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泽宇讲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此时,虽然明朝已经建立,但元朝并未灭亡,山东、河北、山西、北京等地仍然在元朝的控制范围内。当年七月,徐达的大军攻克山东,朱元璋闻之大喜,立即给徐达下了一道命令,让徐达亲自去曲阜,诏令孔子第55代孙孔克坚来南京朝见天子。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竟然发生了不愉快。
众所周知,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孔子对古代士大夫来说都是“至圣先师”,到了北宋时期,宋仁宗下旨,封孔子历代嫡子嫡孙为“衍圣公”,世袭罔替,这个惯例一直延续到到民国时期。元朝入主中原后,学习汉人的制度,封孔子的嫡系子孙为衍圣公,并让他们在元朝任职。朱元璋称帝时,当时的“衍圣公”乃是孔子第55代孙孔克坚,他还有个身份,是元朝国子监祭酒。
原来,当时徐达向孔克坚转达了朱元璋的诏令后,孔克坚非常为难。因为朱元璋虽然称帝,但当时元朝并未灭亡,孔克坚身为元朝官员,仍视朱元璋为叛逆。若贸然前去朝见朱元璋,在法理上是讲不通的。
为了避免这样的尴尬,孔克坚做了一个自以为很聪明的决定,他以“重病缠身”为由,让自己的儿子孔希学代替自己去南京。
朱元璋见孔克坚不亲自来,当时就怒发冲冠:老子给你面子,请你来,你竟然让儿子来,分明是看不起我出身低微。于是,朱元璋下了一道圣旨给孔克坚:
“尔言有疾,未知实否。若称疾以慢吾, 不可也。”
意思是,孔克坚如果你敢装病骗我,我饶不了你。孔克坚收到圣旨后,吓了一跳,再加上徐达的大军已经兵临通州,马上就打进元朝大都,元朝大势已去,孔克坚若再不表明立场,恐怕后悔莫及。因此,孔克坚赶忙亲自来到南京向朱元璋赔罪。朱元璋也知道孔克坚身份特殊,不可轻易怠慢,于是继续封他为衍圣公。
然而,事情未完,洪武二年,朱元璋突然下令:
孔庙春秋释奠,止行于曲阜,天下不必通祀。
意思是,今后祭祀孔庙,只在孔子的老家曲阜祭祀就行了,其他地方的孔庙不必举行春秋祭祀大典。
此令一出,满朝哗然,自古以来,孔子乃“至圣先师”,不管是帝王还是书生,每年必祭祀孔子。朱元璋把祭祀的范围缩小,分明是不尊重孔子。文臣们都强烈反对,刑部尚书钱唐的反对声最大,钱唐说:
“孔子垂教万世, 天下共尊其教, 故天下得通祀孔子, 报本之礼不可废。”
钱唐的意思是:孔子是天下读书人的老师,我们祭祀孔子,并不是祭祀孔子本人,而是祭祀他的学说和理论,儒学是天下的根本,不可轻怠。
朱元璋虽然不喜欢钱唐这类说辞,但却也无法反驳,于是只得废除了上书诏令。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朱元璋饶了“孔子”,却又和“孟子”过不去。
宋朝以来,每年春秋祭祀孔庙,其实并不是祭祀孔子一人,许多先贤都享有陪祭资格。例如,孔庙中,孔子居中,右边是颜渊和子思、左边是曾参和孟子,这四人合称“四配”。洪武三年,朱元璋下令取消孟子在孔庙中的陪祭资格。这道圣旨再一次引起轩然大波。
原来,朱元璋在读《孟子》时,对“民贵君轻”的思想十分不认可。朱元璋认为,自己好不容易从社会底层爬到帝王宝座,现在竟然说自己比老百姓还低贱,这焉能接受?另外,《孟子》还说“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意思是,如果君王对待大臣像草芥一样,大臣就把君王当成匪寇和仇人。朱元璋认为孟子无人臣之礼。因此,下令取消孟子的陪祭资格。《明史》云:
帝尝览《孟子》,至“草芥”“寇仇”语,谓:“非臣子所宜言”,议罢其配享。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派人删减《孟子》这本书,把自己认为不合适的话全部删掉,然后重新刊印,字数删减到原来的一半以下。
朱元璋的这些举动,引起文臣们的普遍不满,文臣们纷纷上奏,陈述孟子的功绩,为孟子求情。朱元璋铁了心要和“孟子”过不去,于是下令:“谁再敢为‘孟子’求情,杀无赦!”
一时间,朝堂之上鸦雀无声。就连开国第一文臣李善长、明初大儒宋濂等人都不敢再说话。朱元璋大喜,以为事情总算弹压下去了,没想到,堂下又出现一个响亮的声音,此人就是上文提到、刑部尚书钱唐。
钱唐对朱元璋的冷脸视而不见,他滔滔不绝地把孟子、孟子的学说、孟子的贡献以及历代祭祀孟子的事情都说了一遍,直听得朱元璋暴跳如雷,朱元璋怒喝道:“钱唐,你不怕死吗?”没想到钱唐回答:“我能为孟子而死,真乃无上光荣!”
《明史·钱唐传》记载:
唐抗疏入谏曰:“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
钱唐的话说完,满殿寂静,落针可闻,大臣们都为钱唐而担忧,没想到,朱元璋却佩服钱唐的胆识,后来下令恢复孟子配享席位。
明朝初年,朱元璋性格刚猛,动辄发雷霆之怒,大臣们都十分畏惧,唯有钱唐是一块硬骨头,他屡次顶撞朱元璋,朱元璋都没有杀他。钱唐80岁那年,因反对在宫中挂武则天画像而激怒朱元璋,但朱元璋还是没杀他,而是把他贬到寿州。第二年,钱唐病逝,享年81岁,善终。
因为朱元璋的缘故,明朝初年的硬骨头寥寥无几,钱唐此人,在《明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笔。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