了一笔,目的还是把秦可卿之葬与皇室搭上钩。同时捐官本是户部的事,贾珍却从“大明宫太监戴权”处捐得,这极荒唐的一笔更是硬将此事往皇室身上凑了。小说中写到为“秦可卿死封龙禁尉”。明明是给贾蓉捐的官,怎么秦可卿倒封成“龙禁尉”了?这里牵扯到古代官制知识。在封建时代,男人得了官,其妻或母亦可随之得到一种封号。其制始于宋代政和年间,有国夫人、郡夫人、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等名目,随其夫或子孙的官品而别。明清以五品官妻、母封宜人,四品以上官员之妻、母封恭人。这是规定。因此,贾蓉封得“五品龙禁尉”,亡妻秦可卿可追赠为宜人。但在小说中,秦可卿的灵牌上写的却是“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值享强寿贾门授贾门秦氏恭人”。五品官的宜人老婆转眼间成了恭人,其目的就是把秦氏与贾蓉隔离开,暗示其间另有所指。曹雪芹最明显的暗示还是表现在秦氏的治丧规模上,有的地方所说比“檣木”还显。秦可卿的治丧规模,从总体气氛上就让人感到不可理解。

红楼梦秦可卿的丧礼,堪比国丧—原型是孝贤皇后的葬仪

荣国府的人闻得死讯,一刻也等不及,连夜赶至宁国府,“只见府门洞开,两边灯笼照如白昼,乱烘烘人来人往,里面哭声摇山振岳。”秦氏停灵的日子不算短,只见“这四十九日,宁国府街上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临街大门洞开,旋在两边起了鼓乐厅,两班青衣按时奏乐,一对对执事摆的刀斩斧齐。更有……”秦氏毕竟是个出身贫寒的孙媳妇辈人,在她身上的“大族之葬”何至于如此铺天盖地?清制皇后丧仪素服为二十七日,可秦氏之丧仪却“白漫漫”了四十九日,规格实在高得没边了。正是这种高反差才越感受到这是在写国丧的场面。二、秦可卿丧仪大出殡的场景“一应执事陈设皆系现赶着新做出来的,一色光艳夺目……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算来亦有十来顶大轿,三四十小轿,连家下大小轿、车辆不下百余十乘。连前面各色执事、陈设、百耍,浩浩荡荡,一带摆三四里远。走不多时,路旁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俱是各家路祭……手下各官、两旁拥侍军民人众不得往还。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这哪里是宁国府的孙子辈媳妇的出殡场面,且不说场面之大,就说匆匆间藏下的“两旁拥侍军民人众不得往还”一句,便有十足的谕旨色彩,“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更道尽了国丧的阵容。

红楼梦秦可卿的丧礼,堪比国丧—原型是孝贤皇后的葬仪

那时官容送殡的,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痣,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石守业)诰命亡故,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这六家与宁荣二家,当日所称“八公”秦可卿之丧,不仅王公及官员服丧,连老百姓也服丧。来会丧者不仅是王公们,而是用十二属相所囊括的全国子民。不妨看看曹雪芹拉出的路祭清单路旁的彩棚:“俱是各家路祭,第一座是东平王府祭棚,第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的。”说得够明白了,东、南、西、北的王俱来祭,从另一个侧面昭示了全国举丧。对比下孝贤皇后的丧仪,《清史稿·礼志十一》为此专门挂了一笔:“十三布政司暨直隶礼部请,敕差官讣告外省官吏、军民,服制与京师同。今大行皇后崩逝,正四海同哀之日,应令外省文武官持服同制。从之。”官吏们真是把乾隆皇帝揣摩透了,诸衙门联合请求全国举丧,不仅京内外官员俱丧服,全国“华民”也要按京师的样子服丧。弘历对此自然“从之”。曹雪芹笔下的东、南、西、北四大祭棚,所隐喻的正是这一“四海同哀”。综上:我们可以明白贾珍在秦可卿死后的反常言行了。一般认为,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乱搞。秦可卿死后,贾珍大悲是老不要脸。作者设计贾珍此时所说的话是有所用心的,不能简单地看成仅仅是为了笑出贾珍是个老流氓。贾珍此刻所说的句最著名的话是:“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子去了。”在我们搞清了秦氏之丧以孝贤皇后之丧为原型之后,贾珍此言便是一句十足的骂乾隆爷的言论。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680 字。

转载请注明: 红楼梦秦可卿的丧礼,堪比国丧—原型是孝贤皇后的葬仪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