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轰轰烈烈十四载,石达开、陈玉成等坚贞不屈的壮士,虽不胜枚举,变节降清之人,也能拉出一个长长的名单。
在这份名单中,程学启是一个特别的存在,重情又薄情,惜命又舍命,投降又杀降,只认手中刀,不管眼前人,能征善战而又复杂难辨。
在程学启短短的三十五年生命历程中,十一年的军旅生涯占其生命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在这之中,八年太平军,一年湘军,两年淮军,军事能力得到太平军、曾国藩和李鸿章的三方认可,安庆、苏州、嘉兴三地构成其军事生涯的起承转合的完整轨迹。
1851年,当太平天国运动在遥远的广西金田村萌发之时,22岁的程学启还在安徽老家无所事事。1853年,太平天国的熊熊烈火烧到安徽,又恰逢安徽大旱,饥民遍野,从者如云。程学启也从此开启了其八年的太平军生涯。
程学启五短身材,形若文弱书生,却有建功立业之志,四处征战,屡有战功。1860年随太平军驻守安庆,抵抗湘军。在这里,他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重大转折。
《三国演义》中,曹操为得到徐庶,先囚其母。曾国藩果然也是个文化人,抄袭了曹操的方法,将程学启的养母和养母之子抓来,以其子命要挟其母劝降程学启。程学启果然降清,似乎是个有情有义的至孝之人,却不顾仍在安庆城内妻儿的性命。程学启投降后,妻儿果然被杀,这就是程学启,重情又薄情。
安庆三面环水,唯有北面连接陆地。程学启当时驻守北门,多次给湘军以重创。投降之后,为了取信于湘军,他身先士卒,带领湘军又从北门发动攻击。最终安庆城破,太平军一万六千余人战死。
这就是程学启,为了建功立业,只认手中刀,不管眼前人。
是时,忠王李秀成率太平军东征攻略上海,上海官绅向曾国藩“泣血乞师”。曾国藩本想派曾国荃前往上海,但曾国荃一心想要攻占天京,以夺首功,不愿意去。时为曾国藩学生的李鸿章,却欣然愿往。
1862年,李鸿章开始组建淮军。为了加强淮军实力,曾国藩抽调部分湘军补充淮军,程学启便在此列。他也因此开启了其两年的淮军生涯,逐渐成为淮军第一悍将。
程学启随淮军到达上海,连克东南十余城。1863年,淮军围攻重镇苏州,战事惨烈,连攻不克。
此时已到太平天国末期,苏州主将慕王谭绍光虽力主死战,但以纳王郜永宽为首的八名将领,却与淮军暗中沟通,意欲献城投降。经过秘密商谈,在英国人戈登的见证下,程学启折箭为誓,一番封官许愿云云。郜用宽等八人杀死慕王谭绍光,搜杀其亲信千余人,率四万多太平军开城投降。
郜用宽等人高高兴兴去淮军大营参加庆功会,酒至半酣,李鸿章退出大帐,程学启率百余人冲进帐中,将八人全部杀死。
淮军入城后,程学启又纵兵抢掠,屠杀太平军两万余人,此为“苏州杀降”事件。这就是程学启,投降又杀降,李鸿章对此也颇有微词。
程学启折箭为誓,苏州杀降,报应很快到来。
1864年初,淮军进攻嘉兴,双方攻防胶着,各自死战。程学启更是身先士卒,冒死向前,不幸被太平军的洋枪射中太阳穴部位,医治无效死亡,时年三十五岁。在这一战役中,随程学启在安庆一起叛逃的太平军将领何兴泰同时战死。这就是程学启,惜命又舍命。
程学启死后,清王朝和李鸿章给予了极高的待遇和评价,除了追赠各种官号爵位,还在其军事生涯的三个重要地点——变节之安庆,杀降之苏州,战死之嘉兴设立专祠。
在太平军与清王朝,程学启都展示了其极强的军事才能,程学启和何兴泰起于太平军,最终又亡于太平军。而随二人在安庆一起叛逃的另一人却活了下来,这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