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麦,相信大家都见过。尤其是以面食为主的北方,到处都是麦田。例如山东、河南这些人口大省,以种植小麦为主。对于了解历史的朋友们来说,肯定听说过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度。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在南北朝时期府兵制度和冬小麦的种植面积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冬小麦的种植,直接影响了府兵制度的发展。那么,冬小麦和府兵制度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聊聊其中的故事。
首先,我们聊聊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东汉末期,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情况。三分归晋以后,西晋王朝的统治并不稳固,由于八王之乱等各方面的原因,耗尽了中原王朝的国力。北方的游牧政权开始不断的南下,西晋王朝灭亡。随后,西晋贵族在南方重新建立了晋朝,被称为东晋王朝。至于北方地区则上演了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复杂局面,被称为五胡十六国。
公元4世纪的末期,北魏政权建立,并且逐步统一了整个北方地区,与南方政权形成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北魏政权自身并非没有问题,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和扩大以后,公元6世纪前期,曾经不可一世的北魏帝国崩溃,分裂成为西魏和东魏两个政权。其中,西魏的当家人是宇文泰,东魏的当家人为高欢。在两魏分裂的初期,无论是人口数量、经济实力还是军队战斗力,东魏都在西魏之上。
当时,为了防止东魏军队进攻,每年冬天黄河结冰的时候,西魏军队都需要进行破冰行动,防止东魏军队直接马踏黄河。为了解决眼前的困局,西魏当家人宇文泰推行了著名的府兵制度。按照史书《梁纪》的记载:“泰(宇文泰)始籍民之才力者为府兵,身租庸调,一切蠲之,以农隙讲阅战陈,马畜粮备,六家供之;合为百府,每府一郎将主之,分属二十四军。”
传统的乡兵和职业兵,都被编入了府兵体系。我们简单说一下府兵制度,府兵制度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制度比较相似。府兵们拥有自己的耕地,农忙时期耕种,但是不需要缴纳赋税。在农闲时期,进行各种军事训练。一旦爆发战争,府兵们自己准备粮食、武器、铠甲、战马等物品,跟随将领们出征。由于进行了长时间的军事训练,府兵们的战斗力是比较强的。在两魏的征战中,西魏开始逐步扭转自己的劣势。
后来,西魏演变成了北周,东魏则成为了北齐。北周采用府兵制度,在与北齐的战争中,开始逐步处于优势地位。每逢冬季,开始轮到北齐军队砸黄河冰块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出现了,北周和北齐原本属于同一个体系,都拥有鲜卑血统。既然北周政权能够推行府兵制度,北齐政权为何就不能也推行府兵制度,对抗北周的进攻呢?
其实,这与两个政权种植的农作物类型有关。北齐的控制区以今天的河北、河南、山东等省份为主,北周的控制区则是以甘肃、陕西、宁夏等地为主。由于气候、气温和土质的不同,两个政权的主要农作物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北齐的控制区,基本上以种植冬小麦为主。在北周的控制区,则是以粟和旱稻为主。这些农作物的成熟时间和成长季节不一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军制的发展。因为,朝廷需要首先保证粮食产量,随后才能建设军队,因此,出现了“一夫不耕,天下必有受其饥者;一妇不织,天下必有受其寒者”的说法。
我们看一下两个政权的不同情况,北齐的控制区以种植冬小麦为主,从三月份开始,农民们已经开始了辛勤的忙碌,直到十月份才会秋收完毕。十一月和十二月由于天气寒冷,根本就无法进行训练。因此,北齐乡兵们的训练主要集中在二月份。种植冬小麦非常讲究,需要“正月、二月,劳而除之。三月、四月,锋而耕锄。五月、六月暵地,不暵地而种者,其收倍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