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视点|探索弹性上下班,为教师撑出休息时间和成长空间

由 宗政从蓉 发布于 经典

“学校要统筹好三点半前和三点半后老师的工作安排。上午有课的,早来一会儿,下午早走点;上午没课的,晚来一会,下午晚走一点,不至于每个老师都耗在那里。”12月21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实施课后服务后,教师负担增加的问题,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想尽一切办法创造条件不要让老师的负担过重,积极探索推进实行教师弹性上下班。

今年,基础教育领域改革力度空前,“双减”政策的全面推进、课后服务的全覆盖,对教育生态进行了系统性重塑。但客观上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开展课后服务之后,18:00放学以及20:30放学成为主要的放学时段,教师下班时间也相对应地集中于18:00-20:00。学生在校时间变长了,教师工作时间也延长了,频频出现教师累趴、学校无奈的现象,不仅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影响了课后服务的高质量开展。

前不久,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李镇西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上发布了一个关于教师负担的调研结果。对于“双减”带来的改变,教师普遍反映“工作时间延长,影响个人生活”“工作压力增大,职业幸福感降低”“可是工资待遇没有变化”“课后服务项目多,备课量变大”。一些教师反映,“难以顾及家庭,自己的孩子都没法照顾……”“非教学性事务实在太多了!作为班主任,每天忙于各种表格统计等杂事!没有职业幸福感!”

这些声音都提醒我们,学生的减负不能建立在教师负担增加的基础上。教育改革的推进,不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作业布置还是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教师的付出和投入。在鼓励老师发扬奉献精神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想尽一切办法创造条件为教师减负,避免教师负担过重。保障教师有休息的时间,有钻研教学的精力,这不仅仅是为教师好,也是决定各项工作能否持续高质量开展的关键所在。

探索实行教师弹性上下班,早来早走、晚来晚走,让教师不必有课没课都坐在办公室,是保障教师休息权利,提高工作效能的重要举措,更是一项暖心工程。日前,内蒙古就出台规定,允许教师在完成固定的工作时长、规定的工作任务和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每周至少安排1次半天弹性休假,也可适当提前离校或推迟到校,与当地早晚高峰时间错时上下班。杭州一中则从今年10月起试行教师弹性上下班,新增“弹性假”——参与晚自习管理的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每周可以选择一次上午9时到校或者下午3时40分下班。这些都是积极的探索,希望各地都能根据地方实际情况,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完善和改进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科学制定弹性上下班制度,给予教师灵活安排时间的空间。

为什么课后服务会增加教师的负担,我们还需要弄清楚背后的真实原因。学生在校时间确实延长了,但课后服务做什么也是决定教师负担轻重的重要因素。如果课后服务中,课后作业辅导成为主要内容,甚至用这个时间讲新课,那教师的负担必然会显著增加。所以,安排学生自主完成作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让学生自主阅读、参加体育、艺术、科普活动、劳动实践,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才能为引进丰富的校外资源参与课后服务打开空间,从而减轻教师的负担,这也是开展课后服务的正确之道。

还有一个老调重弹的问题,那就是减轻教师的非教学负担。“双减”背景下,学校迎检任务是否减轻了?有调查数据显示,部分地区各项检查减少了。但是仍有76.28%的教师反映,各项检查有增无减,认为没有太大变化的占比为22.10%。教师没有三头六臂,教师也是普通人,在“双减”客观增加教师负担的背景下,如果非教学负担不能有效减轻,那意味着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承受“双重”挤压,这显然是教师无法承受之重。

(作者 杨三喜,摘自“红星评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