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宝藏教授”杨维清:放弃高薪、二次求学,想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

由 费莫白竹 发布于 经典

在西南交大的校园里,有一位颇有名气的教授,名叫杨维清。除了教授、博士生导师之类的头衔,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四川省的政协委员。

最近在西南交大的官微上出现了一条四川省副省长批示杨维清教授建议的新闻,同事们都说杨维清不止科研搞得好,做提案也做得棒。

其实这不是杨维清第一次做提案,2018年初入四川省“两会”,其提出的将第三方评价机构引入科技成果转化就被四川政协报所报道。2019年的四川省两会上,杨维清提了10多个提案,2020年,杨维清又准备了许多提案。杨维清的提案并不是无的放矢,凭空而出,在提案的道路上,他也秉持着做科研的原则,大量的收集材料,分析数据,认真钻研。

除了会写提案,杨维清教授更加吸引人的是他的品质。

作为搞科研的教授,杨维清可以说是“半路出家”。13年前的杨维清,刚刚走出校园的他站在了县城高中的讲台前,为高中学生教授物理,在黑板上书写着牛顿和开普勒。彼时的杨维清,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就是一辈子站在高中的讲台上传道解惑散发烛火之光。没成想多年以后,虽然还是站在讲台上,但底下坐的学生已经从高中生变成本科生甚至硕士博士。

2003年,杨维清在一知名教育机构里做起了奥林匹克物理培训,当时的杨维清是机构里的金牌教师,每节课的收入也很可观,在很多人眼里也算是小有成就。但杨维清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疑惑,自己真的要做一辈子培训了,我的人生价值究竟应该怎么实现。

于是第二年,杨维清选择了放弃条件优渥的工作,回到校园,来到四川大学攻读硕士博士。正是这样的选择,改变了杨维清的人生轨迹,也让他的人生更加精彩。获得博士学位之后,赴美深造,2014年,经过了十年的二次求学,他开始了自己的科研之路,此时杨维清已经37岁。

开始科研之后,杨维清更加努力,因为起步晚,所以在他看来,搞科研就是抢时间。虽然被科研杂志评价为将纳米材料玩出了新花样,但在“玩”的背后是他的日夜耕耘。从研究课题开始,他就驻扎在了实验室,一周只回家一次。为了节省时间,他在实验室用椅子拼成床,漆黑的校园和科研梦伴随了他一个个枯燥的夜晚。

就是在这样的不懈努力下,他的实验室的规模和团队都逐渐扩大,主持了多项多项省部级项目,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四川省杰出青年项目等,还有获得授权的国家专利项目十余项。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是杨维清在科研路上一直坚持的准则,也是整个是实验室前进的指导方向。

不只是会搞科研,杨维清还会搞教育,一直坚持授之以渔的教育,着重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创新,亲自动手实现自己的想法。在他的实验室,经常能看到刻有他学生名字的设备,通过这样的方式既满足了试验需求又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锻炼,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成就感,对科研更有兴趣。

宝藏教授杨维清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从来不让自己的人生轻易定型,在人生重要阶段依然有重新开始的勇气。在这个过程中,他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为之奋斗的目标,真正想要付出和奉献的领域,所以当我们找到自己的道路时,也要敢于开始,不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