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伊朗,是怎样被沙俄蚕食2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
伊朗位于亚洲西部,历史称为波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公元前550年,阿契美尼德王朝建立的波斯帝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国。伊朗也先后遭受过阿拉伯人、突厥人和蒙古人的奴役。在蒙古人建立的伊利汗国统治期间,萨菲丁在阿塞拜疆地区建立伊斯兰教什叶派宗教组织“萨法维叶”,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准军事组织萨法维教团。1502年,萨法维教团在伊斯玛仪一世的带领下,击败了土库曼势力在当地建立的白羊王朝,伊朗进入萨法维王朝时期。1519年,萨法维王朝疆域面积达到巅峰,西到叙利亚,东到阿姆河,北达高加索(今俄罗斯西南部及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一带,位于黑海和里海之间),南临波斯湾。西方学者认为“萨法维王朝在几个世纪的外来统治和长期的政治分裂以后,在伊朗建立起一个强大而持久的政权”,萨法维王朝的建立也是伊朗近代史的开端。
波斯帝国疆域图
伊朗萨法维王朝和邻国奥斯曼帝国进行了多年战争。原因主要有二:一方面是领土扩张问题,伊斯玛仪一世大肆扩张,严重威胁了周边帝国的权益;另一方面是宗教问题,奥斯曼帝国属于伊斯兰教逊尼派,而伊朗属于伊斯兰教什叶派。奥斯曼帝国在一代英主苏莱曼大帝的领导下,不仅夺取伊朗西阿塞拜疆和两河流域土地,也令欧洲其他国家丧师割地。
苏莱曼大帝
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沙皇,沙俄开始了对外扩张之路。沙俄早期和伊朗并不接壤,两国维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1569年,沙皇伊凡四世遣使向伊朗赠送大批军备用以抵御奥斯曼帝国的侵略。伊朗甚至表示愿意割让达尔班德和巴库作为沙俄出兵进攻奥斯曼帝国的回报。但是当时沙俄忙于周边扩张战争,无暇顾及里海沿岸地区,没有响应伊朗。
沙俄早期的扩张
第一轮:沙俄与奥斯曼帝国试图瓜分伊朗国土
伊凡四世先后吞并毗邻的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乌拉尔山和里海沿岸地区成为沙俄下一个侵略目标。彼得大帝在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之后,兵锋直指里海附近地区,俄伊两国的关系急转直下。
莫斯科公国、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位置示意图
18世纪初,经过全面侦查,沙俄认为萨法维王朝已经全面衰落。彼得大帝决定抓住机会,发动面向印度洋的“波斯进军”。1722年,沙俄以商人被害为由,先后占领达吉斯坦和巴库。几乎同时,萨法维王朝被东部的阿富汗部落推翻,伊朗陷入了全面分裂之中。伊朗的宿敌奥斯曼帝国趁机占领格鲁吉亚等地。
彼得大帝不想因为与奥斯曼帝国的冲突,影响其扩张计划。双方谈判达成协议,沙俄获得伊朗吉朗、马赞德兰和阿斯塔拉巴德等里海沿岸地区,奥斯曼帝国获得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东高加索地区和伊朗西北地区。但是奥斯曼帝国首先违反双方约定,继续进攻伊朗本土,沙俄开始拉拢伊朗共同攻击奥斯曼帝国。
俄奥瓜分伊朗西部地区示意图
伊朗在阿夫沙尔部落纳迪尔沙的领导下恢复了实力,武力收复部分失地。最终,由于俄奥侵略重点的转移,归还了伊朗所有被占领土,沙俄与奥斯曼帝国在伊朗土地上的第一轮争夺以失败告终。
第二轮:从争夺格鲁吉亚到两次俄伊战争,伊朗割地赔款
争夺格鲁吉亚:沙俄胜出
1736年,纳迪尔沙建立了伊朗阿夫沙尔王朝。但是由于穷兵黩武,很快走向灭亡。18世纪末,恺加部落的阿加穆罕默德统一伊朗,建立了恺加王朝,他决定通过收复包括格鲁吉亚在内的东高加索地区巩固其政权合法性。沙俄趁机出兵干涉,占领格鲁吉亚,一举完成对奥斯曼帝国的战略包围。
1795年,沙俄在格鲁吉亚大规模驻军,一场吞并伊朗全境,打开印度洋出海口的战争一触即发。但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突然死去使得沙俄扩张计划陷入停滞,新沙皇保罗一世无心吞并整个伊朗,伊朗暂时摆脱了被沙俄吞并的危险。在两国休战期间,格鲁吉亚被正式并入沙俄版图。
现代格鲁吉亚版图
第一次俄伊战争:沙俄再度胜出
1801年,沙皇保罗一世被暗杀,叶卡捷琳娜二世扩张政策的狂热支持者亚历山大一世成为新沙皇。1804年,他挑起了第一次俄伊战争。伊朗起初准备和英法结盟抵抗沙俄的侵略,但是拿破仑在欧洲大陆的崛起迫使英俄结盟,伊朗不仅无法实现这一愿望,抗俄势力还受到了英国的压制,伊朗的失败无可挽回。1813年,俄伊双方签订《古利斯坦条约》,伊朗正式放弃从高加索地区到里海沿岸所有领土,放弃里海航行权。
第二次俄伊战争:沙俄三连胜
1826年,在英国的怂恿下,自不量力的伊朗突然出兵里海沿岸地区,一度夺回部分被沙俄侵占的土地。企图通过谈判收复被占土地。但是沙俄根本不予理会,很快发动反击,占领大不里士,兵临德黑兰城下,伊朗到了亡国的边缘,只得再度求和。1828年,双方签订《土库曼恰依条约》,双方以阿拉斯河为界,埃里温等地被沙俄吞并,此外沙俄还获得伊朗了赔款、关税、甚至王位继承的干涉权。
沙俄侵占伊朗领土示意图
面对强大的沙俄势力,伊朗在制度、军事、财政等各方面差距明显,可以说毫无胜算,除了割地赔款似乎没有好的应对办法。在对伊朗的第二轮侵略中,沙俄凭借强大军力和有利国际形势,不仅巩固了前期侵略成果,而且成功吞并伊朗大片领土,面积超过20万平方公里,“不亚于一个英国的大小”。
第三轮:沙俄与英国对伊朗的争夺
英国的反击:阿富汗独立
英国不愿意伊朗全面沦为沙俄的殖民地,将伊朗东南部的俾路支斯坦和阿富汗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以确保自己手中印度的安全。1833年,在沙俄的唆使下,伊朗攻击阿富汗重镇赫拉特,由于英国从中作梗,伊朗不仅未能得手,战争的乌云反而阿富汗飘到了波斯湾上空。1851年,英国逼迫伊朗签订《英伊条约》,获得了波斯湾海域的控制权。
1855年,赫拉特发生反英叛乱,伊朗抓住机会占领了赫拉特。英国立即宣布英伊断交,海军进入波斯湾,先后攻克哈尔克岛、布什尔、胡泽斯坦等地。1857年,英伊双方签订《巴黎条约》,阿富汗正式脱离伊朗版图。在此期间沙俄先后忙于克里米亚战争、侵略中亚和我国东北地区,未能顾及伊朗局势。
现代阿富汗版图
俄英妥协:在伊朗划分势力范围
19世纪60年代以后,恺加王朝统治更加腐朽糜烂,而英俄侵略势力更加肆无忌惮。英国先后垄断了伊朗南部的铁路、矿产资源,控制了金融、海关等关键部门。沙俄也不遑多让,攫取了伊朗北部地区的利益,甚至通过哥萨克骑兵控制了伊朗军队。
20世纪初,随着日俄战争的失败和伊朗革命的爆发,沙俄决定和英国划分他们在伊朗、阿富汗和我国西藏的权益。靠近沙俄的北部地区被划入沙俄势力范围,靠近阿富汗的东部地区被划入英国势力势力范围,中间是两国缓冲地带。贪婪的沙俄不甘心只控制伊朗北部地区,1909年,它悍然出兵攻占大不里士,又多次占领阿塞拜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伊朗更是成为各帝国主义国家争霸的战场。直到发生十月革命,它对伊朗的疯狂掠夺才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