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为何古代武林高手不会轻易上战场?一明朝武术家用生命给出答案?

由 公冶尔蓝 发布于 经典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五代十国末期武林高手调露子编写的一本《角力记》,被视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武术专著。

明朝出现了一大批阐发记录各派武术的专著,如《少林棍法阐宗》、《单刀法选》、《长枪法选》等。一些大型军事著作,如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唐顺之的《武编》、茅元仪的《武备志》中,都有极为丰富的武术拳法、器械的记载。在这一背景下,也出现大量精研武术的高手。

中国武术最强的时候应该在明朝和清朝,此时的武术有一定的理论体系,也有实践经验,还有一些经典战例可以证明。因为在明朝之后,李自成等人为代表的起义军和满清的军队对峙相望,进行了数十年的战斗。

值此乱世之际,学武就成了一个历史的必然了。因为一部分人需要自保,也有一部分人需要保家卫国,所以这段时间就出现了非常多的武术家。其代表人物有王真南,白玉峰等人。

还有一些民间高手不可胜数,就不一一细说了。不过有一点比较好奇,就是这些武功非常厉害的武林高手,却不怎么上战场报国,让人意外。真正上战场保家卫国的只有戚继光等人。虽然戚继光也是一个武林高手,但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武术家,他也算是军人的后代了。

今天要说的这位明朝武术家名叫石敬岩,石敬岩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他下定决心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在学成武术之后,他没有像其他武术家一样自己开武馆收徒弟然后成家立业,而是一心想要报效国家,上阵杀敌。

在万历三十七年,他第一次参加了镇压地方起义的战役,而且立下了首功,之后他又转战四方,立下无数战功。当了官后,石敬岩不屑与那些贪官同流合污,官途不顺,他决定退伍,自己开了个武馆,招徒授学。

由于张献忠起义,朝廷为了镇压这次起义,力邀石敬岩出山,抗击张献忠。石敬岩本来不想出山,但在几个徒弟再三鼓动下,决定再上一次战场。崇祯八年二月十二,石敬岩跟随苏州卫指挥使包文达的军队抵达安徽宿松。

谁知道狡黠诡诈的张献忠,事前广派斥候,侦查到了明军的踪迹,在宿松山谷中埋伏下重兵。包文达在敌情不明、又没有和其他友军汇合的情况下轻敌冒进,结果全军身陷重围。

石敬岩显出英雄本色,他单枪匹马往来冲杀于乱军之中,“左右备击,自辰至脯,杀贼无算”,“枪锋所及,无不披靡,围散复合者数”。激战中他的战马被杀死,长枪折断,仍然“短刀步战,犹力杀数十人”。

张献忠的起义军一看难以力敌,于是使出狠招:“迥马遥环之,令刀槊不得及,发矢如飞蝗”。他们不敢靠近石敬岩,远远围绕住他,用乱箭把他射死。石敬岩的遭遇说明,古代战场上的厮杀搏斗与日常比武完全不同。

由于弓箭是战场必备武器,在战场上大量应用,即使武功再高的武术家,碰到万箭齐发的场面也无法应付。石敬岩用性命证实,即使勤学苦练几十年,一身的好功夫,上了战场照样毫无优势,故此武术家们轻易不愿上战场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