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大都督又是丞相,堪称文武双全——陆逊
大家好,我们的飞哥采风另一种意境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话说陆逊跟随孙权北伐,在江夏地区协助进攻,结果孙权围攻合肥新城不克,眼看曹叡的救援大军就要赶到,只好无功而返。为了能顺利安全撤军,陆逊和诸葛瑾佯装进攻,吓得魏军守在城中不敢追击,从而在孙权主力已经回师的前提下,顺利完成了撤军。
对待撤军时抓获的俘虏,陆逊非常善待,不许士卒侵扰他们。对于带家眷前来投靠的人,陆逊派人前往照看料理。如果有人的妻子儿女发生亡故,陆逊便发放衣粮给他们,予以慰劳,发给遣返令让他们回家,有的人因此受到感动倾慕而相携前来归附。陆逊逐渐成为周围邻境地区的人心所向。其中江夏功曹赵濯、弋阳备将裴生以及夷王梅颐等人,都率领着自己的部下党羽前来投奔了陆逊,陆逊则自掏腰包接待并安抚了这些人。
当时的魏国的江夏太守逯式,兼领当地兵马,颇为吴国边境之患。但是呢,逯式却和魏国老将文聘的儿子文休一直不和。陆逊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定略施小计,利用逯式和文休的矛盾来破解逯式这个边患。于是写了一封假装给逯式的回信,在信中写道:“收到你的来信,才知道你与文休一直有矛盾,已经闹得势不两立。得知你要来归附吴国,我立刻将你的来信秘密上报主公,并率军在此相迎。这件事应做好保密工作,同时尽快地悄悄办好,定下准确的时间,以免夜长梦多。”而后,陆逊让人把书信放在边界上,逯式的士兵捡到书信后拿给逯式看。逯式看后惶恐不安,急忙将妻子儿女送回洛阳。因为这件事,魏国将士们都不再信任亲附逯式,由此使得逯式被罢官免职,江夏吴国边界经常受到的侵扰的问题就此得到了缓解。
当时在东吴有一种不上报就擅自回家奔丧等不合规矩的风气,领导者们想要规范这类事,于是在嘉禾六年(237年)正月,孙权下诏令群臣讨论对私自奔丧的事进行规范立法,丞相顾雍奏请违法奔丧应处以死罪。就在刚刚立法之后不久,吴县县令孟宗是远近闻名的孝子(有著名的孟宗哭竹的传说),其母年迈病逝,于是孟宗不顾新法禁令,没有呈报就私自归家奔母丧,守墓三十五天,日夜以泪相伴,跪守在母亲坟旁,极尽孝子之道,四乡八里百姓无不动容。
丧事过后,孟宗知道自己已经违反了新法,于是在武昌自己将自己拘禁起来听候处罚。陆逊得知后,向孙权上书说明孟宗的平时品行作为,并借机为孟宗求情,孙权于是给孟宗减刑一等,并申明下不为例,自此之后,违法奔丧的事便绝迹了。这年二月,孙权派遣陆逊督军征讨彭丹等贼寇,这些人都在年内被陆逊所平定。
同年,东吴的中郎将周祗到鄱阳郡(郡治在鄱阳,今江西波阳)征兵,周祗特地前往拜见陆逊,并征询陆逊的意见,陆逊认为鄱阳郡的百姓易动难安,最好不要在那里征兵,小心激起民怨,逼民为寇。周祗等人不听,结果果然在那里激起了民变,鄱阳百姓吴遽等人抗拒征兵,为了逃避惩处,索性聚众起义,并杀死了周祗,而且顺势攻伐了周边的很多县城。豫章郡和庐陵郡的一些恶民见状,借势也起来响应吴遽为寇,搞得这三郡动荡不安。
消息很快传到陆逊那里,得知周祗在鄱阳征兵激起民变被杀后,陆逊无奈的摇了摇头,叹息地说道:“既然来征求我的意见,却又不能听取,自己丢了性命还祸及国家地方,这是何苦呢。”然后亲自率军前往征讨吴遽。
邻郡的武将陈表为官三年,在这三年中,积极广开纳降,陆续扩大队伍,将队伍增加了万余人。当时陈表正率军在外,正赶上吴遽起义扰乱三郡,于是便率军跨境前往和陆逊一起讨伐。吴遽等人只不过是一些乱民武装,根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训练,哪里是陆逊和陈表的正规军的对手,结果一战溃败。吴遽等人被招安,陆逊得精兵八千余人,三郡也得到平定。陆逊见陈表表现不错,便上表任命他为偏将军,晋封为都乡侯,北往驻守章坑。
赤乌元年(238年)春,官任中书典校的吕壹很得孙权的宠信,因而恃宠弄权,离间君臣,作威作福,挟嫌报复,且手段十分残忍。远在武昌的陆逊和潘濬听说此事,对此忧心忡忡,而且到了提起这件事来时常会忍不住落泪的地步。好在后来孙权清醒过来,看清了吕壹权奸的面目,下令诛杀了吕壹。事后孙权为此深为自责,便派遣中书郎袁礼代表自己向大家致歉。
当时建武将军谢渊和黄门侍郎谢厷等人各自向孙权述职,并汇报陈述当前应办事宜,打算改变一些政治措施,为国家兴办一些有益的事情,孙权将此事交给陆逊来审定。陆逊说道:“国以民为本,强盛与否取决于民力,财富也出自民众。民富而国弱,民贫而国强,这种事从古未有。故此治理国家者,得到民心则国家得治,失去民心则国家便会有叛乱。如果不让人民得到利益,却想让他们竭力效劳,实在难以做到,还会积累民怨。所以《诗经》有言慨叹‘便益人民,上天赐福’。请求陛下广施圣恩,安抚赈济百姓,这样积累几年,国家财力小有丰裕后,然后再考虑其他事情 。”
随后几年,吴国财力有所积累,于赤乌四年(241年)8月,陆逊得以率领大家修筑了邾城。
赤乌七年(244年)正月,丞相顾雍去世,孙权任命陆逊担任丞相。下诏说:“朕以无德之人,承应天命,登上大位,天下尚未统一,奸乱之徒遍布道路,朕朝夕忧恐,顾不上休息。惟有你天资聪颖,美德显著,可担任上将重职,辅佐朝廷除乱。有盖世之功者,就应受到广大的荣耀,兼具文武才干的人,定要担当社稷重任。过去伊尹使商汤兴隆,吕尚辅佐西周,如今朝廷内外大事,实由你一人肩负。今以你为丞相,遣使持节太常傅常授予您印章绶带。你自当发扬光大高尚的美德,建树远大的功业,恭服遵从王命,安抚平定四方。这么说吧!你来总管三公职事,训导群臣百官,如此重任唯有你严肃认真对待才行啊。你自勉努力吧!你原来担任的荆州牧、右都护兼武昌留守等职依旧维持不变,由你继续兼任。”
在东吴历任的四大都督当中陆逊是唯一一个担任了丞相的,这又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陆逊是四大都督当中成就最高的,可谓是文武全才。说到文武全才,有些人理解武是武艺,就好象游戏当中的武力指数一样,其实文武全才当中的武指的并不是武力,而是武略。所谓武略就是战略战术以及统军指挥作战的能力,东吴的四大都督可以说都是武略的代表人物。而能担任丞相,那就是文韬的体现了,所以说陆逊是东吴人才当中文韬武略,文武全才的杰出人物!
陆逊向来沉静思考,深思熟虑,所预料判断的事没有不应验的。当初尚书暨艳提出应该营造奢华宫室的言论,陆逊规劝告诫他,这么做必定会由此招祸,后来果然受到弹劾,羞愧自尽。而对于江东的后起之秀诸葛恪,当时孙权君臣都认为他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然而陆逊却并不那么看好他,并对他说:“在我之前的人,我一定协同他与我一道升迁;在我之后的人,我则帮助扶持他。现在看您以气势侵凌上级,内心蔑视下属,这并不是能巩固自己德行的基础。”之后,诸葛恪知道陆逊对自己评价不高,于是写信给他请求陆逊不要对自己求全责备。
广陵人杨竺,年轻时就博得较大的名声,而陆逊认为他最终会惹祸败亡,便劝杨竺的哥哥杨穆与杨竺分开生活另立门户,以免将来受到牵连。对于陆逊对杨竺的这个预言,大家记住杨竺这个人,因为马上在后面就要讲到杨竺牵扯到了一件重大事件当中,而且此事也将陆逊牵连其中。
陆逊虽然一生思虑谨慎周全,然而却在一件事上犯了疏忽大意的错误,那就是孙权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在历朝历代,立太子都是个十分敏感的事情,因为这件事既是国家大事,同时也是皇帝自家的事,因此大臣在这个问题上提出意见和建议都是要十分谨慎和小心的。
孙权所立的太子本是大皇子孙登,孙登是个非常谦逊明智的人,勤勉忠孝,不但礼贤下士,而且敢于向孙权提出劝谏,纠正孙权的一些错误。孙权也因此认定孙登是自己的不错的接班人,有孙登即位,孙权也可以放心江东的基业,因此对接班人的事,孙权本不需多花心思思虑。
然而天不随人愿,孙登偏偏在英年患上重病,并于赤乌四年(241年)五月,孙登不治逝世,时年仅三十三岁。孙登的死让孙权悲恸不已,然而太子是国家的储君,孙权年龄也已经老了,太子之位不能空虚,由于孙权的二儿子孙虑在前些年也已经去世了,死在孙登之前,因此在伤心悲恸之余,孙权立三儿子孙和为太子。
在皇帝家,太子之位实在是个太特殊太重要的位置了,孙登的病逝一方面是对孙权的打击和损失,另一方面对于孙权的儿子们来说,却是一个争夺未来皇位的机会。
孙和虽然作为顺序继承人名正言顺,但是孙权的四儿子鲁王孙霸却同样很得孙权的宠爱,而且孙霸在待遇和礼仪上并没有因为孙和即位为太子而与孙和有所不同。这么一来可就麻烦了,孙霸认为自己虽然不是太子,但是和孙和没有什么区别,这是违反规矩礼仪的。因此朝臣们纷纷提出,太子和藩王应该上下有别,于是为二人各设宫殿和幕僚,然而孙霸的内心却是无法接受的,只是由于这是众多朝臣的一致意见,孙霸无可奈何,于是便迁怒于太子孙和。
孙霸自此开始怨恨太子,东吴就此开始上演争夺太子之位的大戏,这便是三国历史上发生在吴国著名的南鲁党争!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