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随着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考国家线公布,各学校的复试线也纷纷公布,对照自己的分数看看,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但分数已成定局,无法改变,不如想想复试线出来后该怎么办吧!大概就以下三条路可以选:复试、就业、二战。(三条路上有坑轻踩,以下干货收好不慌)
复试
如果你来到了这一块,说明你考得不错。首先恭喜你不负寒窗苦读,来到了最后一步,但复试依旧重要,不可掉以轻心让到嘴的鸭子跑了。
差额复试
首先要清楚,复试离录取还很远,进复试不是竞争的结束,而是新的挑战开始。
为了选取综合素质较高而非只会考试的学生,学校会采取差额复试——在计划录取人数的基础上让更多的人参加复试,再筛去一部分人。(也就是说进复试还是有很大可能被刷。)
差额复试比一般是1:1.2,但是纵观各个高校,近年来越来越倾向1:1.5。(也就是说进复试的变多了,被刷的可能性也变高了,甚至高达1/3。)
而且,教育局认同招生单位具有一票否决权(不管初试多优秀,复试不合格可以拒收)
所以不管初试成绩如何,复试一定要认真对待!
复试的笔试
复试的笔试是考查学生的专业领域,重视基础,考核专业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准备笔试建议多复习专业内的关键课程,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尤为重要。
笔试的考核不会难于初试,只要基本功扎实,相信对各位过关斩将而来的英雄来说问题不大。
因为疫情原因,不少学校采用线上复试,所以笔试的环节可能被省略(参考2020届复试和2021届保研复试),预测今年的复试也有可能取消。
但不同学校要求不同,也有学校要求双机位监考笔试。
总之听从学校安排,有笔试不要抱怨。(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抱怨的多是双非四非学校学生,主要嫌麻烦。
同学,告诉你吧!多项笔试最有利的肯定是双非的同学,因为双非的强项在于笔试,准备的时间也长,而面试要比竞赛、科研、专利,这些双非学生都不占优势。)
面试(划重点)
面试的流程大同小异,通常包括专业部分和英语部分,但具体情况却差别很大,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找直系学长学姐们求教一下面试经验。
专业部分考查学生的专业素养,回答一些专业相关的问题即可。形式有多样,比如我参加的面试,老师给出几十个题号,由学生自己随机抽取一道题目回答,题目难易、是否在知识盲点,都看自己运气,老师不负责。
注意:专业问题不懂确实很拉分,但什么都答不出来傻愣着留下的印象更差。老师不会喜欢呆呆的学生,如果你运气实在不好抽中了不会的题目——先保持冷静,仔细思考,用你多年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套,去理解,答不了满分答个及格也行。如果你运气又不好,猜错了,老师会及时打断你,并给你一点小提示,也许你突然就恍然大悟了,如果没有灵光一现,那只能带上小提示继续猜,只是不要太夸张(记得表现你的专业)。
每个环节都有时间限制,实在不会老师不会和你过多纠结,冷场才是最尴尬的。
英语是研究生过不去的坎,所以英语基本都要考查,而且是听、说、读、译多种考查。我目前所知考查形式大概以下几种:
某些高校,如我所报z大,还有政治素养模块,比较少见,所以有些措手不及(提前询问上届学长乃是上上之策)。这一模块会让你讨论对社会、教育、宗教等等的看法,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相关性格。占比应该不大,随便说说即可,如果能联系上专业知识,不知道会不会加分(我猜的)。
面试最重要——自信
能进复试的同学笔试成绩差不多,所以面试看重的东西往往超出考试成绩。研究生不再需要只会死读书的同学,老师偏爱有思想有自信的人,所以面试时一定要对自己有自信,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所以有些老师建议学生郑重着装,以表重视。这也是可以的,女孩子可以着淡妆,男孩子要保持衣冠整洁,留下比较好的第一印象。
要不要提前联系导师
要!这不是旁门左道,而是投石问路。
导师与学生的选择是双向的,平等的,导师在选择你的同时你也在选择他。
提前了解一下各位老师的研究方向(官网可查)、实验室情况等(问研究生),有助于选择自己心仪的导师。
面对一群陌生的学生,老师也觉得无从下手。提前联系可以给老师一个认识你的机会,展现自己的科研竞赛经历,体现一下面试体现不出的优势,给老师留下印象也有助于面试。而且老师一般喜欢积极主动的学生,你的主动会给你更多的机会。
若是别人早就一个萝卜一个坑占好了,单靠面试几分钟翻盘,压力可想而知。
就业
今年的考研形势严峻,分数高内卷严重,某些380+高分考生甚至连复试的边都没摸着。
考研一战,录取不到1/3,可以说大部分都上不了岸,许多考研失利的同学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找工作了。
春招来了
现在春招也正在如火如荼的举行,尤其是每年的校招,岗位挺多,对学生特别是应届生也有优待,宽容度较高,可以多对比各家企业和自身专业特性,有机会就出手。
学院一般会有内推名额,如果有想法,看到内推的消息可以去试试,内推成功率更高。
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勤投简历,多观察多比较多了解,掌握越多的信息才有越多的可能(投个十来份简历不算多,没有回应也无需灰心)。
不要随便签三方协议
三方协议是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三方协议是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三方签订的协议,具有法律效益,一旦签署,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解除。
企业为了留住人才,学校为了就业率,可能会催着你签三方协议,签完三方,就表示你毕业有了归属。
但我建议不要随随便便签。第一,三方协议有序号,解约麻烦而且可能要付违约金。第二,三方协议有唯一性,一个学生只能签一份,一定要确认好所有东西才能签。
教育部认定在毕业后2年的择业期内,未正式就业都是应届毕业生的身份,档案学校可以保留,也可以选择放在人才市场。如果签了三方协议,就失去了应届生身份。如果有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进国企的打算,先不要签三方,让报到证和档案回生源地,以应届生身份考试。
签完协议,相当于和企业绑定,遇到更好的公司不能跳,发现薪资不合适不能改,当然,如果确定好去这家企业,签完三方企业也跑不了,也是对学生的保护。
签约是一件严肃的事,第一次踏上社会的同学一定要慎重。
调剂/二战
不少同学还怀着求学的梦想,想在学历上更上一层楼,无奈考研分数不高,那就只有调剂或二战的路可以走了。
调剂是最痛苦的环节,与理想的院校和专业失之交臂,无奈之下只能服从调剂。还有些因为调剂“反向读研”的例子,985本科堕落到B区211,闻者伤心见者流泪……回正题,调剂小知识收好。
调剂也要抢
有人觉得自己发挥不好,调剂又怕“反向读研”,所以选择二战。
我个人对调剂和二战没有倾向,只是说一下:现在考研形势不容乐观,二战的压力和竞争大于今年,二战也不一定就能上。应该仔细审视自己,“二战成功的概率大不大?”(不少人空有一身傲骨,觉得自己没发挥好,再来一次一定可以,其实不过是错觉。只说我看到有些情况,无针对意思。)
总之,认清自己是最重要的,根据自己的能力,再去决定选择什么学校和专业,要不要二战。
二战应注意什么:
- 总结教训。失败乃成功之母,既然这次考不好,一定有原因,吸取教训,弥补漏洞。二战考生的优势就是经验,应好好利用。
- 经济实力。二战花钱还耽误赚钱——租房二战、教辅材料,都要花钱。如果不是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这笔钱可能还需要父母支持,所以准备二战前和父母多沟通。
- 状态。一战在学校、一堆人陪着你考研,二战陪着你的可能只有竞争对手。所以学习氛围和心态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决定了二战就要坚决,不要轻易受到读研的、工作的朋友的影响。
大四是人生关键的十字路口,这时的选择可能会影响一生。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对自己负责,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条道路,也希望同学们都能得偿所愿,顺利上岸/事业有成,前途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