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乱世,从藩镇割据,战火连绵,一个个杀人恶魔的降世,从秦宗权,黄巢,孙儒到朱温,无一不是双手噙满鲜血。
以民为食,以妇孺为粮,烧杀淫掠甚至不足以表述其罪恶行径。
但在羁縻乱世,为何朱温却能脱颖而出?
抛去朱温的狠辣果决,投机钻营以外,更多的应该是站在其背后的“粮草押运官”张全义的功劳。
朱温
泱泱华夏,中原定鼎
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度,中国的地理落差之大从不乏其造就的政治格局(三国魏蜀吴实力对比便是很好的明证),而平原的大小,土地的肥沃程度,粮食产量的高低甚至于成为了影响政权稳定的决定性因素。
历朝历代的兴亡更替,无不因此而展开。
土地兼并,矛盾激化,国家动荡;土地分配较为合理,矛盾缓和。也正是在这种矛盾的互相转化中,王朝更替,历史前行。
而从有记录以来,作为大河沿岸,土地肥沃,平原广布,气候适合的中原大地便很轻松的从中国的偌大地理概念中脱颖而出。从裴李岗文化,夏,商,唐无一不彰显着这一地区的重要性。
从洛阳都城之所立也可见一斑。
泱泱华夏,中原定鼎正是也。而朱温(宣武节度使)治所汴州(今开封)正在此中心。这一点上,无论是李克用的河东(今山西),还是刘仁恭的幽州(今北京)都望尘莫及。
洛阳地理图
时无英雄,竖子成名
五代之环境,旧有的门阀贵族在武人盛行的年代被彻底打破。读书谈大道理,我是说不过的,那么就杀掉好了,杀伐果决,作风狠厉,你就可以出人头地。朱温是也,王建是也,杨行密是也,钱镠是也。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
吴国杨行密
然而这又是真的英雄吗?纵观历史,翻遍诸多史书典籍,也正如我片首所言,鲜血淋淋才能铺就王霸之路。
吴越王钱镠
朱温的登场,并不比秦宗权,黄巢之辈高明。一样的残杀掳掠,反复无常。896年,黄河水位暴涨,滑州城池有被冲毁的危险。
朱温下令掘开河提,滔滔河流,千里沃野,万里饿殍。
秦宗权的打仗从不带军粮,腌制人肉就可以了。黄巢吃人的记述,更是令人反胃。
可即便如此,朱温的势力又为什么能够发展壮大呢?继而平略秦宗权,侵吞魏博,两围太原,建立后梁呢?
后梁地图
一个人,一个新洛阳
张全义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张全义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枭雄之辈,服役被打,便投靠黄巢,累积功勋,在黄巢朝内被任为吏部尚书。
黄巢被镇压后,投降唐朝,887年,他占据洛阳,成为河南尹。
当时的洛阳,白骨遍野,荆棘满地,田地荒芜,最令人惊叹的是居民不满百户,要知道这里可是十三朝的京畿重地,王朝之都啊。
张全义上任伊始,挑选十八人为屯将,在洛阳村落中,张贴榜文,招纳刘民,恢复生产。一律免租,作奸犯科之人一律轻判,只杀杀人犯。
人才是最基本的生产力。经过几年治理,人口渐稠,才始置县令。
张全义
大王(张全义,小编注)好声妓,等闲不笑,惟见好蚕麦,即笑尔。 (《洛阳缙绅旧闻记》引)
李晔:保厘东雒,二十馀年,惠行而蔼若春和,令简而煦犹爱日。珪璋特达,桃李无言,劝勤靡惮於身先,敬善每闻於国事。宫商迭应,杞梓相扶。诛茅棘为平坦之田,变黍离为垣墉之峻,役均甸服,莫不子来。夙驾而勤陕宫,戴星而营新殿,讲论勋绩,实为亚焉。 (《改元天佑赦文》)
在其苦心孤诣之下,洛阳生气渐盛。但由于其兵力孱弱,地缘政治等因素下并不能自守。
于是他选择了河阳李罕之结盟,李罕之负责攻伐征战,他负责钱粮布帛。但是好景不长,李罕之的胃口却越来越大了。事实证明,五代乱世没有枪杆子是出不了政权的。
动辄得咎的张全义实在没有办法,出其不意袭取河阳,李罕之拉拢来李克用,意图明显借助河东兵力,夺回河阳,消灭张全义。
地缘政治下,张全义无奈依附朱温,朱温出兵击退河东兵。
从此,张全义便成为朱温手下的粮草押运官,历经诸多战争,你都能发现张全义的影子。
纵使朱温与李克用,刘仁恭之类相比,一样的残忍无道,狠厉无比,亦可以占据主动,这才是缘由之所在。
(图片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必删)
参考资料:《新五代史》、《旧五代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