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话题|中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连年过千万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适应高校生群体高质量就业,需提升公共就业
新民晚报讯 (记者 江跃中 方翔)“中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连年过千万,叠加经济周期、大变局影响,就业问题严峻,已成为施政焦点。”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原主委高小玫认为,庞大的高校生群体就业问题,不仅要应对眼前困局,更关系着长远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高校生高质量就业,在发展经济、学科教育、行业管理等方面要着力之外,针对高校生就业变化特点,提升公共就业服务亦十分重要。”
图说:全国政协委员高小玫 民革上海市委供图
高小玫委员指出,高校生就业情况发生变化,从就业模式看,有相当比例“慢就业”,即考研、出国、待业观望或待业求职等。高校生对职业定位较高,若经济条件允许会选择继续提升自我而延迟就业。供需匹配看,各行各业“人才紧缺”与高校生被指摘学科知识不适用、综合素质不合格并存;求职者供大于求之下,高校生学历“低配”就职。往届生求职则被要求具备工作经历,进入“无经验不录用,不工作无经验”死循环。
人社部门的就业工作职能以托底为主,即安置低技能、特困人群,传统上并无高校生就业的专项服务。近年促高校生就业的“计划”“购买岗位”等,多为应对性短线措施。基层部门虽竭诚靠前服务,但如“岗人匹配”征询,因部门所掌握的岗位远离学生意愿,极少成功。
高校生应届往届就业待遇不同,校招、落户、见习等都与应届挂钩,往届生无缘,造成就业环境不公平。现有的见习计划、实习培训等措施,或为项目式而长效性不够,或各校自行其是、随性实施,其效果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要求相去甚远。
“当下应对就业难采取非常措施的同时,要着手调整相关就业工作,提供适应高校生高质量就业的公共服务。”高小玫建议:
调整相关部门职能定位,就业职能部门,明确高校生高质量就业长效机制和服务的任务,将高校生职前教育中与产教融合的相关管理和服务,与撮合就业招聘相关的信息管理服务等,作为法定职责。以“促进、服务和监管”为要求,调整高校生职业指导的管理构架、职业指导服务及政府管理方式,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和基本制度规范。教育部门应强化就业工作职责,提高高校就业工作的地位,将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纳入教育目标,指导和服务高校开展职前教育,以更好的职前准备发挥高等教育的效能。
大力构建职前教育,高校应提供继续教育性质的职前教育,包括适用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专业咨询等,学生所需即可得。“上海纽约大学就此有先行经验,可资借鉴。就业职能部门应做强见习制度。将见习制度作为职前教育的重要构成,构建对口实训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畅通政府企业高校就业服务合作。”高小玫表示,要在优化并更大力度实施现行“见习计划”的基础上,建立普遍的青年就业见习制度。
另外,要加强就业服务和监管,完善配套政策和监管机制,支持规范社会力量开展就业服务。建设权威的就业信息公共平台,鼓励社会机构共同开展岗位推荐及意向撮合服务,发挥求职、招聘和服务的云功能。履行监管职责,防范打击不法招聘培训中介,处罚虚应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