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的人寿保险,图文并茂
欢迎小朋友们查看集散化小仓库的早晨分享,今后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让你走进历史的海洋
这些广告都是1926年良友第一期的内容,让我们通过广告看看当时的社会是怎样的。请读者细看一下那时的广告。
1923年,华侨投资15万银元开办昆仑酿酒公司。
那时的中国酿酒业在西方新式酿酒的冲击下,我国酒业开始现代化,各地纷纷成立酒厂。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和东北,它们的出现为解放后我国酒企分布奠定基础。
昆仑酿酒公司为宣扬自身,拿出“提倡本国货,打到舶来品”的广告语。从侧面看出,当时的洋货和国货的竞争多么激烈。
作为国货,它希望能得到国人的支持,看来那时的上海,洋货比较走俏。
一个现代的牙医诊所,牙医诊治设备和现在的牙医设备没多少区别。一个可以使人躺的椅子,右手边有呕吐池。四周的布置有柜子、有装饰画、有台灯、洗手池等,反应了上海医疗在当时也是很先进。
这是一个家族式的牙科诊所,好像现在的牙科诊所有不少也是家族式的,90多年了依旧啊!
上海开埠后,外国人接踵而来。他们爱喝牛奶,可上海没有产牛奶的牛。江南向来重视农业,牧业少有。起初,外国人只能喝黄牛和水牛的奶。后来才从英国法国荷兰等引进奶牛。
这些奶牛只有富人家才有,成为那时的贫富标志之一。后来牛奶多了到市场售卖,1870年时一个银元买10瓶牛奶。
等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已经形成了可观的奶牛场,报纸也出现牛奶的广告。广告的核心意思以强健体魄为主。
这是一幅保险公司的广告,一裹脚老妇守壁炉坐在沙发上,抬头望着一男相框,对面的沙发空着。并在右边附有数句话,语言风格切合当时文化氛围,左边附有联系方式,可谓一个标准的广告文本。
这间公司是香港永安公司、上海永安公司、永安纺织公司、雪梨永安公司、永安水火保险公司等在1924年发起,总部在香港。1925年5月在上海设立分公司于南京路635号。继而伸入内地,其险种涵盖各方面。后因时局难以为继,终在解放后清偿。其总公司仍在香港经营至今。
上海虹口的北四川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的是剧院的聚集地。
1925年在虹口北四川路宜乐里旧址中外合资兴建的奥迪安大戏院,也学洋人开办的大戏院,将自己的名字定为Odeon。他们在报刊广登广告,自称“东方最宽敞最华美的电影宫殿”。
奥迪安的出现打破了洋人对戏院的垄断,自己也垄断了美国派拉蒙和哥伦比亚两个影片公司在上海的首映权。开幕后有“上海第一影戏院”之称,它的堂皇装修和业务能力在这个远东经济中心也的确能担起此称谓。
在虹口,影戏院等级划分明确。除奥迪安等少数首轮影院之外,大多为二三轮影院,同样一部外片,首轮影院放出一个月后其它影院才放。这也说明的上海当时的阶层状况,不过也在一定情况下满足了社会对电影的需求。
1932年,横浜桥附近的奥迪安大戏院就在一二八事变中毁于日军轰炸。
那时的上海充斥着中外文明,传统和现代间交替,在一本杂志中就以体现。
今后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让你走进历史的海洋,非常感谢你们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