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大学毕业典礼,也是面向社会的一堂“思政课”丨长江评论

由 谷太枝 发布于 经典

长江日报评论员李尔静

华中科技大学的毕业典礼又“红”了。校长致辞中,国家、民族、立德成为高频词,备受鼓舞的学生挥舞着国旗,整个光谷体育馆化身为一片沸腾的红色海洋。

6月21日上午8时30分,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在光谷体育馆举行。6000多名学生分为不同方阵入座,挥旗欢呼亮相。长江日报记者 胡冬冬 摄

近年来,大学毕业典礼和校长、教授的毕业致辞频频“出圈”。不久前,河南大学教授的一句“纯真辟油腻”赢得了网友的齐声喝彩,上周末,华农的毕业典礼又冲上了热搜第一。随着传播形式的改变,高校毕业典礼不再只面对大学生,而逐渐演变成了一堂面向公众的“思政课”,让所有人都可以从中受到激励、汲取价值。

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高校对学生的指引教育,直接关乎着每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同时,高校是国家宝贵的资源和财富,高校拥有的科研能力,承担的创新使命,都将为未来开辟无数可能。正是因为大学教育和公众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公众对大学的关注度自然也不断攀升。大学之“大”,“大”到了社会里,“大”到了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中。

6月21日上午8时30分,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在光谷体育馆举行。长江日报记者 胡冬冬 摄

随着大学与社会越来越密切,大学也应该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文化思想上,高校应该起到引航与灯塔的作用,向公众传递大学之道,去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与思想氛围。

毕业典礼作为“公开课”,用“正能量”拨动大众心弦,不仅给予了毕业生勇气和信心,也让当下不少年轻人感到了安慰与振奋,这是大学展现校风校训,扛起引领思想大旗的时候。但同时,高校也应该尝试更多的方法,比如,面对负面事件,高校可以积极发声,以正视听;给学生举办的思想教育活动,也可以分享给社会。从网友的反应中可以看出,公众期待聆听高校的“思政课”,这种好的教育并非只能“一年一度”。

一所一流的大学不仅需要教学与科研,更需要肩负起社会责任,引领社会思想文化风向。大学之道,不仅在校内,也在全社会,希望在承担社会责任、引领社会进步的道路上,高校还可以走得更远,将声音传播得更广。

【编辑: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