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屠杀英国人遭残酷报复:把人绑在炮口,巨响后啥都不剩
提起印度,大家会想到什么?这个国家可谓是相当神奇:同中国一样,印度拥有极其悠久的历史,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周边又没有多少能够压抑它发展的强邻,可以说,印度拥有绝大部分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国家的条件。然而从很久以前,印度人就点歪了天赋树,成了当今社会上的“开心果”。印度人似乎与世无争,根本不关心外国人怎么看待自己。这种中了毒一般的“乐观心态”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归咎于该国缺少一位铁腕强硬的领袖人物。
远的不提,就拿二战来说,备受印度人民尊重的“圣雄”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的那套主张就挺难让人接受。二战是列强对世界格局的新一轮洗牌,在这轮惨烈的争夺中,老牌殖民帝国的统治出现松动,这让许多被殖民国家看到了独立的希望。然而,印度人却几乎目送这个机会从手边溜走。面对日本人的侵略,甘地大声呼喊:“放下枪,拿起刀,排成排向敌人发动冲锋吧。”他相信,当印度人的尸体堆成山时,日军官兵一定会从心底滋生出一股沉重的罪恶感,忍不住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甘地还给欧洲各国支招:“你们应当邀请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随意征服你们的国家,征服你们被称作属地的国家。你们也可以让德国人跨上你们美丽的宝岛,占领你们的无数富丽堂皇的名胜古迹。让他们任意占领吧,但你们决不可丧失心志。”法国人投了降,甘地大加赞赏:“(法国人)接受了不可避免的结果,拒绝做一场愚蠢的屠杀的帮凶。”这番言论引得全世界一片哗然。
19世纪初期,英属东印度公司加快了扩张地盘的节奏。那会儿的印度一团糟,根据资料,即使到了独立前夕,印度境内仅同英国签订协议的土邦就多达600余个,印度政府想要让收并这些乱七八糟的部族,还得挨个找他们谈条件。有的要派人到政府里担任高官,有的要“自治权”,政府被这些问题折腾得焦头烂额。可想而知,当东印度公司的势力疯狂膨胀时,印度也只有挨打的份儿。
1849年,英国势力已经掌控印度全境。纵使大英帝国家底雄厚,想要维系对这个体积庞大的国家的殖民统治,也得付出不少额外的精力。因此从1850年开始,东印度公司开始强行在印度推行西化,宣传基督教,建立英式政治和司法体系,大搞基建,一方面,这些举措也确实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印度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印度好歹也是文化底蕴很深的国家,对这套舶来品的强买强卖感到相当抵触,甚至对英国人产生了极其强烈的憎恨和不信任感。为了把这股躁动摁死在萌芽阶段,同时也为了下一阶段的进一步扩张,东印度公司在当地建立了雇佣军制度,“以印治印”,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有西帕依兵团。
雇佣兵团刚建立初期,士兵的待遇还比较好,他们享有许多特权,还会被支付额外的薪酬。然而,英国到印度是搞剥削的,不是养大爷的,随着雇佣兵数量的飞速膨胀,这些士兵的待遇也不断下滑。截至1857年,印度雇佣兵已达到数十万人,相比之下,当地英军也才只有约4万人。东印度公司为了维护统治而保持一定规模的雇佣兵部队,强行拉人凑数,许多高种姓人都成了炮灰。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他们获得的薪水时一天比一天低;印度士兵在战场上拼死拼活,能获得的最高军衔也只是中士。夸张的是,如果雇佣兵被派到某处作战,连行李寄运费用都要自己支付。
另外,在印度人的传统中,有些国家和地区是他们文化中的“禁区”,无论如何都不能去的。误入者不但会遭到族群的排挤,甚至还可能被剥夺种姓。然而,英国殖民者才不管这些,这无疑加深了雇佣兵对这群外来者的痛恨。不过,在“高贵”的大英帝国殖民者眼中,即便是站在印度权力顶端的那一小撮人,恐怕跟关在动物园里的猴子也没啥区别。因此,士兵的反抗情绪非但没有换来对方的退让,反而令对方祭出了更恶毒的损招。
从1857年开始,印度民众间就开始流传这样一个传闻:东印度公司为部队更新换代,用新式后膛“恩菲尔德”步枪取代印度士兵装备的旧式前膛枪。然而在发子弹时,印度官兵一片哗然:东印度公司用浸有猪油和牛油的油纸包在子弹外边,士兵想要用这些子弹,就必须用牙咬破包装。众所周知,牛在印度有着相当特殊的地位,英国人这样的做法根本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这一传闻首先出现在雇佣兵团中,随后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处,引发了印度民众的普遍不满。当年3月,一名印度士兵开枪射杀3名英军军官,该士兵随即被处以绞刑。5月9日,密拉特城有85名印度士兵拒绝使用油纸包装的子弹,英国人将他们捆绑,当众往其口中塞入涂油牛油的子弹,此事史称“密拉特事件”,也就是著名的“涂油子弹事件”。
印度人或许很弱,但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英国殖民者的作死行为最终为他们带来的惨痛的代价。“密拉特事件”发生后,印度人总算在长达两三个世纪的逆来顺受后爆发出了坚韧顽强的一面。印度民众一呼百应,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民族大起义。与此同时,“章西女王”拉克希米·葩依积极响应,这位强悍而伟大的年轻女子成了这场运动的精神领袖和灵魂人物。然而,这场运动并没有为印度人民争取到真正的独立,它甚至没能持续多久。1858年6月18日,随着章西女王的战死,起义由盛转衰。这场起义直接终结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管理,印度被直接置于大英帝国的统治之下。
由此可见,印度人并不是生来骨子里没种,而是没被逼到那份上。在民族大起义的过程中,印度人每攻下一处,便会对当地英国人进行残酷清算:男人必然面临屠杀,女性惨遭凌辱。这一做法也彻底让印度同大英帝国结下了梁子,后者的报复也是相当残忍的。为了打击敌人士气,起到恫吓的作用,英军为印度人量身定做了一种酷刑:他们将印军战俘绑在炮口,点燃火炮,战俘会当场被肢解,人瞬间就没了,就剩一堆血肉,场面骇人。这一酷刑颇具视觉冲击力,英国殖民者对此感到满意,“炮决”也被迅速推广到印度各地,甚至沿用到了后来。
值得一提的是,有学者认为,“往子弹上涂猪油”本身就是印度人杜撰出来的,这只不过是为大起义制造借口。因为在当时,猪油并不十分廉价,英国人跑到印度本来就为了攫取利益,怎么可能会用上如此“昂贵”的东西呢?据说,该事件的起因是一名印度雇佣兵同市民吵架,后者吵不过又打不过,一气之下说:没啥值得你得意的,因为你很快就要啃猪油了。这名士兵回兵营一查,这才引出了后面的故事。
根据资料,“涂油子弹事件”爆出后,东印度公司也做出了辟谣,只不过印度军民的怒火已难以平息。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便传闻是假的,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故意制造事端,当时印度人民的勇气还是值得肯定的。只不过,印度人似乎当真被“炮决”吓破了胆,加上之后也鲜有章西女王这般铁血强硬又震撼人心的领袖。1877年,维多利亚女皇正式加冕为英属印度帝国女皇,直到大英帝国的海外殖民体系崩溃前,印度民族独立主义者自此再也没能折腾出像模像样的动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