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招研究生:不喜欢我的研究方向,我可以改!
编辑 | 学术君
近日,一位高校副教授的研究生招生要求引发关注!
他招收领军学生的要求中写到:本科期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或Nature发表1篇论文等,你叫我“小邹”就行!如果不喜欢我的研究方向,我可以改
,要叫我老师,以上两类学生的研究主题限于嗅觉和味觉(导师主要研究方向)。
据学校心理学系网站介绍,2011年至2016年,邹来泉硕博连读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毕业后到南方医科大学任教。2018年,在他和另一位老师指导下,该校心理学系本科生实现,首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SCI论文。
在推文(已经删除)中,邹来泉这样介绍自己的实验室:实验室汇聚了一支以普通副教授为核心的人才引领,“双非”院校毕业本科生作为支撑,结构不断优化的多学科背景小型科研队伍;实验室承担过几项不超过25万的一般项目,累计获批科研经费未达到100万。
课题组氛围及对学生的要求
关于本课题组氛围,邹来泉表示,“要是学生之间为了加深感情偶尔吐槽吐槽我也可以,别让玻璃心的我知道就好”、“你们感情不太顺的话,跟我倾诉也不错,我会专门腾出时间,带着一颗八卦的心细细倾听”。
“我有社交‘障碍’,平时不是特别要紧的事情,我们之间不要直接打电话或者微信语音。发微信的时候最好直接说事,不要发‘在吗老师’或‘老师现在有空吗’之类的文字”。
不过,邹老师说是这么说,在去年的招收推免研究生的推文中,他表示“目前我们有不太充足的经费,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崇高理念,我不会克扣研究生补贴,社恐的我也努力去谈了些MRI合作,基本可以确保实验开展”,简直良心导师有木有
导师:指导学生想放弃13次,重振旗鼓13次
2021年的1月1日,他还写了一份简单的年度总结。你看看他的用词是不是特别富有生活气息,幽默与自黑齐飞?
他说“投稿被拒26次,发了几篇小文,但刚好遭遇破四唯”。这句话说到了很多科研人的心坎儿里,论文代表成果,但论文不代表一切。科学的评价需要包含论文,但不能仅仅只看论文。
他说“指导学生,想放弃13次,重振旗鼓13次”。这不就是在说“带学生不容易,但坚决不能抛弃学生”吗?
他说“下决心学英语4次,背了单词20个;下决心学编程5次,写了代码2条;下决心锻炼身体8次,跑步3次”。当导师确实工作繁忙,能下决心干这干那(工作之外)倒是挺不错的一件事情。下了决心却没怎么干,这也太写实我们的生活了吧!
西南交通大学代彬教授的个人主页也屡被提及。
他自我介绍为“脾气暴躁,直男癌晚期”,并称,本人科研屌丝一枚,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毕业(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专业:计算机系统结构),长期从事信息论和信息安全方向的研究,成果寥寥,但十分热爱自己所研究的东西。将来希望所招收的研究生同学能比较幽默、开朗,期待将你带进痛苦的信息论世界。
别说了,今天又是当柠檬精的一天......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