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三河战役:湘军6000人马无一生还,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由 诸葛寒香 发布于 经典

“三河战役”,是由湘军主力和太平军主力,在清代发生的一场大对决。有一些史学家,把这场战役列为中国战争史上的100场重大战役之一。今天,我们再一次提起这场大战,就不得不先说一说其中的一个灵魂人物,就是当时的湘军主将,人称第一悍将的李续宾。

李续宾,从军7年就经历了600多场仗,攻陷敌人40多个城池。他身材魁梧,从小就喜欢习武和打猎,特别是十分钟爱兵学。入伍没多久,他很快就成为湘军几大统帅之一的胡林翼,麾下的一员猛将。而他的成名之战,是在“九江一役”中大获全胜而得名。

当时,湘军水、陆两军紧密配合,切断了驻守九江的太平军后勤补给,把九江困成了一座孤城,而这一围就长达一年之久。最后,湘军如愿攻陷九江,一进城湘军展开屠城,把17000多守军全部坑杀。当李续宾让手下把守将林启荣的肚子剖开,一看全是草根、树皮。

就这样,九江这个太平军守了4年之久的战略要地,最终被湘军夺得,李续宾自然也由此名声大震。可是,就在九江大胜半年以后,这位湘军第一悍将,却带领着他的8000精锐之师,走向了一条绝路。在安徽的一个小镇三河,李续宾和他的部队,全军覆灭。

一百多年许多研究者一直在探究这个问题,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

在162年前的咸丰8年,三河镇是太平军天京(南京)粮草的主要供应地之一,更重要的是离南京最近的一个鱼米之乡。我们回头来看,当年太平军和湘军双方主帅,都把安徽看作是扭转整个战局的一个关键。所以,双方在这里进行一次决战,不可避免。

当时的朝廷与湘军当中的几位首领,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很大的分歧。湘军方面认为,应当优先解决皖南地区的太平军,但清政府担心太平军会越过长江向北进攻,从而有可能威胁到京城。所以,他们认为应当首先保障皖北的安全,彻底消灭安徽一带的叛军。

1858年8月,太平大军一路凯歌高奏,很快就占领了安徽首府庐州,清政府方面就更加确定,要首先消灭皖北的叛军决定。当时,咸丰帝接到各地告急的文报,顿时失去了方寸。于是就连续下旨,除了重重嘉奖李续宾一番以外,主要命其火速增援庐州。

而此刻,李续宾在安徽战场上将要面对的是太平军的主力名将陈玉成和李秀成,二人刚刚得到洪秀全的提拔,分别封为前军主将和后军主将。在三河一役打响的时候,陈玉成年龄仅仅21岁,而李秀成也不过35岁。但是,他们二人已经成为支撑天国的两根柱石。

枞阳会议遗址,是当年陈玉成、李秀成会同太平军各路将领100多人,秘密聚集在这里,整整花了2天的时间,确定了迎击湘军的一个战略方针,简单讲就是“歼其一股,围点打援”的战术安排。在半年以后,开启了中国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三河之役”。

史书记载,在三河之役开战以前,出现了不祥的天象,按现代讲是彗星现象,但这在古时候,却被看成是灾祸的扫把星。据说,天象持续了一个月之久,好像一团火带着刺眼的光亮,同时还伴随着巨大的轰鸣之声。当然,小编不知道是确有其事?还是古人的迷信?

相传,李续宾自己也有所感应。当天他从武昌率军出征,文武百官1000多人前来送行,其好友兼上司的湘军统帅胡林翼,一直把他送到船上。临别时,李续宾说:我一直想回家探亲,可是因为战事繁忙,朝廷一直没批。这次出征,我不知道还能不能见到父母?

胡林翼听后,都忍不住淌下泪水。但他们心里明白,当时的咸丰帝,连下10道谕旨,都是命令和催促李续宾立即出发夺回庐州,以免错失战机。另外,皇帝还在圣旨里大加赞美李续宾,说他奋勇过人、无人能及。此次东征,一定能旗开得胜,大胜而归。

就这样,李续宾虽然心里有一些不踏实可除了遵旨又能怎么办呢?

当李续宾的部队刚刚开始在安徽展开攻势的时候,湘军的后方基地湖北武昌出现了一些变故。原来,湘军胡林翼的母亲突然不幸去世,胡匆匆忙忙就离开武昌,回湖南老家奔丧。这样一来,他手中的军事指挥权,就只能交给了清政府所属的湖广总督官文。

我们知道,李续宾之所以战绩显赫,很重要一点是其背后有胡林翼的支撑。然而,胡长官走了没多久,李续宾的后勤补给及援兵就出现断供。就这样,李续宾所部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只能继续向安徽的北部进军。也许这个时候,6000名湘军还不知道,死神正向他们靠近。

一百多年以来,有一个问题一直让后来的研究者十分困惑,就是作为一员沙场老将和熟读兵书的战将,李续宾不可能不知道,孤军深入作战,乃兵家之大忌。明知道如此危险,可为什么他还是坚持进军?他是怎么想的小编不得而之,不过,我们从一道奏折也许能看出端倪。

1858年10月,李续宾在安徽舒城写给咸丰帝一道折子,上面写道:我本来带着8000人马,最近一个月,我们连续攻下4座城池,不得以又分出近3000人来驻守。这样一来,我就剩下5000人左右。几个月下来,我们天天作战一刻都没有休整,精锐大多受伤,士兵疲惫不堪。

接下来,我们就要攻打三河重镇,镇守的太平军很多。不过,我经过初步分析,我们应该能打败他们。不过,如果有大批的太平军前来增援,我们就很难抵挡。但不管怎么样,我都决心作战到底,报答吾皇对我的恩遇。成败与否,我已顾不上那么多了。

我们从这些话里听出,颇有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味道,而的确,这也是李续宾最后一道奏折。接下来,李续宾率队不顾一切全力向前推进,他们经过18天的激战,于10月24日拿下舒城。史书记载,有6000多名太平军阵亡。随后,李续宾剑指庐州,但要先夺取要地三河镇。

1958年11月3日,李续宾带领部队进抵三河的外围。这时,他的部队只剩下6000人马,而且,整个部队都没有进行过休整,士兵都处于疲劳状态。而此时,在三河城外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太平军少量地布置了9座堡垒,作为三河大城防卫的外围阵地。

11月7日,湘军开始猛攻太平军设在外围的9座堡垒,三河之战正式拉开大幕。第一天,战斗就异常惨烈,湘军死伤近1000多人,而太平军则阵亡了7000多人。经过反复地争夺,最后湘军把太平军的9座堡垒一一攻破,太平军余部则退回到城内防守。

此时,太平军的守将吴定归,一日5文,5次派人飞报陈玉成,希望他火速救援。陈玉成也很重视这个战略要地,他接到报告以后,马上来到天京奏明天王,请求持援吴定归。另外,他还向天王建议让李秀成集结赶往三河镇,好来一个前后夹击切断李续宾后路。

随后,陈玉成带兵日夜兼程,在湘军攻破9座堡垒的当天,终于抵达三河。几天以后,李秀成所部也及时赶到。相传,当时的太平大军,虽然没有他们号称的20万人马那么多,但实际兵力也有10多万人之众。况且,这几乎是太平军的全部精锐所在。

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一些谋士纷纷劝李续宾向后退守,但他生平最痛恨不战而逃的清军。所以,他不但不撤退,还下令湘军摆出主动攻击的态势,他甚至在军中发出了豪言壮语,“太平军能战,我们也能战。”而这个时候,陈玉成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