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响堂铺伏击战,陈赓有敌骑兵,撤么徐帅原计划不变!

由 撒宏才 发布于 经典

1938年3月上旬,八路军129师南下襄垣、武乡地区,寻机打击邯长大道上的日寇,破坏其交通线。黎城东阳关内外的一段公路,是日寇的运输线。3月16日,陈赓指挥386旅在潞城和黎城之间的神头岭伏击日军,取得了歼敌1000多人的重大胜利。
3月下旬,侵入晋南、晋西的日军,在连遭打击的情况下,为配合津浦路作战,相机进攻潼关、西安、陕甘宁边区,仍继续向黄河各渡口进犯。日军汽车在邯长大道和长治到临汾的公路上,日夜运送兵员和物资。
129师决定要在适当地点,对敌运输部队进行一次较大的伏击战。因为师长刘帅去八路军总部开会,战斗由副师长徐帅指挥。
计划己定,便衣侦察组先从各个方面收集日军兵力部署情况。
日军在神头岭遭到我军伏击后,在邯长大道沿路加强了警戒。黎城到涉县间增设了东阳关据点,驻兵150余人;涉县守军增至400人,黎城1000人有余。公路上常有汽车运输队经过,数量从十几辆到一百多辆不等。
响堂铺附近公路是沿河而行,路南陡,路北缓到河底,是一个理想的设伏地。在路北设伏,我军隐蔽和出击都很方便;而敌人后退无路路,守也无依靠;还有,响堂铺离东阳关和涉县两个敌据点的距离都是最远,敌人不便增援。徐帅同陈赓、陈锡联等研究后,一致决定在这里设伏。
伏击的时间定在3月31日。
26日,徐帅率部从下良出发东移,向设伏地域运动。30日晚饭后,部队带着一日干粮,朝响堂铺隐蔽进发。31日凌晨,部队全部进入伏击地域。徐帅的指挥所设在响堂铺路北的后狄村山坡上。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敌人送上门来,但此时,意外的事发生了。
386旅陈赓打来电话:“772团报告,东阳关有200余人进到马家峪;长宁东南高地有敌骑兵,向我侧后运动。”陈赓判断,可能敌人发现了我军设伏企图,想从右翼侧击,截断我后路。他请示:是否将主力撒回到庙上村、鸭儿山去截击敌人?
突如其来的情况让徐帅为难了:如果敌人发现了我军设伏企图,将计就计包抄我后路,那是很危险的,就必须放弃这次战斗或作别的打算;如果情况不是这样,盲目撤出,就失去了胜利的机会,那也相当于打了败仗。
徐帅在思索着、判断着。
陈赓又打来电话问撤不撤。为防万一,他已把埋伏在路南的2个连撤到了路北。
“料敌计险,必察远近……将之道也。”徐帅两眼盯着地图,他判断:敌人不可能发现我们的包围,否则决不会只派这么点兵力前来“打草惊蛇”。于是他命令:计划不变更,部队要严密埋伏,不得暴露,情况也不要向下传。
同时,他立即命令参谋去把问题搞清楚。
过了一阵子,参谋回来了。得到的情报,完全如大家所希望的那样:东阳关方向,敌人活动一下又回去了,“敌骑兵”是头驮驴,是老百姓的。
听完参谋的汇报,徐帅立即向各团重申了按原计划行动的命令。
8时半,日军180多辆汽车排着长龙似的队伍,由黎城经东阳关,向响堂铺地段开来。9时许,在弥漫的尘士中,这串汽车全进入了伏击圈。在公路两侧埋伏了一夜的771、669团犹如猛虎下山一般铺天盖地地压了下来,许多日军尚未弄清到底出了什么事就没了性命。
黎城、东阳关的日军慌忙出动步兵300余人,骑兵100余人,附炮4门,前往响堂铺营救,但在马家拐遭到我772团的迎头痛击。
下午5时,日军出动10多架飞机,对响堂铺狂轰滥炸。此时八路军已经转移到了秋树垣一带。386旅旅长陈赓风趣地说:“这不是打我们的,是给死鬼子吊丧的。”
这次战斗,共击毙日军森木少佐以下400多人,生俘3人,击毁汽车181辆,缴获高射炮4门,轻重机枪18挺,步枪700余支,其它军用品无数。看到这个场面,在朱老总、彭老总带领下齐集山头观战的国民党将领口服心服了,他们随后即派人到八路军总部学习游击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