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男士的辫子有多脏?传教士:气味过于难闻,夏天不能靠近他们

清宫剧的热度持续多年没有降下去,每当一部剧走红,剧中人物的礼仪、穿着、发型都能引起一波热议。其实大家都清楚,再怎么考究历史的清宫剧,也不可能真按照历史上的情况来设计男士发型,那样观众的眼睛恐怕会受到冲击。

清朝男士的辫子有多脏?传教士:气味过于难闻,夏天不能靠近他们

原因很简单,电视剧中的清朝男士发型,上到皇帝下到平民都是前一半脑门油光锃亮,后一半脑门拖着粗辫子;而在康熙、雍正、乾隆这3个清宫剧选材的热门时期,清朝男士头上根本没有大辫子,只有细到不可思议的“金钱鼠尾”。

“金钱鼠尾”就是指把在脑门上留个铜钱大小的区域,这个区域里的少数头发可以保留,其他区域的头发全部剃掉,然后再将那点稀少的头发编成细辫。细辫顶在头上,犹如头上突兀地长出了条老鼠尾巴,而且“尾巴”的宽度不能超过铜钱方孔直径。

清朝男士的辫子有多脏?传教士:气味过于难闻,夏天不能靠近他们

这种发式来源于清朝的“剃发易服令”,1644年、1645年,多尔衮2次发布要求所有官民剃发的命令,强制推行。而在此之前,中原汉族士大夫都以“峨冠博带”为美,元朝戏曲作家关汉卿就在《谢天香》里写:“必定是峨冠博带一个名士大夫。”

头颅毕竟不如钢刀硬,1645年6月28日,顺治发下诏书:“近者一月,远者三月,各取剃发归顺。”一系列抗争失败后,全国男子的发型都从长发改成鼠尾,但这种情况在清朝数百年历史中慢慢发生了变化。

清朝男士的辫子有多脏?传教士:气味过于难闻,夏天不能靠近他们

日本《清俗纪闻》里画了一幅清代教书先生图,图里的教书先生是清中叶时期的人,他头上蓄的发量大约有4、5个铜钱大,虽然比不上晚清的“牛尾辫”,但相对清初的鼠尾已经粗了些。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男子头上留的头发也越来越多。

其实并没有人下命令,但随着清朝统治的渐渐衰落,这种趋势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但发量增多、辫子加粗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洗头不方便。我们在清宫剧里看到的牛尾发型晚清时期已经成为潮流,而且出现了四处流动的理发师傅。

清朝男士的辫子有多脏?传教士:气味过于难闻,夏天不能靠近他们

他们担着一头是红漆长方凳、一头是圆笼小火炉的“剃头挑子”走家串户,摇着由钳形钢片和铁棍组成的“唤头”发出声音招揽生意,而他们要做的事情比现代理发师复杂得多:头脸和肩颈按摩、清洗眼睛、修剪鼻毛、刮脸、打理胡须、剃头、梳发、染发、编辫子。

这一套流程下来就去了大半天时间,所以那时候很多平民男子不会花太多钱频繁理发。他们的头发隔很长时间才洗一次,有的人甚至不逢婚丧大事不洗头。久而久之,连外国来的传教士都难以忍受这样的模式。

清朝男士的辫子有多脏?传教士:气味过于难闻,夏天不能靠近他们

15世纪末期地理大发现后,西方有不少传教士来到中国,目睹这一大辫子后回去便在日记中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他们在日记里提到,那些长久不洗头的中国男子辫中满是跳蚤与草屑泥垢,夏天不能靠近那条辫子,否则容易闻到令人反胃的气味。

清朝男士的辫子有多脏?传教士:气味过于难闻,夏天不能靠近他们

直到1912年民国“剪辫子令”推行,许多男子才兴高采烈恢复了汉族传统衣冠,剪掉了辫子,穿起了西服、长衫。令人心酸的是,一些偏远地区的男子听到剪辫令后依然感到十分畏惧,生怕辫子剪掉后官府会要自己的脑袋。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152 字。

转载请注明: 清朝男士的辫子有多脏?传教士:气味过于难闻,夏天不能靠近他们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