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孩地创造思考运用的更好,以及我们父母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在激发创造力时,常常会运用团体的力量,集思广益,以提高创造力的表现。中国人常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便蕴含着集体思考的意义。我们在做这类活动时,通常是一群人拟定一个问题或活动,在有限的时间和轻松、自由的气氛下,大家共同来完成。例如以“一”这个字做刺激,在30分钟内,看看能想出多少个以它开头的四个字成语,大家集思的结果,便有:一举两得、一飞冲天、一筹莫展、一鸣惊人、一语道破、一心一意、一点一滴、一意孤行、一相情愿、一见钟情等。
像这样的活动,除了有团体思考的效果外,本身便是一种“分歧式的联想”。也许有人会问:“如果不知道那个字或那个成语,这个活动便很难做了。”这样说来,创造思想与知识的多寡是有关连的。在我们的思考过程中,最基本的是“认识”,其次是“记忆”,然后才能进一步谈到“分析”、“综合”及“批判”的能力。而创造愿考更在“分析”之上,必须先能“认识”、“记忆”之后,才能谈到“创造”的问题。
就像爬楼梯,必须爬过了低层的台阶后,才能爬到高层的样。假如要你想出由“一”字开头的成语,其中“一语道破”是你从来没看过,或者看过之后就忘记的,那么,做“分歧式联想”时,你便不可能想出它来。所以,一般性的常识和知识,对创造思考是很有帮助的。“创造思考”一定是在“知识”之上,而“知识”是“创造思考”的基础。无论一个人多么聪明,创造力多么高,多听、多看、多读、多记,仍是很重要的。父母平日多提供各种感官刺激给幼儿,就能加强幼儿的知识基础,对联想活动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要注意地问题,主要是指如果做了,会阻碍孩子的创造力,看起来很容易避免,而实际上,却是父母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犯的毛病。1.不要假设孩子只有一种能力。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能力至少有120种。有的孩子可能长于语文,很小就能“滔滔不绝”地喊爸爸、喊妈妈;有的孩子则到了两三岁还“沉默寡言”,可是一拿到画笔,就兴奋得手舞足蹈,画起图来“头头是道”。人之不同,各如其面,每个孩子有其不同的能力和天分,父母应该给予他们不同的机会和环境,千万不要假设“天下乌鸦一般黑”,老大数学好,老二也得看齐,这样可能是“拔苗助长”,也很可能“埋没人才”。
2.不要忽略了科学的研究。报刊杂志上有许多有关“儿童能力发展”方面的知识报导,许多学前刊物也有科学研究的结果报告,父母应该不要忽略了这些知识。毕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成功的经验,往往是自己的借镜。也许你自己有一套“老妈子”的育婴哲学;也许你相信“姜是老的辣”;也许你会说:“我是“当局者清”,那些研究是“旁观者迷”。不过,严谨的科学研究结果,往往是我们知识的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