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也需要小技巧,学会给孩子多一个选项

当亲子沟通遇到瓶颈时,父母可以通过增加提问选择项的方式来打破僵局,进而引导和鼓励孩子向更好的方向成长。提问时增加选择项是亲子沟通中的小技巧,这种提问方式的巧妙之处在于,一方面它给孩子带来了选择的空间,让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让父母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孩子的心思,打破亲子沟通的僵局。

幼儿园近期要举办毕业歌舞比赛,蕾蕾是天生的“金嗓子”,自然要报名参加。这次蕾蕾报名演唱的是评戏花为媒选段。为了让蕾蕾取得好成绩,妈妈去专门的服装店给蕾蕾租了一套与她角色相符合的戏服,爸爸也把喜欢唱评戏的爷爷从老家接了过来,让爷爷指导蕾蕾练习。因此,蕾蕾立下“豪言壮语”:“这次我一定能得第一名。”

有天时地利,可人却未能和,就在参加比赛的三天前,蕾蕾因为着凉,发起高烧,这下子可把她给急坏了:“妈妈,我还能参加比赛吗?”

妈妈安慰蕾蕾说:“能,只要你尽快好起来就能参加。”

“要是好不起来呢?”蕾蕾沮丧地问。

“好不起来那就只能退赛了,没办法。”

“不,我要参加比赛,好不了也要参加!”蕾蕾哭着说。

妈妈坐在蕾蕾的床边,摸着蕾蕾的头说:“你生病了,嗓子都哑了,还怎么上台演唱呢?这样的比赛以后还会有,错过了这一次,还有下一次呀!”

“可这是我在幼儿园参加的最后一次比赛,我不想错过。”

面对态度坚决的蕾蕾,妈妈使出了增加提问选项的沟通法:“蕾蕾,以你现在的身体状况来看,你参加与不参加比赛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如果你坚持带病参加比赛,不仅不会取得好成绩,还会影响你的嗓子正常恢复和发育。

另一种是,如果你选择退赛的话,老师就会及时安排另一位小朋友演出,这样你也可以看到其他小朋友的演唱,而且班里也会多得一些加分,获得荣誉的可能性会大些。你觉得,这两个选项,你选择哪一个比较好呢?”

蕾蕾闭上眼睛,不再说话。

“既能让身体好好恢复,又能让班里获得荣誉,这样不是很好吗?”

“好吧,我决定了,还是不参赛了。但是不要让爷爷回去,等病好了我还想和爷爷一起唱戏。”

“嗯,好,不让爷爷走。”

案例中的蕾蕾本来可以在比赛中大显身手,可因为突如其来的一场病使她暂时失去了唱戏的好嗓音。面对执意要参加比赛的蕾蕾,妈妈用提问的方式,将这个问题拆分成两个可选择项,最终消除了蕾蕾心中的不甘,让蕾蕾欣然接受不能参赛的事实。

现实生活中,如果你问别人一个问题,然后提供两个选择,大多数人都会不由自主地从你所提供的答案中选择其中的一项。想想生活中的情况,我们在餐厅经常会被问到的一句话是:“您是要喝茶还是咖啡?”这时,我们会怎么做?“茶,谢谢。”“咖啡,谢谢。”

也会有人做出别的选择,比如:“除了茶和咖啡,还有别的吗”或是“有果汁吗”。但,这样的人很少。因为我们潜意识中似乎有种思维习惯,可以促使我们对面前的选项做出某种选择。即便这些选择中没有我们想要的,我们也不会再去要求别的了。孩子也是一样,当你给孩子提供了多重选项,孩子便会自然而然地选择其中一项。

如果提供给孩子两个选项,那么父母要确保这两个选项对孩子都是有利的。如果其中的一个方案不是孩子想要的,那么就要将这个方案不好的地方明确指出来,同时也要将你想让孩子选择的方案说得合理一些,这样就能轻而易举地让孩子接受你的提议了。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309 字。

转载请注明: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也需要小技巧,学会给孩子多一个选项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