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又出新规:教师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课,中小学生每周至少三小时高强度身体活动 网友热评激烈

由 图门耘 发布于 经典

最近,不少关于教育的话题频频冲上热搜。

今天,小狮妹又在热搜榜上看到了一条关于“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方案发布”的信息。为破解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难题,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明确了教师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课,保证学生课间休息并适当活动;减少儿童使用电子屏幕产品时间;学校避免提供高糖、高脂、高盐等食物;中小学生保证每周至少3小时高强度身体活动等重点任务。

这则方案在昨天公布,针对防控儿童青少年肥胖提出了许多细致的要求。

《方案》还根据各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现状,将全国各省(区、市)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流行水平地区,浙江处于中流行水平。

作为孩子们一天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学校必然要在“减肥”这件事上承担不少责任。在“保证在校身体活动时间”一条中,就有提到:教师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课,保证学生每节课间休息并进行适当身体活动,减少静态行为。保证幼儿园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内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保证每周至少3小时高强度身体活动,进行肌肉力量练习和强健骨骼练习。

方案公布后,许多网友参与讨论,不少话题都集中在了“拖堂”和“3小时高强度身体活动”上。

一条高赞评论问:肥胖跟拖堂那两分钟有多大关系?底下的网友就对于拖堂和活动之间的关系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保证学生课间的活动休闲放松时间吧 ,毕竟连续拖堂也算久坐了。”

但也有不少老师在底下评论:拖堂?我也不想的!有的孩子轰都轰不出去,从小就宅。

“下课不敢让学生跑……怕出安全事故”

“3小时高强度身体活动”这个话题,讨论度也很高。

关于网友讨论度比较高的一些话题,我们也和杭城的一线教师谈了谈。

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听到拖堂的问题,叹了口气,说:“其实我个人的原则是不拖堂的,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一节课的40分钟已经是他们专注的极限了。下了课心也野了,更加没心思来听,所以没讲完的内容我一般都是下节课回顾一下再继续讲。也有老师会利用这个时间来订正作业。”

这位老师说,下课10分钟,其实主要是给学生休息、思维缓冲的,很难达到运动的目的:“下课10分钟时间还是很紧张的,一般上个厕所喝口水就结束了,也没什么时间运动,估计跑到操场上课铃就响了。如果在走廊上运动,万一磕磕碰碰,老师也承担不起。”

那么哪些运动称为高强度的运动,每周3小时的高强度运动,学校如何开展?老师们的顾虑也很多。

一位中学体育老师说:“高强度身体活动,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从运动的角度,我们一般说心率达到160到180每分钟就属于高强度运动,比如跑步、有氧运动、快速游泳、足球、篮球都可以 。高强度在不同群体上的体现也不同,比如初中生可能跑完800米后可以达到这个心率;而小学生可能跳绳2分钟、往返跑就可以达到。但是每周三小时,感觉有些紧张。打个比方,我们学校每天大课间要跑5圈,然后做2组素质训练,但加起来只有20分钟,加上一周3节体育课,每节课40分钟,满打满算也不太够。而且一节课40分钟,也不可能一直高强度。从学生身体发展来讲,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短期内需要适应,学生到达一定的身体素质基础后可以实现。”

丁蕙小学副校长方文广说:“结合近期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这份《方案》来看,应该是对体育课设计、大课间活动编排、体育社团活动开展都相应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在体育课教学中,要突出赛和练,突出小游戏、小竞赛;大课间活动中,学校要设置学生参与度高,且持续时间长,具有一定运动量的活动,减少等待式的活动项目;在拓展性体育类社团活动中,可以加入专项技术的学习,用两节课的时间保障来突出高强度。”

“运动强度大小跟练习的时间、练习的密度、间歇时间、动作速度,动作的复杂性和难度、练习所负的重量、距离、高度等因素都有关系。把这些因素里面几个条件相应提高,运动强度自然提高。打个比方,中小学体育课一般每周3-4节,以三节为例每节课40分钟,老师可以设计15分钟练习时间为高强度,15*3=45分钟;一周五天,如果每天1小时大课间活动,其中30分钟为高强度训练时间,一周就有30*5=150分钟+45分钟=195分钟,这样就可以达到3小时。如果大课间的时间达不到,可以从体育类拓展性课程(社团)去补充。只要老师和学校有意识把体育课和大课间设计得有针对性,考虑项目、时间、参与度,多设计对抗性、竞赛性项目,强度自然而然会提高。”

【来源:都市快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