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以三国正史为背景的话,孙权想夺回荆州的意图早就存在了,自从鲁肃去世后,孙权早就在暗中改变了东吴的战略,把联刘抗曹改为联曹夺荆,也就是孙权想联合曹魏,夺取关羽镇守的荆州,从某种意义上说,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是孙权偷袭荆州求之不得的机会。
孙权想夺取荆州的主意可不是一时冲动,而是长久计划,计划早就制定好了,只等出现一个可以偷袭荆州的机会,因为关羽镇守的荆州,孙权是不敢正面攻打,也因为打不过,关羽在三国正史中,是蜀汉唯一的名将,整个三国唯二的万人敌和熊虎之将。
孙权等待的这个机会终于来了,这就是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孙权为了减少夺取荆州的阻力,还与吕蒙演了一出瞒天过海之计,吕蒙装病把名不见经传的陆逊任命为关羽交蜀的东吴将军,同时陆逊也加入了欺骗关羽的战略,写信恭维关羽,等一切欺骗行为奏效后,关羽把本用来防守东吴军队的蜀汉军全部调到襄樊前线,这样一来,荆州就空虚了,这样一来,孙权的偷袭行动就更加有效果了。
孙权在偷袭荆州前,早就制定了如何处理关羽的计划,这就是斩杀关羽,根本没有留给关羽投降的机会,因为孙权非常清楚,一生忠义的关羽是绝对不可能投降自己的,当年曹操想要招降关羽,关羽都不肯留下,要知道那个时候的曹操手中有皇帝,代表了朝廷,又不断给关羽财富和官爵位,曹操都留不住关羽,孙权能招降关羽吗?与其在关羽身上浪费时间,不如就制定斩杀关羽的计划。
所以,孙权在战前就制定好了斩杀关羽的计划,这从关羽被俘虏后,很快就被斩首也能看出,然后关羽的首级迅速被送给了曹操,孙权这一举动的根本目的是嫁祸曹操,让刘备以为孙权是听从了曹操的命令才斩首关羽的,所以孙权压根就没有留给关羽投降的机会,事实上,关羽也不可能投降,关羽可是三国时期最忠义的名将,没有之一。
但是,三国演义中却有孙权几次派人要求关羽投降的情节,第一次是关羽败走麦城时,孙权派了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来劝降关羽,但关羽誓死不降,诸葛瑾多说了几句,站在一边的关平就想拔剑杀诸葛瑾了,但被关羽制止,毕竟是诸葛亮的哥哥,然后关羽拒绝了诸葛瑾,根本不愿意投降。诸葛瑾回报孙权,孙权还夸奖关羽是忠臣。
第二次是关羽从麦城出逃时被东吴马忠俘虏,马忠用长钩套索绊倒了关羽的老赤兔马,然后俘虏了关羽,之后关羽被押送到孙权面前,到了这个时候孙权还想劝降关羽,可是关羽就开始破口大骂,然后孙权身边的主薄左咸向孙权建议说到当年的曹操对关羽那么好,关羽都不愿意投降,结果在襄樊之战中,关羽把曹军打得要迁都避其锋芒,绝对不能把关羽放走,既然他不会投降,就应该杀了他,不然将来会是祸患。
然后孙权考虑了一会,才决定斩杀了关羽,一代名将关羽就这样被杀,当然了,这只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并不是历史上的真相,在这里,做个假设,如果关羽真的投降了孙权,历史会如何发展?刘备与张飞会如何对待关羽?
此处还是以三国演义为背景。
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是结拜兄弟,而且情同手足,感情深厚,三人关系几乎是没有人能拆得散的,如果关羽一旦变节投降孙权,那么桃园三结义就变成了笑话,整个天下看刘备就会非常失望,蜀汉政权谁都可以投降,唯独关羽投降不得。
关羽在蜀汉的地位,相当于曹操手下的夏侯惇一样,与夏侯惇不一样的是,关羽更有权力和能力,关羽如果投降东吴,那么荆州沦陷的主要责任全在关羽身上,刘备与张飞一定会对关羽恨得牙痒痒的,一定会发兵攻打叛徒关羽,一定会将所有关羽留在益州的家属全部关押起来治罪。
同时,刘备和张飞还会大骂关羽背信弃义,是个奸诈无耻之徒,而关羽身上表现出来的忠义全被奸诈所代替,关羽个人的名声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刘备和关羽恨不得立即发兵杀了关羽。
为什么会这样呢?
要知道刘备以仁义著称,刘备政权的最初核心就是刘关张三人的结拜,刘备靠着仁义与这个核心,不断地吸引人才加入,甚至刘备还有拉赵云一起结拜,想拜赵云为老四,这是刘备安家立命的原则和魅力,如果刘备连这个也没有了,那他拿什么来立足呢?拿什么面对天下英雄与百姓?
所以,刘备与张飞会立即发动一场针对孙权和关羽的大战,一是想夺回荆州,二是想斩杀关羽,这个时候刘备与张飞对关羽的仇恨甚至超过了孙权,因为在所有的仇恨中,叛徒最可恨的,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名满天下的关羽会当叛徒。
而当刘备与关羽发动战争时,事实上他们是打不赢关羽和孙权的,夷陵之战的结局还会继续重演,历史将会重复昨天的故事,就是张飞被杀,刘备在夷陵大败,如果是那样的话,反而是关羽还活着,就像投降东吴的糜芳一样,但是,即使关羽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一样,因为关羽身上所有的光环都因为他的投降而没有了,最终关羽会在东吴郁郁而终,这就是如果关羽投降东吴这个假设问题的最后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