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5000年,为什么三国短短100年会成为最精彩的时期
中华五千年的的历史文化之中,经历过太多的战乱事情,春秋战国、楚汉之战、三国争霸,隋唐混战,每一个时代都是英雄辈出,但如果问被世人谈论最多时期,我想一定是三国时代,自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开始,一直到280年,晋灭东吴,三国时结束,这短历史虽然过去,但后世一直谈论不断,
尤其是三国的历史故事像“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空城计”、“失街亭”等,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广为流传。仿佛这些远古人物和事件还在眼前,如官渡之战让人感受到了曹操千古英雄气魄,感受到了荀彧那料敌如股掌的千年神算;赤壁之战那宏大的场面,为历代人们所传诵,周瑜的飒爽英姿跃然纸上;空城计的静让人窒息,让人感受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千古一绝;关羽的杯酒之间斩颜良;张飞一人喝住千军万马;赵云只身护幼主杀出敌人千层围…..这样耳熟能详的故事,早已经深入每一个从而对于中华文化耳濡目染的群众心中.为什么其他历史不能像三国时代一样热点不断。
首先是三国历史的特殊性因素,三分天下的格局在历史上比较少见,并且还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通常来说,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大致分为一下几种:
春秋战国时代这种大分裂时代、南北朝分裂这种胡汉对峙、五代十国和五胡十六国这种,南北一方局部统一,另一方分裂混战的局面、其他时代也有过短暂的三分倾向。
比如南宋时四川将领吴曦勾结金人叛乱,准备在四川独立建国,但被宋朝爱国将士诛杀而流产。四川在历史上也被各种割据势力占领过,但三国时代的三分局势在中国史上仍然很少见。
其次刘备的起点低反而成为了受推崇的优势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从三家建国者的出身看,这是庶族地主和平民,挑战士族地主和地方割据势力的故事,让人看到了阶级流动的希望。
曹魏政权和蜀汉虽然因为有正统之争而不共戴天,但事实上两个政权在建国者的出身和推行的政策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和刘备一样,曹操的出身并不太好,从传统角度看甚至很糟。他所出身的阉宦家族,在传统的儒家文化里是几乎没有地位的。但是曹孟德却少好任侠,行为放荡不羁,很小就表现出了特立独行的才干和气质。
在崛起的过程中,曹操发布《求贤令》唯才是举,不论受荐者的出身与品行。这其实是对汉代受儒学士族把持的孝廉,征辟制度的大胆挑战。在击败了袁绍平定河北之后,他痛斥袁绍放纵亲戚豪强兼并弱民土地的行为,并让贫民为自己代交赋税的暴行。之后就推行了一系列安定生命,抑制兼并的措施,体现出了明显的法家色彩,在打击豪族方面不遗余力。
而综合国力最弱、统治集团同样出身贫寒的蜀汉政权推行了一套军事优先的战时体制,以应对严酷的国际局势,有明显的法家色彩。由于统治者的出身贫,所以不受诗书礼仪的金科玉律的束缚,不问门第,很能礼贤下士,四处寻求贤才,以求能迅速上升,改变命运。
三顾茅庐的待遇是多少读书人的精神幻想、刘备亲自仿贤,寻求隐居中的诸葛亮,与曹操的求贤令其实也有共通之处。而诸葛亮的祖先,西汉时代的诸葛丰就是著名的法家拂士,所以诸葛家很可能有世传的法家之学。在刘备留给后主刘禅的遗诏中说: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
这与曹操“擘商申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有共通之处。一反之前儒家士族刘璋对益州宽缓的、符合儒家传统的温和统治,就像曹操改变了袁绍对河北的统治风格一样。
其次是《三国志》、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影响,他们搜集了大量的三国历史、杂记、遗闻轶事、野史小说和民间传说,融合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参加农民起义军的战争生活经历,生动地再现了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雄浑的战争场面,鲜明的人物形象让人震撼。“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场景的描绘大气磅礴,雄浑厚重,张弛有度,恰到好处。
尤其是《三国演义》成功地塑造了四百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在刘备的政治、军事集团里,人物璀璨夺目,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指挥若定,是完美智慧的化身;关羽的春秋大义,义薄云天;张飞粗中有细,勇猛无敌;赵云是常胜将军,基本没有打过败仗;马超年轻有为,武艺高强;黄忠老当益壮,征战沙场,临死须发皆白;此外还有曹操的洒脱,郭嘉让人佩服,荀彧让人敬仰,于禁让人惋惜,张辽跟对人了,高顺迂忠。陈宫张邈小心眼,法正刻薄,许靖虚伪,黄忠卖力,魏延可惜,曹仁天生的先锋,夏侯渊短跑应该很快,曹洪是个富二代,司马懿的运气应该是三国时期的第一……活生生的人物就在眼前。
三国演义在明清时代得到极大的的推广,尤其是在整个清朝都得到了极大规模的推广,甚至影响人民的生活,比如清代乾隆年间,有一侍卫被擢拔为荆州将军,家人皆大喜祝贺,唯此人不乐反哭,众人奇怪,问原因,此人答道:荆州这地方,连关公关爷爷尚且守不住,现在派我去,明明是害我呀!这则载录于《竹叶亭杂记》中的趣闻,不正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三国演义》对后人影响之深。
并且《三国演义》名播四海,也受到了外国读者的欢迎,尤其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影响,在韩国,三国演义在李氏朝鲜时期传入,并伴随着日本丰臣秀吉入侵、抗倭战争的影响迅速本土化演化出军谈小说。韩国小孩从小就开始读《三国演义》,韩国人把三国演义当做成功学必读书籍,甚至在韩国有一句话“如果不读《三国演义》三遍,那你就很难融入社会”。
而这样的群众基础造就了三国的热度繁荣,也带出了一系列三国相关的影视作品与游戏作品,反过来有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失误,大众对三国文化的喜欢,出品方对更加利于宣传三国相关游戏与影视作品,在他们的共同推进下,哪怕本国的三国文化一直萎靡不振,也有日本这样的领居不断拿去重新谱写,塑造了文化圈的出口转内销经典,这样才会出现三国题材遍地开花。
纵观三国的历史,各个势力都是牛人辈出,高潮迭起,曹刘孙三家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有生之年都没有决出胜负,而且优缺点都比较平衡,各创业集团之间没有绝对优势和劣势,天时地利人和大家各自拥有。但纵然是如此的三方势力,最终统一归晋,可以认为《三国》的故事不仅是一次次的单挑、用计、杀戮。它灌注了传统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这才短短100年三国被世人谈论最多?为什么这100年能有如此的精彩的地方,因为他给了不同的人都有一个梦想,哪怕刘关张,诸葛亮他们最后都失败了,他们的忠君爱国事迹结合了屌丝逆袭,理想主义以及斗智斗勇等等元素才能在数百年里牢牢吸引一代又一代的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