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种姓制度大概和元朝的等级制度一样,在元朝统治中原的时间里,曾将其统治下的民族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地位由高到底;而印度的种姓制度,也将各色人种分成了四个等级,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同样,其地位也是由高到底,婆罗门主要是由僧侣贵族组成,地位最高;刹帝利由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组成,拥有并且掌握军政大权;吠舍则属于普通老百姓,大多数没有政治权利;而首陀罗在印度则从事最低贱的职业,一生下来就是为前三个等级的人所服务的,类似于奴隶一般,没有任何权利可言。
那么,对于如此大的人种等级差异,一些低种姓人为何不会冒充高种姓人,从而获得崇高的地位和尊贵的生活呢?其实,种姓制度作为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绝不是那么容易冒充的。
首先,不同等级的人的相貌外表是有所区别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当年蒙古人统治中国的时候,将人种分成了四个等级,区别对待,而在相貌上,第一等的蒙古人和其他三类人看起来有很大的差别,通常很容易区分开来,所以当时地位较低的汉人或南人想冒充蒙古人是很难的。而在印度也一样,不同等级的人在相貌上会有所区别的,比如最高等级的婆罗门,他们通常会在身上佩戴一根圣线,简单来说,就是身上挂一根绳,不过这可是婆罗门专属,而且婆罗门的男性通常会在脑后留一小簇长发,一眼看过去,很容易辨别。
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既然婆罗门人会佩戴一根圣线,那我也找一根不就得了,他们会在脑后留一簇长发,那我也留一簇,然后照着他们的样子打扮一下,摇身一变,我也就成了高种姓的人了。
其实,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虽然在大多数时候,外貌并不是判断种姓差距最主要的因素,比如有的高种姓和低种姓一样肤色黝黑,有的低种姓也和高种姓一样肤色浅,你照着婆罗门的人打扮一下自己,表面看起来没什么区别,但那种长时间沉淀下来的生活气息是无法改变的,还是很容易辨认出来的,因为富人和穷人相比,无论是气质方面还是仪容仪态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在印度,由于不同种姓的职业不同,生活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每个种姓都有其特定的职责和居住地区,比如铁匠、木匠、鞋工、船工、洗衣工等,他们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区域,从一生下来,他们就是为别人服务的。在很小的区域里,比如一个村庄或一个城镇,如果你冒充高种姓等级的人,很容易会被识别的,因为那种长时间生活气息是模仿不了的。
那么,有人说,既然在自己村庄或者城镇中无法冒充高种姓人,那我走远一点,换个地方不就得了。其实,还是想得太简单了,如果冒充高种姓的人这么容易的话,那印度可能就没有种姓制度存在了。如果你想到别的地方冒充高种姓的人,人家还是很容易了解你的一切,比如,别人会直接问你你的种姓,这个你可以撒谎。但是,别人还会有一些特定的问题来验证你是什么种姓的人,比如你的生活习惯是什么、你家里供奉的家神等,总会有一些问题是你回答不了的。
所以,固然姓名可以冒充,但生活如何冒充呢?而低种姓冒充高种姓一旦被揭穿,冒充者将会受到很严厉的惩罚,当然,不是法律惩罚,而是高种姓人的惩罚。所以,在印度,低种姓人基本上是不会去冒充高种姓人的。
再者,所谓种姓,就是把行业作为姓氏,是一种世世代代阶级固化的制度,很多姓氏代表一种行业,他们的姓氏翻译出来就是木匠、铁匠、摆摊的、船工等,所以只要有一种代表你身份的证件,上面有你的姓氏,那么就没法冒充别的种姓。
因此,在印度你想冒充高种姓,就必须有一个家族帮你造假,你的亲戚朋友在别人问起来的时候不会穿帮。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总结
印度的种姓制度作为一种千年陋习,深入每个人的骨髓和血液之中,关乎每个人的财富、地位、名誉、幸福以及子孙后代的荣誉,绝不是你想简单地冒充那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