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次参加高考,一次复旦一次北大,2次清华,如今却泯然众人
“人事纷纷难料,世事悠悠难说,何处问穹苍。”——吴潜《水调歌头·送叔永文昌》
世事变化无常、人生充满未知,人人生而不同,不同性格成就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左右着各异的未。世事难料,谁也无法预料意外和惊喜哪个先来,在惊喜尚未到达之前,所有的意外都成为了始料未及的挑战。在各种群体中,学子的意外就是高考,高考后的人生真实映射了一个人在社会中的百态。
通过高考,很多孩子去到了和成绩相符的人的学校,国内名气相当的学校是不少学子心仪的学校,进入名校可以增光添彩,毕业于名校的大多数学生通过发愤图强大多过得不错。但无巧不成书,并非每个毕业于名牌大学的人都可以有较好的人生。比如今天所说的这个男子,他曾声名远扬。那么他是谁?有何独特之处?
实际上,能够参加四次高考,一定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
一、第一次高考:放弃复旦大学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这位“四川考霸”的成长史,这个男子名叫张非,他自幼聪慧伶俐、勤奋好学,他的成绩从小学到高中都名列前茅。在理科方面的天分有目共睹,是街坊邻居为之羡慕的好学生。张非一路高歌前行,在第一年高考时,他考到了613分的成绩。
虽然这个分数上不了清华、北大,但上重点一本绰绰有余,复旦大学非常看好张非的发展潜力,为其抛出了橄榄枝,但张非对此不屑一顾,他的目标乃是北大或清华。
傲娇之下,张非便选择了复读,复读对人的摧残可想而知:不仅要承受无休无止的压力,还要面临着高考题目未知的变数,任何一个变化都可能使复读成果功亏一篑。
二、第二次高考:发奋努力,考入北大
未来尚未可知,谁也不敢轻下猜测。但张非自信满满,他在复读的一年里刻苦努力、严于律己。将北大作为努力的奋斗目标,这一年的张非废寝忘食,是很多学生的榜样。“虽败犹荣”的气魄鼓舞了不少周边同学。在第二年高考时,张非不负众望,被北大录取。
但是,张非似乎对自己的聪明才智过于自信,在考到北大后,张非开始放飞自我、沉溺游戏,高中刻苦努力的张非在大学频繁翘课、逃课,结果在考试时自食恶果:连挂七科。这极大触碰了北大学府对学子学分要求的底线。对于张非的挂科行为,北大将其开除。如果不是成绩过于惨不忍睹,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很多人对此叹息不已:原本牺牲一年时间换来的辛苦成果,竟然以不光荣的开除结束。
三、第三次高考:再创辉煌、考中清华
很多人在面临被北大开除的结果时,大都会反省自己、后悔不已,但张非不以为意,他觉得开除后大不了重考呗。张非似乎天生就是学习的材质,他并没有因为被开除而感到羞愧不安,反而他决定进行第三次高考。
因此,在第二年复读时,张非并非那么吃力,他将往年的知识进行梳理后就颇有底气,第三次高考时,张非不负众望,以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到了清华,不仅是名企打造,还获得了当地高中颁发的十万元奖金。这次考上清华可谓是再次华丽转身。
然而,他不仅没有因北大的开除而面带愧疚,反而觉得当初北大开除他是北大的损失。很多人在想:进入清华后的张非定是前途无量,这可是国内一流的学府,有多少人想考考不中,张非应该会好好珍惜。
非也,这一切对张非来说似乎过于容易,在进入清华大学后,张非依然没能抵挡住游戏的诱惑,再度沉溺其中,当初被北大开除的惨痛经历似乎已荡然无存。或许是孤僻性格让他很难融入到周的环境,他将大部分的精力全部用在了网游上。清华和北大一样,作为中国的顶级学府,对学生个人素质、学习态度极为看重,张非不学无术、多次挂科,多次触碰清华大学底线,最后将其开除。
俗话说:有再一再二没再三再四,有了两次被开除经历,张非该何去何从?
四、第四次高考:考中清华、顺利毕业
实际上,张非把这种开除把当做家常便饭、不以为意,于他而言,考清华北大易如反掌,他并不在乎外界的评论,殊不知这种嚣张在日后为其留下了很多隐患。傲娇的他选择了第四次高考,四次高考前,张非改名为“张空谷”,六根清净、空杯心态,改名的目的就是和以前做告别、重新开始。
不出所料,第四次高考时,他再次以高分考到了清华大学,不得不说张非的学习能力确实值得认可。
第四次进入清华大学,熟悉的校园,张非感慨万千,没有了之前的放纵,张非不敢再生事端,毕竟自己年龄尚大,经不起接二连三的折腾。
进入校园后,他开始学习,但依然抵挡不住游戏的诱惑,好在经过努力,顺利通过清华的学业测试。张非原本想要考取研究生,他的笔试成绩遥遥领先,可惜没有一个导师愿意录用他,
原因是他前两次被开除的经历过于独特,不端正的学习态度直接上升为人品问题。在导师们看来:这是一个高分低能的表现。张非考研不成,不得已选择就业。
五、步入社会,如今泯然众人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良莠不齐之人层出不穷,张非刚一毕业就要步入社会熔炉,他能适应吗?
毕业之后,张非找了一份普通工作,他很难忍受职场勾心斗角的氛围,加上他沉迷游戏、工作不达标,频繁被领导批评,这种状态让张非挫败感极重,他不愿意融入这样的生活状态,索性辞职回家,成为了无业游民。
那么,他的父母如何看待他的自暴自弃?
失业后,张非并没有着急去找工作,他在家中光明正大地游戏、睡觉,整日浑浑噩噩、不求上进,这种懒散状态让他父母非常担心。孩子再糟糕,也是自己亲生的,张非的父母可谓煞费苦心,为了让张非重新回归生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毕竟,他已不再是小孩子,用传统的“棍棒教育”完全改变不了张非的现状。
很多人说,这种结局是现实的映射,没有条款规定读了清华北大就要高人一等,相对于隐居山林、四处流浪之人,张非是幸运理智的。
曾经,他是众人追捧的学霸人才,是叱咤高校的理科状元,如果当初选择在北大好好学习,是否不会有此后一波三折的经历?
小结
总而言之,一个能够两次考上清华、一次考上北大、一次复旦的学生一定有着极为深厚的知识底蕴,如果他能够在进入大学后,积极融入新环境,或许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张非的学习能力备受争议,他从小就是别人眼中的三好学生,谁也不会想到,毕业之后的张非竟然会成为无业游民。张非从最初的学习榜样成为了“玩物丧志”的反面教材,业精于勤荒于嬉大抵就是如此道理吧。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张非绝非“高分低能”的个例,在育儿方面,家长们一定要全面培养、多方考虑,成绩于孩子而言是一个通往康庄大道的敲门砖,但这条康庄大道需要正确的三观才能成功到达。
参考资料:《水调歌头·送叔永文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