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父母:如何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这6个关键性问题,答案都在这里
教育专家李玫瑾曾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一种心理和行为的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教育方式有关。”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
作为父母,我们的每一个举措对孩子来说都至关重要,但在很多情况下,父母对孩子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宠不得。
这是很多家庭的苦恼,尤其是孩子成长中的这6个关键性问题,千万别忽视。
问题1:孩子写作业拖拉,注意力不集中
其实这种情况最好从小学一年级起,家长就要重视起来。越早开始重视,越早给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的学习习惯才能越早开始培养。
首先,如果有条件,尽量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简单的写作业环境,没有玩具,文具也尽可能的简单,书桌上也尽量什么东西都没有,除了必要的纸、笔、橡皮外,不要留有其他任何不必要的东西,从外部空间上,就让他尽可能地达到专注状态。
接着,家长最好了解一下孩子每天的作业都有哪几项,可以给孩子分成3项,第一项简单的,第二项有点难的,第三项还是简单的。
规划好每一项所需要的时间,比如这项简单的作业,你预计孩子20分钟就能写完,你可以这样和他说:
如果你20分钟内写完,你可以玩10分钟,如果你用了15分钟写完,可以玩15分钟,如果你用了30分钟写完,那你就不能玩了。
一般来说,注意力集中30分钟也是绝大多数孩子的一个极限。
写得越快,对得越多,玩的时间就越长,反之,写得越慢,错得越多,玩的时间就越短。
这样做能够起到一个激励和惩罚的作用,督促他在一定时间内专注地完成工作,1、2个月的时间锻炼下来,孩子写作业的效率自然会显著提升,也会潜移默化地给孩子培养不拖延的好习惯。
一到了青春期,很多父母就会发现自己再也说不动孩子了,多唠叨一些,孩子就一脸不耐烦,甚至还向你撒脾气。
其实这个时候,父母多唠叨反而适得其反。话多就没有威严,父母反而要学会把嘴闭上。
孩子的自尊心会在青春期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有时候父母只要点到即止,孩子知道了、明白了就够了,用不着非得让她承认自己的错误。
换位思考一下,我们成年人也不希望耳边有一个人一直在提醒自己的错误,逼着自己不断羞愧。
如果父母总是以“你不应该这么做”、“你这样做是错的”这种态度去“教育”孩子的话,孩子反而会生出叛逆心,“我就这么做”、“我就要一直错下去”,也容易做出一些偏激行为。
“唠叨”太多是种窒息的爱,家长该学会的是适可而止地说话,点到为止地讲道理。
问题3:越来越难管孩子,打不是、骂不是、说不是
李玫瑾曾描述过这样一种孩子:
有一种家庭的孩子,12岁之前特乖,但12岁之后就逐渐开始什么都不听你的,有时候还特“混蛋”。
其实这种情况的家庭,父母一般都比较宠溺孩子,但一味的宠溺带来的后果会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爆发,这个时候,你发现,你管不了孩子了,既不能打,也不能骂,还不能说。
父母束手无策,任何管教方法都用过了,就是没效果。
孩子大了不听话是青春期的一个必然表现,大了自然有主见,加上多年对他的宠溺,他自然想干嘛就干嘛。
遇到这种情况,父母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教育是失败的,先承认这个结果,再去改善。
对这样的孩子来说,其实本身就不太适合粗暴的管教了,更不能完全把孩子丢开,让老师、学校去管,他们需要的是尊重和陪伴。
主动去接触孩子,尊重他的想法,一起和他做一些在他看来有意义的事。不要一味地蛮横管教,这不行、那不行,反而把孩子推远。
你可以给他很多个选项,让他自由选择,并且告诉他,这是他自己的人生,他有权利、也有义务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大道理的话不要讲太多,也不要气极了就打孩子、骂孩子。
该说的话说过就好,尊重他、相信他,哪怕你觉得他不在听,对你的话不以为然,但其实只要你说得言之有理,他心里还是把你的话当话的。
也切记,在12岁前,不要太过依顺孩子,学会放手,不要做保姆式父母,12岁之后,孩子才不会变得越来越“混”。
有些孩子平常很聪明,但成绩总是上不去;有些孩子呢,明明很努力了,但学习却不出什么效果。
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该怎么帮助孩子?
首先,无论孩子考多少分,都要肯定他的成果。对孩子来说,不管自己考多少分,他是可以被认同和接纳的,而不是一旦考差了,就不敢把试卷拿回家。
孩子的心灵舒展了,他才有继续前行的动力。
其次,要给予孩子力量。其实90%的孩子智力都没什么问题,还有10%智力不足的孩子,也有自己其他方面显眼的优势。
给予力量不是单纯夸孩子,而是鼓励他为获得这个成绩所取得的努力,帮助他一起去解决学习路上的困难。
多帮助孩子寻找成绩差的原因,和孩子坦诚的交流,做他学习路上的同路人。
如果是学习方法问题,就给孩子找一个优秀的家庭老师做辅导,帮他寻找各种适合的学习技巧。甚至父母也可以抽时间出来一起陪他学习,一起看书写数学题、写作文。
分数是老师管的,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才是父母该管的。
问题5:孩子沉迷网络,不爱学习
孩子沉迷网络是很多家长关心的话题,大多数家庭对这样的孩子,不是打就是骂。
“我出了钱让你去读书,你就赖在家里打游戏?不孝子……”
“天天游戏,你长大后想去讨饭吃吗……”
类似这样的责骂非常常见,有些家长甚至还愤恨游戏运营商拖累了孩子。
其实,网络只是导火索,却不是孩子不爱学习的根本原因。真正的炸药是孩子心理上的“孤单”、“无趣”。
我们中国的孩子,从早上7:00开始,就要坐到教室里学习,晚上回家后还得赶紧写作业,周末节假日还得去补习班,时间都在被学习压榨,他自然觉得单一无趣,想要有点放松的东西。
他觉得上学不快乐,上网快乐。这个时候怎么办?
带孩子去运动、去玩。当他兴趣多样、生活有趣、精神力足,他就不会沉迷网络。
孩子运动不足,生理神经就不会兴奋透,就会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尤其是初中、高中的时候,陪伴孩子去运动,去长跑、去游泳,陪伴孩子去做他感兴趣的东西。
先把学习放在一边,别着急,陪他运动够了、玩够了,他自然会想要主动学习。
绝大部分家长都会比较喜欢能说会道、积极主动的孩子。其实这样的孩子,本身在他的家庭成长环境里,就缺少不了沟通、陪伴和爱。
但相反,有些孩子就特别寡言少语,还经常低着头走路,学习不自信,性格内向、害怕沟通也害怕目光接触。
这种孩子的家庭必然是缺少陪伴和沟通的。他们大量的时间是独处,父母没有时间陪伴他们,也没有耐心陪他们说说心里话,甚至有些父母还逞着威严,一言不合就对孩子开骂。
等到孩子大了,一看他沉闷的样子,父母就来气,殊不知,这些,都是自己经年累月积下的祸。
这时候怎么办?
不要强迫孩子去合群,去变得外向。内向的人有自己的优势,他们更懂得如何自己和自己玩,注意力更集中,对人的情绪更敏感。
家长要认可他的优势,千万不要强化他“内向、害羞”这种标签,多鼓励他做得好的地方,给他培养一些艺术方面的兴趣,让他自己和自己玩得更有趣。
这世界上,优秀的孩子不是只有1种模型,相信你的孩子,尊重你的孩子,比孩子有出息更重要。
孩子成长中的很多问题,其实早在孩子还小时就已经开始发酵。
我们都说家庭教育,但家庭教育不是等到孩子出现了问题再来教育,而是从孩子出生开始,父母就要尽到“第一老师”的责任。
每个孩子都是千里马,但不是每对父母都是伯乐。
多陪伴、多理解、多尊重、多引导、多树立榜样。
耐下心来,用爱去呵护孩子长大,用自身的行为和习惯影响孩子,孩子才会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大人,影响下一代人。
-END-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