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大家族,辛辛苦苦几代人才攒下庞大的家业,却因为某一代的男主人早亡,而使家道败落,数十、上百年的心血一下子化为乌有。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皇室身上,一般会让太后垂帘听政,等幼年的皇帝成年后,再将让皇帝亲政,国家不会发生大的动荡。但是,对于民间大家族而言,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比较危险了。
因为古代的女性大多数没有受过良好教育,更没有足够的社会阅历。面对男主人去世后的复杂局面,能守住家业就已经很不错了。不过,也有出类拔萃的女性,能把家业发挥光大,更上一层楼。陕西的吴周氏,便是这样一位女强人。
吴周氏本名叫周莹,字竹君,陕西三原人士。从小对数字过目不忘,记忆力非常出众。陕西三原是秦商的大本营,这里的商业氛围十分浓厚,对周莹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
周莹17岁时,嫁给了吴家少爷吴聘。这个吴家是泾阳安吴堡的大户人家,历史十分悠久,祖籍江苏,唐代时迁到泾阳。清初时吴家开始发达起来,靠盐业起家。
秦商集团就是靠盐业生意发家的,他们利用靠近西部边疆的优势,向边军提供粮食等军需物品,换取盐引,即经营盐业的许可证。然后到扬州等地,进行盐业贸易。这就是拥有近千年历史的盐引制度。
吴家在扬州的总号叫“裕隆全”,在江苏、江西、安徽等地都有分号,每年收入数百万两白银,是秦商中的代表人物。秦商发家后喜欢大建宅院,安吴堡的吴氏庄园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大院,规模让现在的参观者为之咋舌。
吴聘一家是吴氏庄园的东大院,他们两代都是单传,人丁不旺,这就导致了东大院经不起风浪。周莹嫁过去没几天,吴聘父子俩先后去世,吴家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
了解商业规则的人都知道,男主人一出事,上门讨债的人纷至沓来,而还没有收回的货款、借款却很难收回,手下人更是人心惶惶,这样一来,经营很快就会遇到危机。吴家也一样,眼看生意要撑不下去,有可能被别人吞并掉时,吴周氏,也就是周莹,站出来接下了这副沉重的担子。
周莹首先做的是稳住队伍,吴家经营这么多年,手下有一支成熟的队伍。各个总号、分号的掌柜都是经验丰富的老人,吴家产业的运作全靠这批人支撑着。为了留住他们,周莹采用了一种新的合作模式。
她把各个店铺的产权分一部分给掌柜,把他们从经营者升级为合作者,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这一招直到今天都是威力巨大的,放在100多年前,更是赢得了掌柜们的一致拥护。周莹的地位一下子稳固了,吴家产业也安定了下来。
后来,周莹让更多的伙计参股,鼓励他们的家属也进来工作,把吴家产业变成一个员工股份制的企业,管理成本大幅度下降,她的经营理念远远超越了那个时代。
有了先进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扩大盐业生意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周莹在全国设立七个总号,吴家产业遍布全国。与此同时,周莹看到盐业生意的市场已经饱和,想做大必然要与同族兄弟进行竞争。于是,她把目光转向了其他生意。
对于吴家来说,资本、人脉、官场、运输都有成熟的体系,涉足各种生意并不是难事。米粮、茶业、药材、蚕丝、棉花棉布等生意,吴家都做得风生水起。
为了保证货源,周莹在采购中引入了期货的概念,在棉花、蚕丝还未成熟前,就与农民定好价格和收购数量。因此,农民也乐意供货给吴家,使吴家能够在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吴家在周莹这样一个年轻女性手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用富可敌国来形容吴家完全不为过,保守估计数千万两白银肯定是有的。
周莹坚守商业信誉,不欺诈、不赚昧良心钱,在商界和当地都拥有极好的口碑。她还乐善好施,修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助军饷,一样也不落,被百姓称为义商。天灾人祸时,周莹开仓放粮,接济灾民和穷人,这些善举都被记载于当地县志上。
真正让周莹名扬天下的,是资助慈禧太后十万两白银,帮老佛爷摆脱了困境。当时是1900年,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匆忙逃出北京城,西狩路上狼狈不堪,饭都吃不饱。周莹的白银可算解了老佛爷的燃眉之急。
在向慈禧太后输诚的同时,周莹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商人本色。她把泾阳特产茯砖茶送给慈禧品尝,借用“茯”、“福”同音的吉祥含义,讨得太后凤颜大悦,从而把这种茶变成北京城里的流行时尚。
慈禧感动之余,亲手题写“护国夫人”牌匾,把她收为义女。这一年,周莹只有31岁。她捐的白银数量也很有讲究,捐少了朝廷不当回事,捐多了又可能引起忌惮,反而引来祸事。
有多少红顶商人曾经富甲一方,最后落个身败名裂,人财两空。周莹年纪虽轻,做事却极有分寸。辛丑条约签订后,周莹又向朝廷捐了大笔银子,表示要共赴国难。慈禧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作为褒奖。因此,周莹也可以算是实实在在的红顶商人。
一位是帝国的掌舵人,一位是商业帝国的领袖,这两位女强人代表着那个时代女性的最高水平。周莹毫无疑问是成功的商人,慈禧却很难说是成功的统治者。
1910年,42岁的周莹英年早逝,留下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最让人遗憾的是,周莹没有葬入吴家的陵园,因为她没有留下子嗣,所以在传统上,并没有被看作吴家人。
由于吴家无后,周莹从吴家族兄那里过继了吴怀先为养子,继承了吴家的遗产。吴怀先积极资助革命,把吴家大院改为青年干部培训所,最后将整个吴家产业捐给了国家,吴家大院的传奇终于落下了帷幕。
【参考资料:《清末陕西女首富周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