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家庭教育产业链下,每逢数日就要冒出几句让家长轻易相信的谣言

由 机东林 发布于 经典

家庭教育所包含的范畴很广,只要真正的接触就会发现远比一开始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因为家庭教育除了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独立的教育逻辑作为支撑,以及这项理论绝对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的表面,执行起来的困难可想而知。比如家庭教育不提倡家长对孩子说:“快点”或者“认真点”这类的话,但是我昨天就不小心催了孩子一句“快点”。

近期找我咨询的家长很多也陆续开始摆困难,比如孩子的父亲或者奶奶不配合,自己上班没时间等等。所以前不久我也疑惑过,家庭教育是否真的是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伪感念”?但是反观那些推崇功利给家长贩卖焦虑的家庭教育商业机构却干得风生水起,我忽然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家长去了商业机构马上就有时间了,而且也不提孩子父亲不配合了呢?

我通过跟几位同行交流也走访了一些类似机构之后很快找到了答案。功利化的驱动远比苦修要吸引人的多。比如最初的佛学和瑜伽都是提倡苦修,磨练意志。但是如今的瑜伽馆和寺庙呢?哪个不是利益至上?

家长有自己的选择,哪怕就觉得自己需要的是功利心驱动,孩子将来朝这条路发展也不觉得有任何坏处。OK,我也尊重这类家长的想法,但是关于功利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我也最后补充几句,有些理念完全就是谣言,信不信由你。那么这类机构通常会传播哪些谣言呢?

谣言一: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很多家长都轻信这句话,发现孩子有问题了,要改的不是复印件而是原件。听上去怎么怪怪的呢?你给客户发了一个错误的复印件,你这时改了原件有用吗?

这个道理的正确解释是孩子如果出现某些不良习惯,父母要以孩子作为参照物去审视自己是否平时有类似的言传身教。让孩子改变错误的行为同时,自己也要跟着孩子一起改变一起进步。

谣言二:都是原生家庭惹的祸

这是个摘抄心理学原生家庭论的内容,结果又没有抄全,从而误导了很多人。关键是原生家庭有罪论给了无数父母转移责任的余地。关于原生家庭我之前提到了,那是心理学的范畴与家庭教育无关。除非孩子患有了心理疾病,可以去请心理医生来咨询关于原生家庭的问题,但是站在家庭教育角度来看此类谣言最害人,莫信。

谣言三: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

如果说原生家庭属于过度解读的话,关于陪伴的定义只能说家长普遍理解的不够。关于陪伴不是说时时刻刻腻在一起,让孩子养成一种依赖父母的不良习惯。家庭教育真正提倡的陪伴是有效陪伴。

那么有效陪伴是该如何理解呢?首先父母对孩子第一重陪伴是鼓励孩子独立面对问题,第二重陪伴是指导孩子如何独立面对问题,第三重陪伴是孩子发生自己不能解决又急切解决的困难时候,家长要像个超人一样出现在孩子身边充当孩子坚实的后盾。

如今很多孩子已经上学的家长开始品尝到了苦果,孩子写作业对家长的依赖性极强,除了占据家长的时间盯着以外,还要时时刻刻给孩子改错除误,导致孩子对家长依赖性更强进入恶性循环。

当然谣言还有更多,特别是谣言还会不断的推陈出新,要不怎么给家长频繁贩卖焦虑。上述三个谣言是最为典型的体现。最后再次重申,家庭教育的重点是家庭,每位家庭成员都属于被教育范畴内的对象,家长不能跟孩子一起进步,家庭教育就会失去意义。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北房三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