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快评 |“跳绳班”火了,要干啥?
以前人们玩着玩着就会的跳绳,如今竟然成为了家长们报班的“新宠”,着实有点看不懂。最近,我的朋友就给刚上一年级的儿子报了“跳绳班”:10次课起步,培训一期起码上千元,几期下来竟然近万元。她告诉我,跳绳是学校的考核项目,由于担心孩子不过关,家长们对“跳绳班”趋之若鹜,报班甚至还得靠“抢”。
图片来源:东方IC
跳绳,是一项不需要太大技术难度、动起来不受场地、对手限制的运动,每个人肯定有和小伙伴比赛花式跳绳、课间跳长绳的童年记忆。然而,当跳绳被列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重点项目,尤其是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声明要求将体育纳入中考计分项目后,焦虑的家长更焦虑了:“哪一项都不能成为丢分项。”
曾几何时,报班已成为家长们解忧的“万能药”。一方面,家长们吐着苦水“孩子太苦,鸡完语数外还要鸡音体美”,另一方面,秉着“一分都不能少”的原则,一有教育改革的风吹草动就赶紧给孩子把班报上,以跳绳为代表的体育如此,以书法为代表的的写字亦如是。学习变得功利了,爱好也变得功利了。为了分而学,扼杀的正是孩子对万事万物的兴趣。
其实兴趣或许才是孩子未来一生奋斗的目标、快乐的源泉。这不由得让我想到日前闭幕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华裔物理学家朱棣文说过,正是孩提时代对物理的兴趣让他走上科学研究之路,也让他一生都“乐在其中”。持有同样观点的还有2005年沃尔夫化学奖得主理查德·扎尔,在他看来年轻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热爱的、有激情的、会全力以赴的领域:“我自己就是遵循这种原则。如果这样的话,哪怕你得不到什么奖赏,也一定会拥有满意的人生。”
然而,要把孩子从培训班里“解放”出来,有时间静一静、想一想究竟自己喜欢什么,也不能全把锅甩给“焦虑的家长”。行政部门不光要作出“体育音乐纳入中考”的建议,更要把握好方向别让“培养孩子终生兴趣的”美好初衷又往“应试教育”的老路上走,遏制培训市场乱象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马丹/文