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的“超级”警卫连: 装备12挺轻机枪, 外加4具掷弹筒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连队有很多种,其中步兵连是最常见的,一个高配置的主力团最多可有12个步兵连,最常见的团是9个步兵连,后来的小团则有5个步兵连甚至更少者。除步兵连外,其他的八路军连队还有机枪连、炮兵连、工兵连、侦察连、特务连、警卫连等。
其中炮兵和工兵属于技术兵种,受限于当时的条件,这类连队很少。而其余的机枪连、侦察连、特务连、警卫连等则较为常见,其中机枪连最初是营属连队,而其余几个连常为团直属队(其中编特务连者最多,该连亦兼任侦察与警卫任务,当然有的团除特务连外还有专门的侦察连,极少数团则三类连都有)。
而在团级以上单位,直属侦察连、特务连或警卫连等连队的情况则非常常见。
一般来说这类直属连队的人员和武器都是配置较高的,它既承担了与其名字相衬的任务,同时在必要时刻也可充当精锐步兵连使用。
在历次大“扫荡”中,日伪军为了消灭八路军,通常会以精干分队奔袭或偷袭八路军的指挥机关,视之为最优先攻击的目标。
看过电视剧《亮剑》的朋友都知道,日军山本特工队突袭了李云龙的独立团团部,这一仗独立团84人阵亡,显然李云龙的独立团不可能只有不到100人。
为了保护八路军指挥机关(通常与指挥机关在一起的还有很多非战斗单位)的安全,与指挥机关在一起的警卫/侦察/特务分队必须是精兵强将,都要具备在短时间内抗击优势日伪军的能力。当然了,在主动作战的情况下,此类精锐连队也常常被当做尖刀使用,来打击日伪军。
1938年3月,八路军115师在午城、井沟一带与日军交战,开幕战便是由115师警卫连打响的。
在当时,红军老战士的战斗素质很高,在同等装备条件下,战斗力并不亚于日军。不过随着抗战进程的加速,红军老战士逐步分散,警卫连等部队也不能有太多老红军。但是,此类部队在兵员和装备上依然可以优先配置,战斗力仍很强。
如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便有一个高配置的警卫连,这个连一共有220多人,装备有12挺轻机枪和4具掷弹筒,步枪也都是缴获来的日械。在人员上,分区警卫连也是优中选优,其班长大多都是老兵,而排长们甚至都是从各团连长们挑选而来的。
据杨成武将军回忆,除了这个警卫连外,一分区侦察连也有近二百人,他们训练有素,武艺高强,也基本是日式装备。
当然,这是一分区侦察连的情况,在其他单位的侦察连中是否如此还有待更多资料的印证了。
在晋察冀一分区的抗战历程中,有着当时八路军中超强武器配置的警卫连曾多次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1941年秋,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调集第1、第12军等部6万余人,连同纠集的伪军1万余人,采取“铁壁合围”“梳篦清剿”等战法,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岳区和平西区发动了一次历时两个月的、规模空前的大“扫荡”,号称是“百万大战”。
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当时是晋察冀一分区主力1团7连6班的战士,他们的事迹便是发生在这次反“扫荡”作战中。
狼牙山五壮士是为了主力部队及群众转移牺牲了自我,而当时日伪军为了能抓住八路军的主力,尤其是指挥机关是不惜任何代价的。
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的指挥机关是当时日军极其想打击的目标,分区首长杨成武身边除了三四十名机关人员外,还带有3个连。其中的2个连便是我们上文中提过的警卫连、侦察连,另有1个连是一分区主力1团的3连,这个连是老红军连队,有100多人,人员和装备也很强。
这3个连合计有500多人,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保卫一分区机关的安全,更要掩护随机关转移的勤务人员及群众安全的任务,可以说是重任在肩。
当时任警卫连指导员的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徐信将军,徐信是河北灵寿人,1921年出生,1937年八路军抵达河北后,即与同村的其他四名青年一起参军。参加八路军后,五人分别改名为仁、义、礼、智、信,徐信的年纪最小,所以改的名字是“信”。
在机关转移过程中,警卫连连长吴炎、指导员徐信率精干战士走在最前列,队伍来到一个山脚下后,杨成武要向各团发布命令。可电文刚发了一半,徐信的警卫连便发现了敌人,足有一个大队之多。
杨成武命令徐信带警卫连的1个排先顶住敌人,待大部队转移后,再跟上来。
在杨成武将军的回忆录中提到了这一仗:
不一会儿,徐信同志就带着战士们回来了,我听他说,他们刚迎上前去,敌人就凶猛地扑过来,由于他们占据了有利地形,捷克造、勃朗宁和三八大盖一齐开火,把日军扫了个晕头转向,纷纷倒地。敌人没想到碰到了这么硬的部队,在情况不明,伤亡惨重的情况下,再也不敢贸然进逼。
2005年8月24日,人民网记者在原北京军区总医院采访徐信将军,已经84岁高龄的徐信回忆到了这次的突围战斗:
我带一个排就在这个山口展开战斗。他们一上来,我们就先一通手榴弹,然后轻机关枪、步枪一起开火,把鬼子打蒙了。鬼子还没醒悟过来,我就带部队立即撤出,追上了分区机关。
而这一次的战斗还仅仅是这次残酷的反“扫荡”作战中的第一关。
在狼牙山西南的花塔山,一分区指挥机关及警卫部队与其他单位的白求恩军医学校、冀中军区后勤部连同2000多名群众被日伪军合围。在山的周围都是鬼子的帐篷,兵力极多。
杨成武自己和警卫连走在最前面开路,据徐信将军晚年回忆:
这时警卫连分成三路纵队,把刺刀上上,快到沟口时,战士把手榴弹拿出来,把线套在手上,我们刚突到沟口,两边敌人冲上来了。当时警卫连有分工,向左打的,向右打的,向前突围的。一顿猛打,突出去了。
而后续掩护的侦察连及3连一共伤亡四五十人,其中牺牲20多人,刚刚当上侦察连代理连长的胡尚义也牺牲了。
梯子沟突围后,杨成武劝说跟自己没有隶属关系的白求恩军医学校等单位与自己一同转移,不过,白校的学员因为女学员较多,还有伤员要照顾,当时连续突围也过于疲劳,所以选择了先休息再向其他方向转移,就此与一分区指挥机关别过。
但是没想到的是日军来得极快,白校的200多名学员及伤病员仅突围50余人,其余都被日军杀害了。这些牺牲的学员中有一大半都是女同志,其中最小的才15岁。
敌后的抗战就是这么残酷,牺牲随时都会到来。
在当时,日军的“扫荡”是多群多路的,突破了一个包围圈往往还有另一个,这就是其所谓的“铁壁合围”和“梳篦清剿”战术。
梯子沟突围后,一分区指挥机关再遇危险,杨成武向徐信下令:
徐信将军晚年回忆: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时连里早已经准备好了。我带领部队下了小山,二话没说,一顿手榴弹机关枪,敌人被打蒙了,我们向南走,把敌人引开,司令部机关向西北安全突围。
而经历了这三次突围后,分区警卫连尽管装备精良,都是精干战士,但也伤亡了好几十人。
当时记者问到:牺牲了的战友最难忘,是不是?
徐信答道:可不是,那些牺牲了的战友,他们的名字、模样都记得清清楚楚。有时候,做梦还会梦到他们。我们的八路军战士太可爱了,我们永远都不能忘了他们!
在这次采访后不到3个月,徐信将军与世长辞,享年84岁。
老将军在采访的最后说了一段这样的话:
这一段历史不能忘,要牢记历史。一定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富强的国家。国家不强,要吃大亏,这是历史的教训。
尽管敌后的抗战如此艰难,但万千军民依然坚持了下来,这就是真实的敌后抗战。我们要永远记住那些牺牲的烈士们,要永远铭记那段艰辛而伟大的历史!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