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令金国大将金兀术害怕的南宋神臂弓明明是弩,为什么却以弓为名呢

由 公羊淑军 发布于 经典

一说完颜宗弼,大家可能都没听过这个名字,但是一说完颜兀术、金兀术,大家应该都知道。其实这俩是一个人,完颜兀术是女真名,完颜宗弼是汉文名。

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小说里,金国四王子完颜兀术这几个字都是响当当的。靖康之耻刚刚发生的那几年,金兀术“搜山检海”追杀宋高宗,并且一度打过长江,南征北战,几乎从未遇到过敌手。
宋军在接连的教训中分析了金人的四大优势:
首先是骑兵,毕竟那时候东北还没开发,还北大荒呢,除了马没别的了, 女真人从小就是骑马打猎长大的,骑马比走路都稳。
第二是坚忍,毕竟女真人以前是白(穷)山黑(恶)水出来的,吃苦耐劳那是绝对的,而且都练就了上山下水的技能。
第三是重甲。要说甲胄技术,其实宋金之间并无差距。但是,人的体能是有限的,金国重骑兵可以骑马机动,节省体力,自然可以穿更重的甲。

上图:复原的铁浮屠重甲
第四是弓箭。女真人是游猎民族,从小就在马背上射箭打猎,平均骑射技艺比宋军要高出不少。

上图:金国携带弓箭的轻骑兵形象
以至于北宋后期,曾经有一位文官去金国军营转了一圈,结果在皇帝面前把金国人一顿海吹,说金国:“人如龙,马如虎,上山如猿,入水如獭,其势如泰山”,并且叹息“中国如累卵”。
按照这位文官的说法,金国骑兵这简直就不是人了,是打了激素的绿巨人,还带着阿凡达的坐骑。

然而,“如累卵”的“中国”并未被这些“超级战士”打垮,反倒越战越勇,最后一度有收复失地,直捣黄龙的势头。
尽管后来宋金达成和议,金国甚至通过外交手段让南宋杀了岳飞,夺了韩世忠的兵权。但是宋军后来的战斗力依然让金兀术感到胆寒,以至于他在临终的遗书中,劝告金国不要轻易动武,并且回忆说:吾昔南征,目见宋用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者大斧,外无所畏。(据完颜兀术《遗行府四帅书》)
宋军的斧子,小编在之前的文章里曾经介绍过。今天,咱们就来谈一谈这个宋朝第一神器,神臂弓。

神臂弓和大斧一样,并非是南宋才有的装备,在北宋时期,神臂弓就已经装备部队了。然而可惜的是,记载宋军各种武器的《武经总要》成书时,神臂弓并未装备部队,因此,目前没有任何宋代神臂弓的图画传世,只有明代的《武备志》一书,有一张“神臂弩”的图。
但是,关于神臂弓的文字记载,却非常之多。
这其中比较详尽的,就是《宋史-兵志》中的记载:
神臂弓……盖弩类也。以檿为身,檀为弰,铁为登子枪头,铜为马面牙发,麻绳扎丝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笴。
别的不说,这个记载实在可怕。射三百四十步,一步为五尺,按照宋代的度量,怎么算也超过五百米了。
除此之外,《宋史》还有其他关于神臂弓的零星记载。

其他文献中,也有关于神臂弓的信息。但是也都大同小异,只不过很多文献记载的射程为“二百四十步”或“三百步”,而非“三百四十步”。相比较而言,《宋史》可能的确有些夸张。
现在网络上有很多神话神臂弓的帖子,总是将神臂弓扯上很多“黑科技”。其实这些神话早在清朝就有了,清代的纪晓岚就曾经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说:
宋代有一种神臂弓,其实是一种巨弩。将弩立在地上,用脚踩踏上弦的机械,可以在三百步外贯穿铁甲。也叫克敌弓,南宋的洪迈曾经写过一首考场作文,就叫《克敌弓铭》。
现代很多人也根据这个推测,认为神臂弓是一种用绞盘或者杠杆开弓的重弩。甚至还有人认为,神臂弓是一种类似现代滑轮复合弓的武器。

上图:欧洲杠杆弩
客观说,绞盘和杠杆对古代中国来说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床弩一直是绞盘上弦的,而诸葛连弩也是一种杠杆弩。至于现代的滑轮复合弓,那实在是有点扯淡。
首先,按照《宋史》记载,神臂弓的拉力并不重:
神臂弓的拉力有两石三斗,后来觉得太重,改为一石四斗。宋朝的一石为120斤,宋朝一斤的重量总是变,取北宋初年标准的话,一石大概是81.6公斤。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宋朝测弓弩拉力的方法和后世有所出入,是一根绳子拴着石头,一头固定,穿过吊着的弓弩,等于说形成一个动滑轮,所以其拉力要减半才合理。也就是说,神臂弓的拉力是93.5公斤,后来改为57公斤。
额外提一句,宋军的很多步兵用的弓,拉力都有一石五斗甚至两石,比神臂弓的一石四斗还重。而弩,宋初的弩规格是三石二斗到三石五斗,折合成今天的拉力,大概是130公斤到142公斤,南宋甚至有四石五斗弩,折合成今天约为169公斤(南宋一石为75公斤)!

上图:《武经总要》中宋军的跳镫弩
其次,神臂弓并非宋军中射程最远的单兵弩。
按照《宋史》记载,南宋后来还发明了一种神劲弓,射程超过神臂弓,但是射速只有神臂弓的三分之一。这样慢的射速,应当是杠杆开弓的弩,而不是一般的手拉蹶张弩。另外还记载了一种克敌弓,射程达到360步,并且有“克敌弓虽劲而蹶张难”的记载,可见克敌弓和神劲弓一样,都不是普通的手拉蹶张弩,应当是有蹶张脚环,但是采取其他方式开弓的机械弩。

上图:有蹶张脚环的杠杆弩
可以推断,纪晓岚是把克敌弓,神劲弓,神臂弓搞混了。他记载的杠杆弩应该是神劲弓,也称克敌弓,而不是神臂弓。
最后,神臂弓的结构其实是很简单的。
目前没有一个文献能够证明神臂弓的弓身是筋角木复合材料制成的,相反都说是“檿为身,檀为弰”,是一种典型的层压木制弓体。檿,即今天的山桑,是一种做弓的良材,但是不管怎么说,纯木结构的弓体也比不过筋角木复合材料。

上图:一把传世角弩弓臂部分的横截面
既然如此,为什么神臂弓能够成为宋军首屈一指的利器呢?我认为,其关键在于“弓”这个字上。
神臂弓明明是弩,为什么要以弓为名呢?我觉得,这里面可能有两个原因,而这两个原因也正是神臂弓的奥妙所在。
首先,这应当和古代军队的编制习惯有关。一般而言,弩用于城防战、防御战,而弓才是野战装备。可能神臂弓出现后,取代了一些弓手原本装备的弓,故而以弓为名。
举个例子方便理解。五十年代初的解放军一个班普遍装备两把冲锋枪,其他士兵装备枪栓式步枪。到了五十年代后期,一个班开始配发国产的AK47突击步枪,和56式半自动步枪。但是,考虑到部队的习惯问题,当时的国产AK47突击步枪依然被称之为“56式冲锋枪”。

另外,神臂弓既然能够装备弓兵而不是弩兵,说明它克服了一些弩的缺点,综合了一些弓的优点。
弩相对于弓,其劣势在于:横向太宽,无法组成进行密集阵型排列;射速慢;望山高度有限,只能进行直瞄射击,抛射状态下不仅无法瞄准,而且弩臂会遮挡目标。

上图:以汉弩为例,其望山高度只有六厘米,无法进行抛射瞄准
对于神臂弓来说,史籍反复提到他的射程,所以我认为,神臂弓应当是一种弓体竖放而非横放的弩。这样的设计,使得神臂弓和一般的弓一样,在抛射状态下也可以利用弓身标记进行瞄准。
按照《宋史》记载,宋军神臂弓的考核为距离120步(约180米)的靶子,十发五中为合格,而南宋时期的弩手考核则是100步(约150步)十二发五中为合格。可见神臂弓的极限射程只是和一般的弩相当甚至有所不如,但是有效射程大于弩,远射精度更高。
以神臂弓93.5公斤和57公斤的拉力来看,抛射也应当是最合理的作战方式。
而且弓体竖放也让神臂弓可以组成密集阵型,这应当也是神臂弓装备弓手部队的原因之一。
这个猜想,在古籍中也有零星片段可以作为佐证。比如《梦溪笔谈》记载,神臂弓原名“偏架弩”,这“偏架”二字,十分值得玩味。明代《武备志》配的“神臂弩”插图中,也可以看到明显的偏架结构。

上图:注意,其弦在弩臂之下
明代曾经根据文物复原过一批神臂弓(弩),其最大拉力为150斤(明代测弓力方法与今天基本一致),相当于今天的90公斤。这与宋朝两石三斗(约93.5公斤)的记载吻合。可见明朝的复原是可信的。
另外还有一个最典型的证据,那就是宋军的“叠阵”。
“叠阵”是专门克制金兵重骑兵的一种阵型,叠阵的核心是放在中军位置的步兵。这些步兵前方为长枪兵,全部坐在地上,不准站起来。后面是三排弓弓弩手:第一排为强弓手;第三排为强弩手;前两排都单膝跪坐在地上待命;最后面的是神臂弓。

上图:叠阵示意图
这个阵中,只有后面的神臂弓是站着的。前面顶住重骑兵的枪手和弓、弩手都是坐着或者跪着的。只有神臂弓是竖架弓的弩,这个阵型才是合理的。
首先,跪坐的弩手不能放在第一排,这样的话很容易伤到前面的枪手。而且弓手射速快,应当布置在前。而且,弩手和弓手,必然是交错排列的,这样以平射为主的弩手才不会伤到弓手。前面两排都已经是错开的,那么第三排以及后面的神臂弓必须密集排列才能保证阵型的有效性。
而神臂弓之所以给金兀术那么深刻的印象,除了武器本身的设计精良之外,宋军战阵中神臂弓的巧妙配置或许才是主要原因。毕竟战争的主要因素是人,历史的走向也绝非一两件兵器能够彻底左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