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天
妈妈来信
亲爱的邱天:
因为疫情,天天和家里三岁的小怪兽战斗,又是厨子又是保育员,偶尔来个线上兴趣班还要兼职网管。
结果晚上好不容易放倒了娃,进客厅一看——
我真是劝也劝了,求也求了,吼也吼了,孩子就是不收拾玩具!请教教我该怎么收拾孩子,我想多活几年啊。
一个崩溃的妈妈
亲爱的崩溃妈妈:
别着急!面包会有的,解法也会有的,方法总比困难多!让我们先来看看孩子不收拾玩具,到底是为什么?
问题诊断
不管多小的孩子,他们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有原因的,孩子们有时甚至会比大人更理性,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以及怎么样才能得到它。
所以在考虑“收拾”孩子之前,我们要先对号入座找到自己的问题原因,才能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以下扎心的收拾玩具拉锯战,你家是哪一个?
场景1
虽然你很希望保持全家的整洁,但生活的重担压得你喘不过气,家里十天半个月也难得好好收拾整理一次。除了地板上安插着孩子的玩具地雷之外,厨房里还有需要洗的碗从早上堆到晚上,卧室里面穿完的衣服放得床上、椅子上、柜子上到处都是……
场景2
你新买了大桶的乐高玩具,想着娃拼拼插插自娱自乐好不开心。没想到娃哗地一下把整桶乐高倒了一地,没玩两下就想走——不是人家不想收,妈妈啊我真的收不回去……
场景3
前天,你心情不错,看到孩子把玩具到处乱扔,随口说了他几句,但看在他整体表现不错的份上没有追究;
昨天,你工作不顺非常低落,又看到满屋乱七八糟的玩具,气不打一处来,盯着孩子哭哭啼啼地把玩具一个个送回去才作罢;
今天,你一直加班,到家累得话都懒得说了,看到玩具满天飞,你就当做没看见走开了。
以上的诊断说白了,就是以下三个灵魂问题:
你和队友在收拾东西这件事上是不是良好的榜样?
你是否帮助孩子创造了一个可控的玩耍环境?
你有没有明确地将你的规则告诉孩子,并且长期稳定地执行?
尽管小一些的孩子还不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和逻辑清楚地传达给成人,但是当一件事还没有形成习惯、变成他生活流程的一部分的时候,如果成人发出指令、做出要求,孩子都会不自觉地扪心自问:
为什么?凭什么?
难道就因为我妈是我妈,我妈想让我收拾我就得收拾?
(也许我妈还不是真想让我收拾,只是心情不好时的发泄理由??)
解法秘籍
我们现在心也扎了问题也发现了,是时候一鼓作气来解决它了。为了让孩子能够真正心悦诚服地收拾玩具,我们一定要帮助他建立常规,养成收拾的好习惯。以下,我给大家准备了保证可行的习惯养成三部曲。
1
给他一个收拾的理由
在收拾变成一种习惯之前,首先要解决孩子的“为什么”、“凭什么”的问题。给他一个他能理解和接受的收拾的理由。
比如,利用自然结果
“如果这些玩具你不及时送回家,下次你想玩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找不到了。”
东西不收好,自然结果就是容易丢。家长可以把他不好好收拾但又特别喜欢玩的玩具收起来,等他实在找不到又特别想玩的时候再拿出来,同时重申这个理由。
再比如,加入游戏元素
“收拾玩具这件事真是太好玩了!我们一起来玩吧!”
使用各种辅助道具或者规则,来让收拾东西本身成为一个游戏。比如用夹子夹着收,搭个斜坡让玩具滚进箱子里,或者计时、比赛、唱收拾歌等等。
举个例子
有个小朋友刚入园的时候,每天都把游戏盒里的乒乓球抓出来到处乱扔,并拒绝配合收拾。有一天我发现他十分乐于把球塞进一个带孔的抽屉盒子里面,于是第二天早上他把球扔了一地之后,我就找出了这个抽屉盒子。他为了塞球,跑着把班里扔得到处都是的乒乓球捡回来了。
2
降低收拾的门槛
现在孩子有了收拾的理由,接下来,我们还可以帮助孩子降低收拾玩具的难度,让孩子不至于玩耍一时爽,收拾火葬场。
比如,提供合理的玩具数量
给孩子摆出来的玩具要符合孩子的能力范围。如果孩子还小,一下子给他几十块的拼图、拼插玩具、磁力片或者积木,孩子并不能好好利用它们,更有可能弄得满地都是,最后连大人收起来都费劲,更别说孩子自己收拾了。先从几块、十几块开始,随着孩子对玩具的掌控能力上升,逐步摆出更多更复杂的玩具。
再比如,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借助一些道具的力量,用准备好的环境来辅助孩子。比如把乐高放在深桶里,孩子为了找积木只能倒一地再玩,但如果是放在一个盆状的大敞口容器中,孩子可以更加方便地用几块取几块。又或者有一个适宜的桌子专门用来拼插、搭建,玩完之后收拾桌子,也会比收拾地上散落的玩具更加容易。
举个例子
小猪佩奇里面有一集,佩奇和乔治房间里玩具到处都是,猪爸爸妈妈提议一起比赛看谁先收完,很快屋子收拾干净了。可惜房间里一共只有一个装玩具的大筐子,收好之后为了能继续玩耍,佩奇和乔治把玩具又弄了一地才找出了自己想玩的玩具,收拾功夫全白费了。所以,有效的收纳和游戏环境的准备才是好收拾的前提。
再再比如,陪孩子一起收拾
不管孩子的性格和年龄怎样的不同,都会喜欢模仿大人,并享受大人的陪伴。陪着孩子一起收拾,是让孩子收拾玩具的秘密武器。如果孩子还没养成收拾的好习惯,或者今天状态不好,又或者玩具收拾的难度太高,陪伴孩子一起收拾都是帮助他们克服阻碍的良方。
3
明确并坚持规则
最后,但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收拾玩具的规则明确出来,然后帮助孩子养成一种不需要思考、下意识就会完成的习惯。
首先,审视自己的底线
说真的,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多少人有随手收拾东西的好习惯呢?所有东西用完都马上物归原处,做完饭随手擦干净灶台,吃完饭马上刷锅洗碗?也许有这样的完美大人,但是对不起,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妈妈……
我那试图收纳却永远收不好的书桌
因此就像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规则一样,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底线。有的家长对待掉到地上的食物,即使洗干净也不会再让孩子吃了,而有的随口吹吹就让孩子继续吃。
在收拾玩具这件事上,也没有一概而论的标准。一个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是,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家长,我给孩子做出了什么样的榜样,我的底线又在哪里?
如果我是一个勤于收拾、每天把家里都打扫得一尘不染的妈妈,我确实可以高标准要求孩子向我看齐;如果我自己都懒得收拾,也就一个月大扫除一次弄得干净一些,那也没必要要求孩子从早到晚收拾玩具,可以每月大扫除的时候跟我一起归置玩具。
总之,不能宽于待己,严于律人,有时候甚至应该放松一点要求,把更多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
接下来,根据底线明确自己家的规则
反思了自己的情况,审视了自己的底线之后,要想明白规则到底如何制定:
是玩完一个必须收好才能拿下一个?
还是换战场之前收好才能去别的地方霍霍?
还是一天收一次、一周收一次、一个月收一次?
这个规则不能是模糊的,不能是“我想让你收拾了你就得给我收拾!”
最后,把规则明确地传达给孩子并帮助他执行
在孩子开始玩之前,认真跟孩子谈一谈:“妈妈/爸爸希望你每次玩完玩具都收回去再拿下一个。”然后在最初的几次,陪他一起收拾,给他示范你想要的效果是什么样的,告诉他这样做的原因和好处。
如果他抗拒、跑开,可以告诉他:“收拾玩具是你的工作,但是我可以理解你现在不想收拾的心情。今天我可以帮你收回去,希望明天你能自己来收拾。”
同时结合前面两步提到的提供收拾的理由和降低门槛,比如从开始就给孩子一个可控的玩耍环境,并尝试用游戏的方法吸引他来加入你收拾的工作。
如果你能坚持一段时间,做一个稳定的督促者,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做出良好的表率,孩子会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模仿你的行为,最终养成收拾的良好习惯。而一旦形成习惯,他不需要耗费什么力气就会自然而然去做这件事了。但是要留意的是,每次引入孩子难以掌控的新玩具的时候,也许会是一次新的挑战,而不是孩子能力退化了。
一个好消息是,在幼儿园里,一个完全没有收拾意识的孩子,从入园到养成收拾的好习惯,平均只要10-15天。坚持一下吧!好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但是十天就有可能实现!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