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同是中原大战的失败者,为何冯玉祥一蹶不振,阎锡山却能东山再起

由 濮阳南烟 发布于 经典

二期北伐结束后,北洋军阀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阎锡山、冯玉祥和李宗仁等人乘机坐大,有了和老蒋分庭抗衡的实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蒋在南京召开全国编遣会议,将李宗仁、阎锡山、冯玉祥部列入第一期整编,规定每个军事集团最多保留11个师,而中央军则不受约束。此举明显是为了削弱桂系、西北军和晋军等地方军阀的实力。

当时冯玉祥拥有40万之众,阎锡山和李宗仁各有20万人,如果接受整编,将近三分之二的军队将被砍掉,而军队正是这些军阀安身立命的本钱,所以他决定联合起来反对老蒋,由此引发了中原大战。由于反蒋联军兵力占优,老蒋一度很是被动,为了扭转战局,他不惜血本拉拢张学良入关参战。东北军的加入,很快改变了战局,眼见败局已定,冯玉祥和阎锡山只得通电下野。

虽然都是中原大战失败的一方,但阎锡山和冯玉祥的结局却截然不同,冯玉祥下野后彻底失去了军权,一蹶不振,抗战全面爆发后,虽然先后被老蒋任命为第三战区和第六战区司令官,但都是一个多月即被免职,此后再也没有掌过军权。而阎锡山却很快东山再起,重新当上了山西的“土皇帝”。那么冯玉祥和阎锡山的结局为何相差如此之大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首先,阎锡山的晋军在中原大战中并没有受到重创,战后仍有十余万的主力得以保留,而这也是阎锡山能够东山再起的重要本钱。中原大战爆发后,徐永昌被阎锡山委任为晋军总指挥,徐永昌对反蒋联军的前景并不看好,但又无力说服阎锡山改变主意,就决定“受命而来,全师而归”。因此晋军在中原大战中并没有和老蒋死战,所以损失较小。而冯玉祥则因为和老蒋死拼,损失惨重,同时庞炳勋、刘春荣和石友三等人先后倒戈,西北军由此瓦解,冯玉祥彻底失去了和老蒋对抗的实力。

其次,阎锡山在山西经营多年,根基牢固。1911年阎锡山被袁世凯任命为山西都督,开始入主山西,到中原大战爆发时,他已经在山西经营了将近20年。在这期间,阎锡山开办学校,兴修水利,发展农桑,这些措施的施行,使百姓得到了一定的实惠,山西的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被国民政府评为“模范省”,阎锡山也因此得到了山西境内士绅的拥护。

中原大战失败后,阎锡山通电下野,避居大连,商震出任山西省主席,但山西的士绅和晋军的将领对他却并不买账,处处和他唱反调,很快商震就被徐永昌给取代了。而徐永昌又是阎锡山的亲信,他上任后不久,阎锡山就以探父疾为名由大连飞回了山西,徐永昌趁机向南京请辞,表示自己力不胜任,只有阎锡山才可以收拾山西残局。老蒋见阎锡山在山西的根基太深,只得借坡下驴,任命他为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由此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