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的有“香妃”吗?
李寅 凤凰网读书
《还珠格格》剧照
乾隆帝的后妃中,有一位维吾尔族女子,这位女子在宫中封号为容妃。虽然她在宫中的地位不是很高,可是,近年来却被炒得红红火火,在画像上、在学术上、在影视作品上、在民间传说上、在葬地上都笼罩着神秘的光环,让人感到扑朔迷离,被当时和后世称之为“香妃”。关于她的真实情况,我们有必要揭开其庐山真面目。
关于香妃的身世,经过考证,她的真正封号为“容妃”。因她27岁入宫,有人推测她入宫前结过婚,但丈夫是谁无从考证,传闻她是叛乱酋首霍集占的王妃,乾隆平叛后,将其掠入宫中,强纳为妃。
《清史稿·后妃传》中记:“高宗容妃,和卓氏,回部台吉和扎麦女。初入宫号贵人,累进为妃,薨。” 其他资料中亦有类似的记载。
《如懿传》中的寒香见,原型为容妃和卓氏
容妃出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二十五日,小乾隆帝23岁。她的父亲为台吉和扎麦。实际上,“和卓”乃是对我国新疆及中亚、西亚等地伊斯兰教封建贵族上层的尊称,有创教者后裔和宗教学者两层含义;而“台吉”一词为爵位,为容妃之兄图尔都最初的封爵,而这一爵位又是世袭而来,所以推断,其父也应为台吉;“和扎麦”,却不是人名,而是称号,即“和卓木”,意为“我的和卓”,表示更加尊敬。那么,容妃之父真正的名字为“阿里和卓”,是回部第二十九世和卓。所以,按汉人的规矩,应记成这样:“容妃,和卓氏,阿里和卓之女。”
容妃的原名,史书上并无记载。只是到光绪年间,才在一些清人笔记中偶有出现。至于“香妃”名字的广泛出现,则是在清亡之后,一些关于清宫的疑案秘闻到处泛滥,就包括“香妃”的传说。近年学者考证其名为“伊帕尔罕”,“伊帕尔”乃为麝香,“罕”是维吾尔族女性名字常用的词尾。
容妃的哥哥名图尔都,反对割据,不屈服于叛酋霍集占兄弟,将全家从天山南路的叶尔羌迁往天山北路的伊犁定居。乾隆二十三年,当闻知清军征讨大小和卓叛乱之时,容妃的五叔额色尹偕同图尔都及堂兄玛木特,配合作战,平息了大小和卓叛乱,乾隆帝以功封额色尹为辅国公,玛木特被授一等台吉,图尔都也被封为一等台吉。乾隆二十五年四月初一日,额色尹、玛木特、图尔都等在京师落户,划享受朝廷俸米。
《戈壁恩仇录(1987)》中的香香公主
容妃一家定居京师后,于乾隆二十五年六月十九日,图尔都将妹妹送入宫中,封号为“和贵人”,时年27岁,而乾隆帝已50岁了。和贵人入宫后,在宫中受到特别礼遇,表现为 :
位号屡封。乾隆二十七年五月十六日,奉皇太后懿旨,晋为容嫔,时年29岁。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奉皇太后懿旨,晋升为容妃,时年35岁,至此,封号不变。
民族信仰得到尊重。一是服饰上,在宫中允许穿维吾尔族衣服,并为其制作维吾尔族朝服。二是饮食上特殊关照。因为满族喜食猪肉,维吾尔族忌讳,于是,在宫中特为她准备有回部厨师名叫努倪马特,曾制作“滴非雅则”“谷伦杞”两道名菜,并为其制作回子饽饽、羊肚丝、羊西尔占、五香鸡、羊肚片、羊他他士、酒炖羊肉、鹿筋羊肉等,并多次有鲜荔枝赏赐。三是允许回部杂技班入宫表演,以排解她的郁闷。其中玩小羊、玩绳杆、斗羊等都曾入宫表演,并得赏赐。四是多次随帝出巡,并多有赏赐,如南巡、东巡等。
乾隆南巡图(局部)
容妃的得宠是个奇迹,因为在以满洲女子为主体的清宫后妃中,其他民族的女子是很难立足的,尤其是险恶的宫廷,加上挑剔的乾隆皇帝,会使得后宫妃嫔很难达到久宠不衰。但是容妃做到了。有诗为证:
南向丹梯宝月开,香妃曾此望家还。
小楼一角遥相对,下有天方聚族来。
乾隆宠爱容妃,世人多有流传,一些史学前辈也对其进行过多方考证。最具说服力的就是乾隆之建宝月楼。
南海宝月楼旧照
史界近来反对宝月楼是乾隆为容妃而建的楼阁。因为宝月楼建于乾隆二十三年,而此时容妃尚未入宫。但史学前辈孟森教授仍认为宝月楼与容妃之宠关系匪浅。
孟森先生敬仰高宗之宠容妃,称其“兼露英主本色”。本来当时回部为“叛乱之邦”,其实正在平叛之内,回部之女不宜尊宠,但乾隆不能自持,牵爱于斯,孟森又解释为:“夫尊宠其来归之女而灭其母家,是清室之家法。”并列举了太祖之于孝慈、太祖之于太妃(摄政王之母)等旧例,为乾隆纳容妃正名。
因而,孟森认为宝月楼初虽不是为容妃之设,但因高宗为宝月楼历年作有诗篇,如乾隆三十三年春节,有诗云 :
淑气渐和凝,高楼拾级登。
兆杓已东转,西宇向南凭。
并有注:楼临长安街,街南俾移来西域回居之。
这首诗证实了宝月楼与回子营遥相对应,有人说,长安街迫近禁城,本不许民居相近,而刚刚平定的叛乱部族,却可在宝月楼前建回子营,是高宗为了慰藉容妃的思乡之情。
而且,孟森考证,乾隆帝多次御临宝月楼,在此娱乐作诗,抒雍雅之情。而《宝月尝荔图》正是这一时期的应景之作。所以,孟森教授以严谨的学识考证,宝月楼与容妃之宠大有干系。
关于容妃的画像,流传于世的主要有几种:香妃旗装像、香妃戎装像、香妃洋装像。此外,还有香妃“骑马递箭像”和“宝月尝荔像”。但这些画像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根本不是容妃,又有人说其中的戎装像可能是惇妃所生的十公主,莫衷一是。经过专家考证,民国年间,陆夫人在清东陵裕妃园寝中发现的“容妃神像”是真实的香妃,我比较认可这个观点。细审这幅神像发现,容妃面容清瘦,长相端庄,是个美人胚子。
容妃神像
至于容妃为高宗生母赐死一节,则为笑谈。依宫廷档案,高宗生母孝圣宪皇后崩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二十三日,寿86岁,而容妃则薨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十九日,此时,皇太后已死去11年了。而且,容妃由贵人而容嫔而容妃,都是乾隆遵照皇太后的意愿而晋封的,何来太后赐死容妃之事!
容妃入宫后,身体一直很好,多次随帝出巡。但到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初四日,太医向她进了平安丸一丸,看来她是得病了,直到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十二日,首领刘芳传旨,赏容妃奶饼一盘。四月十四日,总管刘秉忠传旨赏春橘10个,5天后,即四月十九日,容妃死去,终年55岁。
容妃在宫中后妃的地位是一路攀升的。到乾隆四十二年,她已名列第三,侍候她的太监、宫女就有24人。她死后,穿戴为:绣杏黄缎锦蟒袍一件、缂丝八团有水褂一件、桃红缎锦衫衣一件。身下铺:杏黄妆缎大褥一床、绿锦缎大褥一床、大红妆缎大褥一床。身上盖:大红妆缎被一床。身体旁边安放有:绣八团有水一套有衬衣。碧霞朝珠一盘,松石佛头塔记念坠角背云。玉如意一柄,表一个,容镜手巾、水晶鼻烟壶一个。福寿金正面簪三块,每一块上缀东珠三颗,小红蓝宝石五块,红宝石二块,螺子一块。金茶花一块,上缀六分重正珠一颗,正珠六颗,嵌金刚石。金火焰簪一块,上缀一钱六分重正珠一颗。金如意吉庆平簪一块,上缀正珠、东珠四颗,红蓝小宝石十一块,大蓝宝石一块。金荷叶扁豆蝈蝈簪一对,上缀正珠、东珠十八颗,红蓝宝石十四块。金荷叶蜘蛛簪一对,上缀大小东珠十颗,大小红蓝宝石十八块。金如意一支,金豆瓣簪四支,伽式正珠坠一副连金焰正珠六颗,重四钱。
关于容妃葬地。一说葬于新疆的喀什噶尔。其实,经考证,该墓为容妃曾祖父阿吉·穆罕默德·优素福·霍加的墓地,始建于1640年,位于喀什东门外,是一组大型的宗教建筑群。主要建筑有主墓室、四座礼拜堂和一座教经堂。而容妃真正葬地为河北省遵化市的清东陵裕妃园寝内。具体方位为前数第二排之东边第一号墓中。
阿帕霍加墓(又名香妃墓),位于新疆喀什
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容妃死后,于同年九月二十五日葬入妃园寝中。容妃墓早年被盗,1979年10月,雨季过后,墓前踏垛级石塌陷。经上级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对容妃地宫进行清理,发现其地宫结构完全为清式葬法,由两个券堂组成,金券内有青白石宝床,宝床上有一具旗材棺木。棺木红漆,与已发掘的清宫其他棺具无异,但是只有一层棺,无内棺,棺头正中有金漆的伊斯兰文数行,经辨认为“以真主的名义 ……”
在清理地宫中,发现了一具头骨和其他肢骨、体骨等,一条长85厘米花白发辫、吉祥帽、龙袍残片、宫中织物、如意、荷包、珍珠、宝石、猫眼石、钻石等物。
关于容妃的身体,说她“生而体有异香”,香气扑来,吸引了乾隆皇帝,使他魂不守舍,总想接近她。当时,“香妃”这个名字并不存在。查阅资料,最早出现“香妃”记载的是光绪十八年,肖雄在《西疆杂述诗》中留有记录。实际上,通过对容妃体骨进行科学检测,发现她具备维吾尔族人的体貌特征,却没有发现可以释放香味的特殊物质。“生而体有异香”的记载,应该是人为虚构的故事。
《还珠格格(1998)》中的香妃
通过对香妃尸骨进行科学鉴定,得出如下结论:
从容妃头骨上分析,其方颅阔面而低额,是典型的维吾尔族的头型特征。
从她的头骨和花白发辫上分析,是一个年逾五旬的老年女子。
通过对其遗骨分析,人体汗腺及皮脂的分泌物应为一种特殊的气味,这主要是其中含氮物质腐化后产生出来的气味,确非香味。“香妃”之名,很可能是一种爱称,或她生前大量使用化妆品,或携香料所致。
本文节选自
《清宫私房事儿》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出版年: 2017-11
主编 | 魏冰心
图片 | 网络
知识 | 思想 凤 凰 读 书 文学 | 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