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东晋才子,为不娶公主自废双腿,公主听后说了句话,令他泪崩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宋)《钗头凤·红酥手》
“金榜题名尚公主”,这似乎影视剧中展现出来的、古代不少才子人生的最高追求:一是事业上的巅峰,二是婚姻上的极致。然而金榜题名确实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但尚公主有时候却是“举杯消愁愁更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其实是因为驸马和公主的关系在古代律法上的变化。早先公主和驸马就跟寻常夫妻一样,但后来却变成了明面上是夫妻,实际上是君臣,驸马每天要给公主行礼下跪,服侍吃吃喝喝,而且到后来连官不能做了!这让男权社会中的男子怎么忍受得了?有抱负的人自然难堪。
而且有时候公主不是你说不娶就不娶的,皇帝为了把好资源集中在整个皇宫贵族,很喜欢给中榜的学子们赐婚,又或者是哪天公主们出来闲逛,对他们一见钟情了,那也是必须得娶的。所以娶公主,有时候真如遇上了一尊“大佛”。王献之就很不幸遇上了这么一尊大佛!
同时寡言少语,看似不懂左右逢源,却很得当时人之喜好。有一年他和自己的两位兄长一起去拜访王羲之好友谢安,两位兄长面对这个大人物侃侃而谈,但王羲之除了几句问候别无他话,谢安却很欣赏说:“哲人之辞寡,以其少言,故知之。”之后也是对他很敬重,在仕途上为他多有费心。
既然王献之这么优秀,那必然是很多人心目中很好的女婿,不过因为父亲娶了书法大家郗家的“女中笔仙”郗璿,所以王家和郗家两家属于门当户对,好几辈子的联姻交情,过往甚密,他自然而然的从小就和出生于公元343年、大他一岁的表姐郗道茂相识,并在相处之间喜欢上了这个娴静美丽的女子,央求父亲写求婚书。
王羲之当时的求婚书是这么写的:中郎女颇有所向不?今时婚对,自不可复得。仆往意,君颇论不?大都比亦当在君耶!郗家一看,言辞恳切,当然很满意,又对王献之知根知底,知道他不是浪荡轻浮,追名逐利的公子哥儿,于是欣然同意了两家的婚事,在公元前361年大婚。
王献之沉迷于书法,家中并不强求他出仕,当然他也有官职,先是主簿,后又做了太府丞,但这些都是闲职,他最喜欢的还是在自己置办的、隐于山水之间的房产中苦练书法,而郗道茂相伴左右,为他红袖添香,两人一直顺遂平安,别无所求,乃至于成婚没多久就生下一女玉润,可惜早夭。
而且当时朝中兵权逐渐被桓温控制,郗昙因为军事不利被降级,在王献之郗道茂成婚才半年就去世了,同时去世的还有称病弃官后归隐于会稽的王羲之。王郗两家的顶梁柱一下子就垮塌了,家族荣耀不复之前,两人生活多有辛酸,不过相互扶持,相互依仗,倒也没有特别难。难的是这时候新安公主这时候突然想嫁给王献之!
新安公主是徐贵人的女儿,原名司马道福,与前面提到过的权臣桓温——这个王郗两家衰败的罪魁祸首的儿子桓济成婚,但是之后桓济想要谋夺兵权却失利,所以两人离婚了。因为离婚了,司马道福不免又想起了名冠天下的王献之,其实她很早就仰慕他,现在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得到王献之了,就去求皇帝。
皇帝本来就对王献之很满意,那个时候有人来给公主选婿,一连说了几个人,什么王敦、雷舸他都不满意,说选婿的话要选像王献之那样的人,要以他来做标准。王献之在婚姻里是什么样呢?那当然是温柔良善、百依百顺、又风度翩翩,事事细心。所以皇帝就很喜欢他,听到女儿的请求,二话不说就答应了,竟然直接下旨让王献之休妻娶公主!
这对于还在恩爱期的王献之和郗道茂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王献之也做不出休妻另娶的事情,但皇帝的命令他又不能违抗,那怎么办是好?他想到了将自己的双腿废掉,用艾草烧自己的脚,如果自己残疾的话,公主可能会心生厌恶,然后放弃嫁给他的念头。
但是他注定要失望,听闻他烧腿的事情,新安公主不紧不慢赶到了他的家中,居高临下的看了他一眼,然后说:“你就算死了,我也是要嫁的”。王献之是目眦欲裂,几近于泪崩,眼眶通红,视新安公主犹如仇人,但是他也明白,此事没有回转的余地了,于是休掉了郗道茂娶了新安公主。
而郗道茂呢?她没有子女,家中也没有老父,族也垮了,只能去伯父家,一辈子寄人篱下,不再嫁娶,最后抑郁而终。王献之虽然懊悔,但是也没有去做什么改变,悉闻史料,发现皇帝和公主还是对他很满意,说明其实王献之对公主也还是很好——毕竟他本就是一个温柔的人。后来公元384年他们也生了一个女儿,取名王神爱,并且平安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