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写的诗都有哪些
司马迁留下史学巨著《史记》,在这其中司马迁不是单一的记载历史史实,也会加上自己的见解以及对人物的评价,其文字表达清新跃然灵动,对人物刻画细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司马迁画像
司马迁的诗大多在其中有所体现,不过说是司马迁的诗不如说司马迁的名言更确切。我们所说的诗大多为五言七言的律诗。而五言七言律诗汉末才刚刚兴起,其中代表的人物有曹操父子三人,但此时距离司马迁去世已过去好几百年,所以司马迁的诗大多类似于名言警句。汉朝诗词以赋盛行,并且能配以乐器演唱,被称为乐府诗,但司马迁的诗皆在史记文章之中文章并不能演奏,所以司马迁的诗连赋也不能算。虽然不能把他的名言归为诗中,但这并不妨碍名言对后世的影响,其中最著名的的莫过于那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短短的十五个字阐述了人生在世的意义,甚至我们也该扪心自问,活着是为了什么?
司马迁的诗可以说最让人受到鼓舞,远远不止这振聋发聩的一问。其中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那一段是我们上初中时老师极为推崇的一段,不光是为了在作文中取得高分,而是再告诉我们什么叫坚强。那一段里有周文王有孔子也有左丘孙膑,却唯独没有他自己,那一句诗三百首,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是他对自己最后的激励。于是,《史记》诞生了。司马迁的诗不是五言七律,也不是宋词汉赋。司马迁的诗叫《史记》。
司马迁游历了哪些地方
司马迁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也是一个史官,家里的条件还不错。后来司马谈到长安区做官,就让司马迁到全国各地去游历。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所以这也是司马迁有如此成就的原因之一吧。
司马迁
十岁的时候,司马迁来到了汉朝的都城,长安。当时的长安可以说是非常的繁荣,国力空前强大,经济繁荣,百家争鸣。这个时期,张骞奉命出使匈奴、卫青霍去病又大破匈奴,文化空前的繁盛。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司马迁能够有丰富的见闻,激发了司马迁写史的兴趣。
大概是二十岁的时候,司马迁就开始了外出游历,史书上记载司马迁先是南游江、淮,就是今天的江南、淮南地区了。之后又去了会稽(今绍兴),还去到了相传是大禹葬身的九疑山。之后要到了广西、贵州一带的沅水、湘水一带。之后又北上,到了山东汶水、泗水等地,在这一带还考察了许多战国时期的县市等。之后司马迁又到了河南一带,考察旧时的梁国、楚地等遗迹。司马迁还去了四川巴蜀一带,可以说是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也正是因为年轻时候的游历经历,司马迁收集到了民间大量的传说、旧闻、古事等素材,为司马迁日后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材料,当然司马迁也是对这些传闻进行了认真摘选,没有将那些无稽之谈的话也编入到《史记》中。
汉朝史官司马迁生平简介
司马迁出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个小康之家,从小司马迁就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之下学习读书写字,十岁的司马迁就能够阅读《尚书》、《左传》等。年长一些,司马迁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了父亲为官的京城,之后父亲就吩咐司马迁去游历天下,搜罗遗闻古事。司马迁游历了大江南北之后回到京城,因为父亲的关系,在京中做了郎中。
司马迁塑像
公元前110年,司马谈重病,弥留之际要求司马迁能够秉承家族的传统,发扬祖先的事业,要接着把编撰历史的计划完成。在长安任职的司马迁,在这里结识了天下的杰士,其中包括对司马迁影响颇深的董仲舒和孔安国。董仲舒对司马迁的影响,在《史记》中也都有体现。董仲舒的公羊学主张的有道伐无道的思想,是《史记》中反暴的基础,而公羊家崇尚的让、尚耻之义也成为了《史记》中衡量褒贬历史人物的主要道德标准。
公元前99年的时候,李陵自请五千步兵,涉单于庭以寡击众。但是李陵行军至浚稽山时,遭遇单于突袭,援兵久久未到,匈奴越聚越多,李陵最后弹尽粮绝投降匈奴。群臣皆声讨李陵,但是司马迁却与众人不同,说李陵是个爱国的人,他以五千之数杀敌一万多,虽然战败投降,也有可能是想找机会回报汉朝的。但是后来李陵没有归汉,于是司马迁也被定了诬罔罪,按律当斩。但是司马迁以腐刑赎身死,在此之后,司马迁背负屈辱,完成了著作《史记》。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讲了什么
《货殖列传》是司马迁的《史记》中的一篇,出自列传的第六十九卷。这一卷是专门记叙那些从事“货殖”活动的人物的,货殖的意思就是利用货物来进行生产与交换,从中求得利益的活动。可以说这卷是专门记载有杰出贡献的商人的一卷列传。
司马迁画像
在司马迁的自序中,也向人们阐述了写这篇列传的动机和意图,主要是想要介绍过去那些富商们致富的方式。全文记录了从春秋时期开始到秦汉以来的一些大商贾,比如范蠡、自贡、白圭等。通过描述这些成功的商人们的言行、事迹等,以及当时著名的商业城市、包括生产情况、和经济发展特点等诸多方面内容,来阐述他们的致富方式,并且表达了司马迁自己关于经济方面的一些思想,一边后人能够观摩学习。
在《货殖列传》中体现了司马迁超前的经济学思想,司马迁认为商业的发展和经济都市的出现都是自然顺势之下的产物,人都有追求财富的本能,又有为了其实牺牲财富的能力,因此在这两种本能之下构成了人类社会的自然经济发展。
司马迁还指出了政府不应该过多的干预民间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要相信人民的力量,首推道家的“天道自然”。还主张整个社会农虞工商并重,并使得这些行业能够相互依赖,相互牵制,已达到共同发展的状态,司马迁能够注意到社会自然经济并对此提出自己的观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司马迁的经济意识也是十分超前的。
司马迁屈原列传讲的是什么
司马迁编写的《史记》包涵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二列传。司马迁屈原列传便是其中一传。说到司马迁和屈原的关联,除了司马迁当年去过屈原投江的地方,更多的关联是由后人为他们联系在一起。
屈原画像
鲁迅曾说过《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离骚作为古诗文学当中的最高成就,将史记提到如此高度,是后人对史记的完全认可。因为史记不仅是一部史诗巨著,更是一部文学的散集。司马迁的无数名言警句皆出自史记当中,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司马迁屈原列传当中司马迁沉痛的表达对屈原的敬佩,也许当司马迁漫步在汨罗江畔,细细感悟当初那个直言进谏却不被认可的无奈心情,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真不知道这是一种幸运还是不行,当屈原在江畔悲壮的惨然一笑,所有的复杂化做滚滚浪花,最终消失。一江春水不仅能带走了忧愁,还带走了一位伟大的诗人。
司马迁与之相比应该是更加不幸,屈原投江去世却最后留下傲骨气节。若不是史记还没有完成,司马迁忍受宫刑后必然也会一死了之。有人说死是可怕的,但是每天经受肉体与精神双重折磨的活着更加可怕。司马迁屈原列传是历史的巧合,也是你们伟大的必然。总之,不论史学还是文学,我们终会记住那句话: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学家司马迁之死揭秘
司马迁的死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死因没有被记载,连死年都存在很大的疑问和争议,这其中也有许多可以讨论的空间。
司马迁介绍
班固在《汉书》中为司马迁专门写过一篇传记,但是在这篇传记中也没有记载司马迁的死亡原因和日期,以至于后世对司马迁的死充满了疑惑,也使得司马迁之死成为了一个千古谜团。但是坊间也流传着几个关于司马迁死因的说法,可以从中判断一二。
第一种说法是司马迁是因为在给任安的回信中,出现了埋怨的语句,被汉武帝知道之后就下令,秘密处死司马迁了。这个说法中存在很大的漏洞,首先我们能从报任安书书中发现,司马迁并没有写什么埋怨的语句,表达的是自己没有把话数清楚,而导致了汉武帝的发怒。而且后来汉武帝为司马迁平反,还重用了司马迁,让司马迁担任了中书令一职。要是汉武帝下令杀了司马迁,如此反复无常的人,又怎么能做皇帝呢?
还有一种说法是司马迁因为自己的史记能够公开,为世人所知而高兴致死的,这个说话中实在有太多的漏洞,就不再赘述了。另外一种说法是司马迁退居故里,颐养天年,最终无疾而终。这个说法在韩城市司马迁祠内《翟邑侯重修太史庙记》碑文可以查证。
因为司马迁的死没有被明确的记载,而且坊间又有许多的传闻,因此司马迁之死到现在还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