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魏明帝曹叡厉害吗?才能远超其父辈,却在大好年华之际英年早逝

由 完颜翠琴 发布于 经典

魏明帝曹叡,字元仲,曹操的孙子,曹丕的长子,与曹操,曹丕合称(魏氏三祖),但他的文采不及曹操和其父曹丕,他23岁即位,在位13年,景初二年(238年),曹叡病逝于汉阳,享年34岁,正是大好年华,可惜英年早逝,因为他的托孤不当,导致朝政动荡。历史的评价,在位期间,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其间也做了不少正事,迎宗庙,禁浮华,严刑法,控中枢,修宫室。可以说他的主政,让当时的国力达到了巅峰。他还是个军事奇才,能一眼看透数百米外的局势。

关于魏明帝,后世的评价一直都是争议不休,有的人认为魏明帝非常的厉害,非常的有能力,而有的人则认为魏明帝其实就是个纨绔子弟,但是我认为魏明帝这个人还是相当有能力的,也算是在曹操的后代里面为曹家争了一口气的一个皇帝。

曹叡的成长经历:

魏明帝曹叡的生母甄氏本来是袁绍次子袁熙之妻,曹叡的父亲曹丕对甄氏一见钟情遂纳为妻。可是曹丕后来开始宠爱郭氏,争风吃醋的甄氏被赐死。魏明帝曹叡的生母甄氏本来是袁绍次子袁熙之妻,曹叡的父亲曹丕对甄氏一见钟情遂纳为妻。可是曹丕后来开始宠爱郭氏,争风吃醋的甄氏被赐死。曹丕即位后,皇后就是郭氏。母亲的死给曹叡幼小的心灵肯定留下了不小的创伤。有一天,曹叡和父亲曹丕一起狩猎,遇见一只母鹿带着小鹿。曹丕射杀了母鹿,又叫曹叡射小鹿。可是曹叡哭着说:“陛下已经杀了母鹿,我怎么能忍心再杀小鹿呢?”可以想象,曹叡父子间因甄氏之死留下了相当的感情纠葛。曹丕直到临死才终于决定立曹叡为太子。

曹叡二十四岁即位后,马上追谥生母甄氏为文昭皇后,又不断向已经成为皇太后的郭氏打听甄氏死时的情况。郭氏惶恐不安,不久郁闷而死,也有人说是被明帝所杀。明帝得知自己的母亲甄氏是被口填糟糠、发裹脸面埋葬的,遂用同样的方法埋葬了郭氏。但是不幸的是,明帝后来也因为宠爱后娶的郭皇后(与文帝的郭皇后无关),把原配的毛皇后杀了。

知人善任,重用司马懿:

曹睿在用人上可谓知人善任,最突出的例子就是重用司马懿。在曹操、曹丕时代,司马懿虽然官运亨通,但是却没有亲自指挥大军、独当一面的机会。是曹睿慧眼识英雄,把司马懿这把锋利的刀用在战场上,从此,司马懿有了宽广的表演舞台。司马懿一亮相,就千里奔袭孟达,打得非常漂亮,堪称三国史上一个经典战例。公元230年,由于曹真去世,曹睿把司马懿调到西线,嘱咐说:“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

为了打败诸葛亮,皇帝曹睿下发一诏书给司马懿,指示说:“一定要坚壁清野,采取守势以挫敌之锋芒。敌人进攻不能得逞,撤退也捕捉不到战机,时间长了粮食就会耗尽,又不能抢掠到物资,势必要退走。等他们撤走时,再去追击,这乃是全胜之道。”曹睿的军事见解,实不在司马懿之下。我想,如果曹睿亲自带兵打仗,或许也是一代名将。可以看出,曹睿的确是个非常出色的皇帝。他雄才伟略,有独立且高超的见解,有洞悉事物本质的能力,知人善任,目光宏远。

确定防御诸葛亮北伐的基本战略方针:

诸葛亮发动北伐战争后,魏明帝曹睿听从孙资的建议,确定对蜀作战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就是:以防守代替进攻。把兵力布置在重要的战略据点,凭险而守,虽不足以反击,防御绰绰有余。以不变应万变,把蜀国军队拖垮,魏国就能日益强盛,形成绝对的优势。

诸葛亮兵出祁山后,关中震动。这时曹睿非常冷静、从容,他自信地说:“诸葛亮本来有险峻山地为依托,现在却自投罗网,犯了兵家之忌,这次定要击破诸葛亮。”于是他派遣张郃率五万人马驰援陇右。果然张郃不负所望,在街亭大败蜀军。当时魏国国力远强于蜀国,面对弱国进攻,很多人都认为应该反客为主,进攻蜀国。但是曹睿却能站在战略高度,看到蜀军北伐的种种弱弱,以守代攻,把蜀国拖垮,这是相当有远见的。

政治手腕高明:

单单从司马懿身上就能看出来了,《晋书宣帝纪》司马懿抗蜀有功,回朝后,直接从大将军转为太尉?别看职位没变,但太尉也就是荣誉职位,毫无实权,而大将军,是掌管国家军事实权的,是军事最高统帅,司马懿按理说抗蜀有功,就算不加封赏也不应该降职吧?

再来看看辽东战事,辽东一打响,曹睿立即又把司马懿召回,让他带兵打仗去。打完回来,又没收兵权,从这事我们足可以看出曹睿在用人方面的手腕有多高明了,司马懿的才能曹睿认可,有用的时候我就用你,没用的时候你就回家养老。对司马懿是同时重用,又同时提防。

再来看239年曹睿兵种期间,任命曹爽为大将军,而战功赫赫的司马懿呢?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说白了,清一色的虚职。曹睿知道可以用你司马懿的能力,但绝不能给司马懿实权。虽说司马懿和曹爽都是辅政大臣,但毕竟实权握在曹爽手里,这也就导致后期曹爽专政的原因了。

重视儒学,任人唯贤:

在文化教育方面,曹叡也有自己的见解,他曾下诏说:“尊儒学重教育,这是实行王教的根本,近来负责儒学教育的官员有的不称职,这样怎么能宣扬阐明圣人之道,要用高标准选拔博士,他们的才能要能胜任侍中、常侍的职务。命名各个郡国向朝廷进举人才,要以是否通经学为首要标准。”

对于儒家学说,曹叡十分重视。他曾下诏说:“世间风起的质朴与华丽,是随着教化而变化的。大乱发生以来,儒家经典传播荒废停止,后起之人进身取位,不通过学习儒家经典。这是由于教训引导的不充分,还是因为被推荐任用的人不是以品德著称的缘故呢?现在那些能够通晓一部儒家经典的郎官,具有治理民众的才能,经过博士考试成绩达到优等的,要赶快任用。那些行为浮华不务正道的,全都罢免黜退。

总结:

魏明帝曹叡集合了祖父曹操的睿智与父亲曹丕的阴狠。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对外打败吴蜀,对内平乱利民,为后来一统天下打好了基础。但是在位后期,纵情声色,懈于政事以致早亡。而日后曹魏政权之被司马氏所取代,亦与曹叡之奢淫过度以及所托非人有一定关系。

曹叡作为君主来说是十分合格的,他不仅平定了外部的战事,还防止了内部的动乱。陈寿曾经这样评价魏明帝曹叡:“明帝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于时百姓雕弊,四海分崩,不先聿修显祖,阐拓洪基,而遽追秦皇、汉武,宫馆是营,格之远猷,其殆疾乎!”在曹叡独揽大权之时,刘禅还沉浸在自己的玩乐之中。但是曹叡一生,败就败在他临终托孤时选错了人,司马懿当时虽然痛哭零涕,满口答应,但做出的实际举动却与自己的承诺相悖。景初三年(239),魏明帝曹叡驾崩,年仅三十六岁。

如果您有想了解某些方面的历史知识,可以私信小编,小编会为您答疑解惑,更新文章!(更多讯可关注:煮酒论古今中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