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的牛半夜被人割掉了舌头,包拯说:把牛杀掉,小偷自会来自首
文|武品文史
“臣闻法令者,人主之大柄,而国家治乱安危之所系焉,不可不慎。”
是的,在古代,国家君王是法律强有力的保护伞,如果君王都不能做到秉公处事,又或者藐视法度,那么国家必然会出现危机。
国君亦是如此,那么作为臣子自然也要跟随效仿,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出现不少的清官能臣,但要说老百姓最为喜爱的却不多,包拯包青天就是其中的一位。
因为他不但是法律的维护者,还因为他心系百姓,愿意帮助百姓伸张正义。
但仅仅有这份热心还不够,还要具有断案明事的心机,而今天要讲述
《包孝肃公奏议》
中记载的这一个故事,就是包拯能力以及一心为民的一种体现。
割牛舌
这是包拯任职县官时候发生的故事。
话说一天清晨,包拯还在后堂食用早点,就听到县衙的鸣冤鼓发出了阵阵鼓声,包拯立刻放下手中碗筷并走进卧室更换官服。
等包拯一切就绪之后,发现堂下跪着一位满面愁容的老者。
包拯拍下惊堂木后询问报案人为何击鼓。
老者说道,自己家中有一头耕牛,昨天干完农活后就把它栓在牛圈中,但是今天早上却发现牛的舌头居然被人狠心地割走。
老者全家人都指望这头耕牛锄地种田,如今这牛舌被割后已经无法进食,心急如焚的他才来到官府报官,希望官府可以帮助找到凶手。
包拯听闻之后不由得沉思,过了一会包拯笑着对老者说:
你现在就回家,然后把你的耕牛杀掉,就可以破案了。
老农听了之后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连忙跪叩着说:老爷这可使不得,
杀耕牛是犯法的
,小人不敢啊。
包拯接着说道:这你放心,是本县让你去杀,自然不会治你的杀牛之罪,而且你回去之后不要告诉别人已经报官。
凶手现行
就这样,老农回家按照包拯的吩咐把耕牛杀掉。
等到第二天,包拯早早的就吃好早餐等待鸣冤鼓地响起,果然,没一会就听到了阵阵鼓声。
包拯坐稳之后拍下惊堂木问道:你有何冤情?
此人连忙把昨天老者杀牛的事情上报,并声称自己知道这是违法的,因此才会前来揭发。
包拯听后冷笑了一声把这个人抓了起来。
经过审讯之后,这个报案人承认是自己趁夜割掉了牛舌。
随后报案人赔偿了老者一头耕牛,这件事情就算了结了。
但是老者非常好奇就询问包拯是如何做到的。
原来老者和报案人曾经发生口角,但是由于报案人不善言语说不过老者,因此怀恨在心就找个机会割掉了老者家中耕牛的舌头。
那么既然他做了这个举动,就必然会密切关注老者是如何处理这头耕牛,当包拯让老者把耕牛杀死后,怀恨在心的报案人自然要以此举报。但这一切又怎么能瞒得了包拯呢?
总结
回到文章开头的那句话,君王是国法的保护伞,那么仅有君主重视法度也不行,还需要各级官员一同效仿才可。
放眼历史各朝代,能人志士和贤臣良谋也不在少数,
为何耀眼的只有那么几个呢?
其实这主要的一点还在于官员如何待民,只要一心向着百姓的官员,他必然会被传颂。
而那些开疆拓土的能人志士却只能成为史书中的一篇纸,虽然他们也有着莫大的贡献,
但是对于百姓来说实在太过遥远,也不实际。
百姓需要的是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富足,让自己的冤屈得意伸张的这些清官。
而包拯就是这其中的一位。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
参考资料:《包孝肃公奏议》、《包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