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宰相却家徒四壁,穷得连皇帝都看不下去,下旨:不贪官别做了
倘若你要问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上,到底是清官多还是贪官多。恐怕很难有人能给出一个准确答案。但却可以给出一个大概的趋势,每个朝代刚开始都是清官居多,而到了后来,贪官一定会占据主流上风,朝政乌烟瘴气,民不聊生,然后宣告朝代的结束。所以自古开朝以来,皇帝第一件事就是肃清朝风,解决贪官污吏。自从秦始皇建立封建帝制之后,历朝历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由浅入深的进行发展,每个朝代与每个朝代的情况不一样,发展也不一样。“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其实说的是十分的有道理的。
古代的人为什么想尽办法都要读书,考取功名,去做官呢?实际上,很多也都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挣一些银子来保障自己的生活。也有是为了做一个有利于国家的人,然时间久了,被官场的风气给腐蚀了,自然就随波逐流,早已忘了当初的誓言,还有就是可能一心想要做个好官。但没有平台给自己施展,最后郁郁不得志。不过纵观历史上著名的清官,留下名字的确实凤毛麟角,史书上有记录的清官个数远没有贪官那么多。或许,古人认为两袖清风本来就是为官者的本分,并不值得炫耀。反倒是那些祸国殃民的贪官,由于对历史造成了转折性的影响,所以流传下来的故事比较多。
从这可以看出清官不好做,但是在古代就有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他不仅做了清官,还做到了宰相之位,就因为太清廉了,最后就连皇帝都看不下去了,劝他多少贪点,告诉他不贪这个官也不用做了,这可以说是千古奇谈了,那他究竟是谁呢?他就是大唐第一清官陆贽,说起他的为官之路,也是颇有意思。陆贽的家族陆氏本来在江南一带属于名门望族,可是陆贽出生的时候,陆氏家族已经衰落了。所以到陆贽这里,家里就很贫穷了,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陆贽因此从小在学习上就极为刻苦,很快就考取了功名。
不过,因为陆贽自身刚正不阿的性格,加上家里又没钱疏通关系。他一直处在一个怀才不遇的境地。直到后来,唐德宗李适微服私访,在民间听说了陆贽的传闻。于是,特意登门拜访,李适立马被陆贽的谈吐所征服,回宫后直接把陆贽给提拔到了自己身边。可惜唐朝并不太平,在安史之乱后,唐德宗期间再次发生了兵变。由于各个节度使拥兵自重,建中四年,泾原军叛乱,从此唐德宗就开始四处逃亡。在此期间陆贽一直都伴随德宗左右。并帮忙处理一下繁琐的事务。一直到脱险。因此唐德宗对陆贽更是十分看重,并信任有加。
“泾原兵变”后,唐德宗返回了长安。回京后陆贽因护主有功,因此加官进爵,也受到了很多朝廷其他臣子的巴结。不过,由于为人正直,陆贽也得罪了一些人。当时的太守张缢想拉拢他,给他钱财,被陆贽拒绝了。那些官员给他送的礼物,也被他全部拒绝,可以说将清廉贯彻到了极限。不过陆贽的正直也让很多人开始敬佩他。到了之后唐德宗开始掌管朝政,此时的陆贽声望已经是非常高了。于是唐德宗下旨想要陆贽出任宰相。
在他当宰相的时候励精图治,积极解决社会的诸多矛盾,向唐德宗直言进谏。陆贽在位期间,秉性贞刚,严于律己,以天下为己任,重视天下苍生,反对横征暴敛。而且,他很少结党营私,与地方藩镇官员结交甚少,向来是一尘不染的。后来陆贽母亲去世,朝廷众大臣前来吊唁,唐德宗也来了。唐德宗来到陆贽家时,被他家里的贫困状况给惊呆了,身为朝廷要臣,竟然家徒四壁。李适也知道陆贽是个清官,却没想到竟然这么清廉。于是就下旨:“太过清廉不是好事,你与同僚的关系该如何相处?收受一些日用品、靴子、鞭子这一类的小物件,收了也无妨。”唐德宗的这番话就是说陆贽贪点钱财也没有关系。要不然这个官怎么做啊!
就这样受到皇上的人,最终还是遭人陷害,而被罢官,但是陆贽回到家乡也没有闲着,努力专研医术,为老百姓服务,最终在公元805年结束了他的一生,时年仅仅五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