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一生有勇有谋,老年却在接班人问题上栽跟头
在家族事业中,选择合适的接班人是一件需要慎之又慎的事情。李启铭一句“我爸是李刚”,引发网友们的愤慨。“玛莎拉蒂撞炸宝马”一事,更是让网友们时刻关注。
对于接班人而言,才情和名义都应当合适,有才方能带领家族繁荣发展,名义合适才能让大家都甘心情愿的听指挥。在选择接班人这件事情上,就算是被称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也犯了错误,并且这个错误还带了巨大的影响。
孙权从自己的哥哥孙策手中接过领导江东的大权,这也是当时的形势决定的,属于无可奈何之举。在孙权的带领下,江东败曹操,挫西蜀,三分天下,江东在他的手中,完全可以平稳的过渡到下一代。但是不幸却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孙权有七个儿子,长子名叫孙登。孙登也和他的父亲孙权一样,年少有为,又因为是长子,因此孙权就立了他作为太子。并且孙权还派出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名臣大儒教导孙登,陪他骑马射箭,读书作文。在这样良好的教导下,孙登的才情能力也就成长起来。黄龙元年 (公元229 年),孙权正式称帝,建立吴国,并且册封孙登为皇太子。
孙登作为皇太子,在孙权迁都建业以后,就负责留守武昌重镇。在武昌时,他能做到爱民如子,不敢打扰百姓的安宁。在孙权北征魏国时,他又成为建业太守,为孙权保障着大后方的安全。可以说,孙登完全是一名合格的太子。
可惜天不假年,这位优秀的皇太子,却在当了21年的皇太子以后,撒手人寰,时年33岁,在他死前,他还上书孙权,让他为平定天下保重身体。他还向孙权推荐弟弟孙和,认为孙和“仁孝聪哲,德行清茂,宜早建置,以系民望”。
孙权一共有七个儿子,除了长子孙登,还有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和孙亮。在孙登死后,皇太子的位置就空了出来,这就让大臣们心生疑虑,都想趁机拥立皇子,以后好坐享荣华富贵。孙权此时也已经六十多岁,年事已高,在立嗣问题上,竟然没能感觉到大臣们的小动作。
按照汉代立嫡不立庶的原则,孙登的弟弟孙虑早死,在剩下的子嗣之中,只有孙和名正言顺,于是孙权便积极考察他,希望他能挑起皇太子的责任。赤乌五年(242年),孙权正式册立19岁的孙和作为皇太子,跟孙登一样,他也为这位皇太子,选择了名家大儒作为老师。孙和也不负孙权的期望,他善于总结治理中的经验教训,并且一心建功立业。孙和无可挑剔的表现,对孙权来说也是一个安慰。
可惜年老的孙权也犯了猜忌的毛病。孙权有一位潘夫人,潘夫人为孙权生下了两个个女儿,其中有一个就被称为 “全公主”。这位全公主跟孙和的生母王夫人有嫌隙,一直想着怎么陷害王夫人。
有一次孙权得病了,孙和去给孙权祈福,祈福完了以后,他就被杨武将军张休邀请走了。但是这位全公主却抓住孙和的这个问题,乘机在孙权面前讲王夫人母子的坏话。孙权竟然不问情由,震怒雷霆,不仅斥逐王夫人,还渐渐冷落孙和。最终王夫人郁郁而终,孙和的地位也变得岌岌可危。
看到孙和失宠,孙霸就动起了小心思,他会同全公主一道,加上自己的党羽,到孙权处谗构孙和,胡编孙和的坏话。年老昏聩的孙权,没能察觉出孙霸的鬼话,居然还答应立孙霸为嗣,给孙霸的待遇跟孙和一样,造成两宫并立、嫡庶相争。
这样的局面让朝中的大臣们不得不“选边站”,也就加重了孙权的猜忌。这些大臣们在自己还没死的时候就去阿谀奉承太子,这让孙权心里着实不是滋味。两宫相互争斗陷害,孙权又杀掉了一批能臣武将,这导致东吴的国力大为衰减。
赤乌十三年(250年),孙权废掉皇太子孙和,又赐死孙霸。同年十一月,孙权改立孙亮为太子。总算为吴国的立嗣之争,画下了句号。
君王在年老以后,都容易犯猜忌的毛病。即使孙登不死,恐怕也难以善终。孙权的反反复复,轻信谗言,实在是让人叹息。最终上位的孙亮,根本就不是一位好的接班人。在这样的内耗和昏庸之主中,江东无可避免的陷入了失败。
参考资料:《汉书》《三国志》《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