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家长压力小了 孩子更开心了

由 完颜翠琴 发布于 经典

成都高新区二十一世纪幼儿园的老师和同学们挥手再见 本报记者 魏麟潇 摄

每年暑假,对不少双职工家庭来说,“暑期谁来带娃”是个绕不过去的难题。

为满足广大家长需求、解决暑期“看护难”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成都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于日前推出暑期托管试点工作。7月12日,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委社治委、成都市文明办及共青团成都市委联合发布《关于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正式开启成都暑期托管服务新模式。

一周过去,暑期托管服务是否已落地见效?托管课程内容有哪些?记者走进高新区与金牛区,实地探访如今托得怎样?管得如何?

盘活各类场地资源

因地制宜开展特色课程

翻看科普知识书籍、听老师讲科学知识、看有趣的图片书籍……在高新区21世纪幼儿园内的阅读社中,一群3至5岁的小朋友正通过一本本印刷精美的图文书籍,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这是他们的“每日待办”之一,除了阅读课程外,这里每日还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时间段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包括体育游戏、油画鉴赏、快乐早操等。这里正是成都高新区暑期托管服务落地点位之一。

“一个班学生人数在25人左右,配置了2位老师和1位保健医生。”高新区21世纪幼儿园园长介绍,目前共开设了两期托管班,秉持着自愿原则,以看护为主,让家长在工作时段内能放心、安心,同时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休息,度过快乐假期。

托管班帮助老百姓暑期减轻“带娃”压力了吗?“我们属于‘双职工’家庭,暑假期间能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知道托管班消息后就把孩子送过来了。今年暑期有了托管班,我们压力小了很多,孩子也能在这里认识新朋友,比在家里玩得更开心。”家长袁佳说。

暑假少儿托管,是为民办实事的创新举措。“在2020年寒假10个托管班点位基础上,暑假我们再推19个点位,各个点位根据场地特色和周边环境开展特色课程,如周边公园游、汽车体验认知课程等。同时推动企事业单位为员工子女、社区儿童之家为辖区居民子女提供临时托管服务。”高新区教育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系列举措都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要求,让孩子过快乐的假期,也让家长减少工作、家庭“两头挑”的压力。

不只利用校内原有教学场地,成都各区(市)县因地制宜,以学校、少年宫、社区等为单位组织,继续盘活社区、园区、商圈、楼宇周边各类场地资源开展暑期托管服务。此外,成都高新区的部分暑期托管点位还利用部分园区和社区临时腾挪的资源,联动家校社企等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提供学生暑期托管服务。

为了丰富课程内容,让儿童假期更快乐,成都各部门积极联动。教育部门、社治部门、文明办、团委加强与妇联、工会、关工委、街道、社区等协调联系,统筹用好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托管服务,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思。

内容以公益、看护为主

托管服务辐射周边小区

上午8点,金牛区沙河源小学门口,已有家长陆续把孩子送到这里上暑假托管班。8点半,孩子们的晨读时光开始了。来自启明小学二年级的尹艺恩拿出儿童百科全书正和同桌分享读书心得:“我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大家一起唱歌、玩游戏,我喜欢在这儿。”和她一样参加沙河源小学第一期暑期托管服务的还有60多名小朋友,他们都住在沙河源小学附近的小区,每天步行10余分钟就能回家。

“我们暑期托管班分为两期,每期10天,第一期已经在7月19日开启,第二期开设时间在8月2日。目前,第二期正在报名中,人数持续增加。”沙河源小学校长季志彬介绍,暑期托管服务遵循公益普惠原则,采取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家长合理承担托管服务成本,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收相应费用。

“老师们暑期自愿参与学校工作,每位老师都会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学校,主科和艺体学科老师都有。”季志彬说,托管班的内容主要以公益、看护为主,比如早上的时候会带着孩子们晨读。“同时按照全市托管要求开展集体游戏、阅读指导、综合实践、兴趣拓展等文体活动和诗歌背诵比拼、学习植物标本知识等素质拓展教育。”

从成都各区的“暑期托管政策”来看,暑期托管服务目前以招募社会专业人士、大学生志愿者、在校学生家长参与为主,引导本区域教师、社区工作人员自愿参与。同时,成都专门明确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支持有意愿的教师自愿参与学生暑期托管服务,不得强制,并对自愿参与的教师给予适当补助。

截至目前,成都各个区(市)县已先后拿出了各自的托管方案:天府新区的6期全天托管,囊括“德、智、体、美、劳”的3+2课程模式;武侯区30个社区为辖区暑假期间需要代为看护的6至12岁的青少年提供公益免费托管服务……

目前,成都各地正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优势,延伸服务内涵,以看护为主,创新探索本地“方案”,引导和帮助儿童度过一个丰富多彩且有意义的假期,让家长放心、儿童开心。

本报记者 赵子君 李菲菲 杨静耕


来源: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